zongweix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ngweixu

博文

乡恋

已有 2379 次阅读 2017-4-4 12: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想把对故乡的点滴记忆整理一下。原计划去年在德国期间能有些空闲,写一写,出国前把家里的老照片都带着了。没想到有静心的心境,但没有整理思绪的时间。今天简单整理一下,算是对家、故乡和过往的一点纪念。

今年清明回老家去扫墓,家乡尽管与十几年前有很多的变化,通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村里铺了柏油路,但由于经济来源不多、年青一代都离开去城里工作生活,现在的家乡跟城市的变化比,还是慢了很多,更落后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与儿时记忆不同的是,以前觉得很远的路,现在觉得很近,走几步就到了。而未曾改变的是那浓浓的乡情,那份朴实,这些东西一直在血液里流淌,从未离开过。

老家屋后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一直陪伴我们长大,从洗菜、洗衣服,到河里捉鱼、捉小虾米,从夏季洗澡到冬季滑冰(土话叫打跐溜滑)。以前河里经常能看见现在人们常吃的美食小龙虾(我们当地叫蝲蛄),当时不知道小龙虾会这么火,也没有尝试煮着吃啊什么的。当时确实是生态好,我印象中至少15年前应该还是很不错的生态环境。以前,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整个小河的水是满满的,每次下雨过后,河水清澈见底,沁人心脾。有一次发大水,家里被水倒灌,由于墙里有老鼠洞的缘故,呵呵。就算秋季冬季雨水不多,还是有河水和结冰的(至今脸上还有一块小时候在冰上摔倒的疤痕)。而现在小溪已不见流水,有点水也是变了颜色的、不流动的水。生态破坏的部分原因是家乡的英那河水库被用来支援市区的供水,自从家乡母亲河没有水了,以前的水田也都变成了旱田。

老家房子位于屯里最东头,屋后有山(丘陵),山上、小溪旁有地可以种,从小时候记事开始,一年四季中春、夏、秋三季的春耕秋收是属于对这片土地最深的记忆。农耕机械化不普及,加上丘陵地貌,手提肩扛等体力活,从小就开始锻炼。小时候的山,绿化很好,原生态那种,树林茂密,草很厚,每家分一小块山,秋天后自家负责搂草、摘枯萎的树叶,为冬季取暖、做饭、烧炕用。每家通常都是从山顶往下收拾草木,然后用绳子捆好,一点点扛回家。家里草垛之多之规整,一直是村里出了名的。对于山的另一个美好记忆是采蘑菇,城里人应该很少能体会到采蘑菇的乐趣和技巧,以及被一种吸附于树叶上带刺的小动物蛰的感受。蘑菇品种繁多,小黄花、粗腿蘑菇(土话叫胖孩儿)、松树下滑滑的蘑菇(黄色的,现在叫不上名字了,油蘑?里窝?)、蓝靛、红菇(名字也不对,颜色对)等等。采蘑菇是很欢乐的事,通常暑假左右是采蘑菇的高峰,天蒙蒙亮的时候,大家就拿着篮子、镰刀上山了。采蘑菇有技巧,特定的树下蘑菇多,也要及时采,时间长了不采蘑菇会老化腐烂。蘑菇采回来后,可以卖钱,不能卖的就炖土豆,还是很美味的,剩下的就嗮干留着秋天和冬天吃,或者过年送礼。

每当春风吹过,老家山上的花草就会破土而出,发出嫩芽。小时候我常去山上与花草为伴,闻着花草的芬芳,感受生命和大自然的恩赐。或许是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锻炼自己对气味和声音的敏感,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春暖花开,梨花、桃花、海棠花争相绽放。家乡的海棠跟大学校园里的海棠(天大海棠季影响力的越来越大了)还不一样,功能不同,家里是为了秋天有海棠果吃,学校里更多是观赏,秋天也有小果子,但果子太多,营养跟不上,秋天偶尔会看到几个能吃的,也无人问津(不知未来可否考虑在校园里,开发海棠果品牌?)。如同养狗,农村是为了看家,城里是为了做个伴。而这些,如果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经历或者大人不告诉他她们,孩子的世界会缺少了一些阅历。

秋季的果实五彩缤纷,一面红梨、红黄相间的海棠果、紫色或绿色的葡萄、桑葚。家里屋后有三颗大的酸梨树,初秋的时候酸梨就熟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除了果实,更重要的是生活必需品的收获,玉米、大豆、红薯、土豆、水稻、高粱、芋头、大白菜、萝卜等。春耕秋收,玉米进仓,挖地窖储藏大白菜、水果等。农作物收完了,也就进入了东北农村现象之猫冬。印象中一直是忙着学习,猫冬的感受并不深刻。冬季最美的记忆当属过年前的准备了,做油丸、蒸年糕、磨豆腐,当然最隆重的还属杀猪,城里偶尔会看到的杀猪菜、血肠等都是过年的美好记忆。农村有个习俗,每家过年一定要杀头猪,套用一句广告词,杀猪才叫过年呢。

回想起过往,最难忘的还是那些曾打动自己幼小心灵的时刻。为了贴补家用,供孩子们上学,母亲去赶集,卖地瓜芽、豆角甚至是把姨姨家给的水果拿到集市上卖。刚记事的时候,印象中最好喝的饮料是妈妈从集市上买的8字形的带颜色的甜水。小时候没有自行车,我们会爬山越岭,去迎从集市赶回来的妈妈。冬天早晨天冷,早晨火炕温度低,小孩子们不愿意起床,父母常用一些让人开心的办法让我们起床穿衣。还记得小时候,把姥姥叫做大河姥(舅舅姨姨家在英那河西边,老家屋后有位亲姨姥),母亲常带刚记事的我徒步几十里去姥姥家,父亲骑车带我去的情景(只有片段记忆了)。小时候有次生病,半夜发烧不止,爸爸妈妈照着手电筒,带我翻山去乡村医生家拿药,回来给我吃农村过年送礼给的罐头,那时候觉得罐头真甜、真好吃啊。高二的时候,曾经输液一整夜,爸爸看护着。

最后想说一下,整理这些内心的记忆,不是留恋过去,更不是为了逃避活在当下的生活宗旨,而是在这个手机微信快餐文化的时代下,希望能给孩子、自己和家人一个增加生命厚度的契机,留下生命的精彩,记下人生的轨迹和那些曾经感动灵魂的记忆、人和事。如果朋友们看后有些感触,善莫大焉。希望都能珍惜生命的传承,厚德载物。

好吧,就此停笔,穿越回到现实。再见了,故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879-1043542.html


下一篇:宽禁带半导体基础研究,欢迎开展合作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