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审稿人:每审一篇稿,我都会掏出小本本给义务劳动做个记录

已有 2489 次阅读 2021-11-25 11:53 |个人分类:科研是一项事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同行评审维护着学术论文的权威与准确,为科研道德兜住了底线。尽管审稿通常是自发自愿的,但有心推进科学进步的研究人员都会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同时也算是还了曾为自己义务审稿的同行的人情。不过,审稿并不像听上去那样只讲付出,审稿人其实也会从这个机制中获益。

同行评审的机遇与挑战

不妨把学习当审稿人的过程当成一种文献阅读训练。作为审稿人,面对待审稿件不能想跳读就跳读,每则文献、每张图表及其标注都不能放过。在深入他人稿件的同时,审稿人有时也会触类旁通地得到一些启发,大到研究方向,小到语法写作,总有受用的地方。

但话说回来,审稿人也不是好当的。多数科研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就开始审稿,除了审阅相关技能欠奉,他们对审稿人该承担哪些责任也并不完全清楚,由此可能导致审稿人和编辑的工作重叠,或是让双方都漏掉一些重要事项。

此外,审稿相当花时间。平日里科研人员的时间已经被学术和各项行政事务填满,审稿无疑让他们的日程安排更加紧张。更不用说一篇稿子经常要来来回回审上好几轮。

不少人为审稿人无偿劳动叫屈,他们认为审稿投入的智力贡献理应得到回报。有人提议向审稿人支付报酬,但也有人认为有偿审稿会破坏同行评审的客观性,也增加出版成本。归根结底我们认为,比起酬劳,科研人员更想得到的是精神层面的认可。

给自己的审稿经历建档,并传播出去

盲审机制常常让审稿人的工作变得吃力不讨好。所幸近年来学术界主张公开审稿,让审稿人投入的时间和智慧一一得到了承认。我们为科研人员总结了以下 6 项操作,让你审稿审得更“值”。

1. 注册一个 ORCID

ORCID 的全称是 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它由 16 位数字组成,用于追踪相关人员的论文和单位等学术信息,可以理解为全球科研人员的学术身份证。除了自己写的论文,你审过的每一篇稿件也都可以加到个人的 ORCID 链接中。这样你审过的稿件就都有了记录。

2. 使用提供审稿认证与奖励的平台

Publons 是个同时支持发表前审稿和发表后审稿的同行评审平台,它汇总了各家期刊的审稿意见,盲审和非盲审的都有。Publons 用户审过的每一篇稿件都能得到平台认证,还可以绑定 ORCID,多平台同步审稿记录。

Peerage of Science 是另一个能帮你罗列审稿记录的平台。审稿人可以在系统里按意愿选择感兴趣的稿件,相应的,包括作者在内的平台用户也可以根据档案信息为稿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此外,平台还会根据审稿的数量和质量出具相关的凭证,以便审稿人加进自己的简历里。

3. 在你的领域内提高知名度

为了提升被邀审稿的几率,你得让自己能被人看到。

更新简历

你要在简历里清楚写明自己已经为哪些期刊审过稿,让潜在的雇主或期刊编辑知道你在积极参与学术活动。

更新网上的个人资料

互联网时代学会在线上经营个人形象对你的科研事业有益无害。除了吸引潜在的老板,也给了编辑一个找到你的机会。可以在你的个人网站列出自己擅长的领域,附上所有发过的论文链接,最后再加上审稿经历。如果没有自己的网站,就及时更新主流学术平台的个人资料,比如同步你的 ORCID 和 Publons 账号。

拓宽学术社交网络

拓宽圈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和同行保持联系、在学术会议上找编辑搭讪、加入协学会。也可以写邮件向编辑自荐,让他们知道你特别想审稿。

4. 审稿没有会不会一说,它是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好的审稿人有机会成为特约编辑,从而提升个人学术地位。这不失为持续学习、打磨审稿技巧的一个好理由。

找帮手

假如你还是研究新手,不妨邀周围资深的同事或你的 PI 和你共同审稿,当你熟悉审稿流程以后再独立提交审稿意见也不迟。在学术生涯早期开始接触审稿有助于培养你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如果你已经身为 PI 或有一定科研资历,也请有意识地培养合格的审稿人,多带着课题组的新人熟悉审稿机制与流程。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有他人协同审稿的情况下,你需要正式知会编辑。这样不仅能客观地体现有谁参与了活动,也能为你们课题组的新人创造露脸机会,让他们成为编辑心中潜在的审稿人。

进行系统学习

科研新手可以借助线上资源、期刊官网、各类讲座与培训了解同行评审。例如一站式学术平台 Researcher.Life 推出的“如何当好审稿人,从入门到精通”课程,在资深顶刊审稿人的点拨之下,不管你有没有基础都能有所收获。

作者反向给审稿人打分

审稿平台 Peerage of Science 为资历尚浅的审稿人创建了反馈机制,即作者能依照可量化的指标为审稿意见打分,这项操作有助于建立审稿人信誉体系。

5. 参与公开审稿

打破传统盲审形式的公开审稿让审稿人的智力贡献得到了承认。公开的审稿意见可查可引,甚至可以通过评论引用量等指标评估审稿人言论对其所在领域的影响。由于公开审稿并非主流模式,参与其中时最好多留个心眼:

—为已经具备完善公开同行评审流程的期刊审稿,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选刊工具进行筛查

—在 Publons 一类的公开审稿平台审稿

—让你的审稿意见能被看到。为了让你的评论长久有效地留存下来,可以为其关联一个 DOI

DOI 可以用来充实你的简历、ORCID 等线上档案,同时 DOI 也能让你的审稿意见及相关讨论在数据时代留下印记。此类操作让衡量研究影响力的方法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传统影响因子的规则之下。

6. 积极寻求出版社的官方认可

很多出版社都开始意识到审稿人的付出,并提出相应的回馈:

将你列入审稿人候选名单

—提供限时免费访问期刊的权限

由期刊编辑开具审稿凭证

如果所审期刊的网站上没有此类信息,可以礼貌询问。毕竟审稿人不应只付出,也该享有应得的权利。

一张自查表

审稿人的意见通常能为稿件注入更多元的观点。如今,业界从承认审稿人的付出,到建立审稿回馈机制,逐渐让审稿工作不再是单向输出的过程。通过审稿档案提升个人影响力,审稿人最终收获的学术关注将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研究课题。

当好一名审稿人的 6 个要领

假如你想在自己的领域当好审稿人,不妨看看以下几点都做到了没有。

  1. 完善 ORCID、Publons 等个人档案,列出包括审稿在内的所有曾参与的学术活动

  2. 多在有审稿奖励的平台进行审稿

  3. 在线上线下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稿人形象

  4. 持续打磨审稿技能

  5. 积极参与非传统形式的审稿

  6. 请出版社出具审稿凭证


彩蛋:在评论里分享你的审稿小故事,可以获得《如何像模像样地当个审稿人》电子手册一本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1313859.html

上一篇:看了诺奖得主论文被拒的扑街故事,我们决定问问审稿人都是咋想的
下一篇:科研人的户口往哪上?几种科研身份证了解一下
收藏 IP: 58.34.1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