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fan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fan68

博文

健康学19:人体组织需要营养

已有 3259 次阅读 2017-11-4 14:59 |个人分类:健康 健康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健康, 健康新定义, 健康学, 基础健康学, 人体营养

这是基础健康学之二。人体的组织、器官需要营养。这是常识但仍须要进一步讨论。

人体组织需要营养,这是基本的生理规律之一,也是人们的常识。媒体上的养生保健和饮食节目中,每天都有关于营养的内容,但见到的基本上都是基于医学观点的。这里再提营养问题,是因为它在健康学中的作用比在医学中更重要,也有区别。

医学的核心是治病,治病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药物、手术等,靠物理、化学、生物或生物制品对身体进行干预,使疾病得到治愈或缓解,研究营养只是辅助问题。所以不太受重视。笔者的一个写了好几本营养学方面论著的朋友、天津市总医院原来的一个营养师说过:不管怎么对领导讲营养的重要,就是得不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唯一的例外是在医院评级时,因为医院的评级的条件要求必须有相应级别的营养师。

饮食节目也会讲一些有关营养的内容,但它们是用到什么食材就介绍一下它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再根据营养成分的指出一些可能的作用。

健康学的目的是增强组织的机能,增加人体的活力,提高健康水平,考虑的是比较长期的效果。人体组织是越用越强,所以强调多活动、多锻炼,所以需要增加营养。因此营养问题在健康学中很重要。

1.要摄入足够的营养

我国现在进入小康,食品不缺少,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营养充足。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不太想吃东西。再加上受到怕得高血压、高血脂;“吃饭七分饱”;“有钱难买老来瘦”;“现在唯一得到证明的抗衰老的方法是节食”;一些专家宣传和提倡“辟谷”有利于健康长寿等舆论的引导。使一些中老年人是吃饭不敢吃饱,而且认为是吃的越清淡越好。

笔者认为,从医学的角度,上述的理论和方法也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医学主要是治病,其次是防病。不要说治病,就是在防病中,也多是强调比较保守的方法,看短期效果。比如节食、吃的清淡、少摄入脂肪,在短时间内就能使血脂降低,身体变瘦。这是现在很多人为了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最近一项涉及全球13.5万人、历时7.4年的研究证明:脂肪(总脂肪或饱和脂肪)、糖类及水果/蔬菜/豆类摄入量与主要心血管疾病事件无关。

健康学要求的是比较长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通过多活动使组织机能增强、提高身体活力和免疫力。上述节食、辟谷、饮食过于清淡,可能造成一些中老年人营养跟不上,不利于更好地锻炼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健康。

除了数量以外,营养的种类要全,或者说营养要全面也很重要。

总之,在对待营养的问题上,医学和健康学的区别是:医学要求的是宁少勿多,健康学要求的是除了保证身体的基本生理需求以外,还要摄取进行锻炼所需要的额外增加的营养。

2.营养要能输送到需要它的组织

这点很重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脑梗塞和心肌梗塞。此外还有,一些中老年人患有耳鸣、耳聋。更不幸的是人们常说,久鸣必聋,久聋必傻。造成耳鸣耳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耳只有一条细血管,而且没有能起代偿作用的其它血管,容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缺乏营养。

不少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医生说是骨性关节炎,半月板、关节软骨受到磨损,是人体老化的现象,建议要尽量少使用。其实包括膝关节在内的很多关节内部血管很少、甚至没有血管,这些地方容易缺乏营养。遇到受凉、外周血管收缩,或者由于身体有的组织发炎、引起代谢性缺氧时,这些地方更是雪上加霜。缺乏营养可能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老年痴呆研究的比较多,但其病因还不太明确。但笔者见到有文章说,在出现老年痴呆以前,一般都存在多年的脑部缺血。于是笔者想,由于脑部缺血,使脑组织营养不足,说不定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一个原因。

3.能否有效利用营养素也要重视

缺钙能引起骨质疏松。于是一些中老年人天天吃钙片、高钙片、喝牛奶,但仍然骨质疏松。其原因可能是摄入的钙质未能有效选用。因为钙能否沉积到骨骼中,还需要有维生素D和成骨激素的作用。若后者缺乏,钙质就不能有效利用。

如果人的消化功能很差,吃进去的养分不能消化吸收,那么吃也等于白吃。

希望对此问题深入交流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本系列博文中的“健康学1”和“健康学2”有本人的Email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458-1083762.html

上一篇:践行健康学8: 共享单车助健康
下一篇:践行健康学9:也谈锻炼的适度和过度
收藏 IP: 117.10.95.*| 热度|

1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