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的方寸之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lphwen 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一滴“生命的芳醇”。

博文

推荐《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

已有 5305 次阅读 2009-7-29 15:40 |个人分类:责编工作|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

  有段时间没有写博客了,先向科学网博客的管理员表示一下歉意。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图书的编辑工作,工作的劳累让我疏于了爬格子。现在忙里偷闲,来这里讲讲一本新出的图书——《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嵇少丞教授。

   一直认为编辑是除了作者以外第一个读到他的作品的人,所以感觉自己很幸运,可以做一个编辑,而且又是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在一本本理论专著中,突然读到嵇老师的文稿,感觉全身轻松了不少,他的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愿意了解地震的人。正如他在内容简介中写到的:本书可供任何对地震感兴趣的人、任何想知道他或他的亲人居住的地方是否位于地震活动断裂带上的人、任何想知道中国哪些地方历史上曾经或今后还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人阅读。

   5.12地震后,作者实地考察了地震灾区,本书中有很多作者在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触目惊心的情景让我心中隐隐作痛。书中科学地解释了5.12地震的成因,汶川地震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块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向四川盆地强烈推覆斜冲造成的。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了地震震中也有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之分。微观震中只有一个,它是根据首先到达地震仪的P波和S波的时间差确定出来的。5.12地震的微观震中位置,中国地震局公布的是:北纬31.0°,东经103.4°;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三位:北纬30.989°,东经103.329°。而宏观震中有4个,实际上是一条延长近270千米的狭窄地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震救灾的效率和效果。

   书中介绍公共建筑的抗震和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两部分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建筑物是否牢固对我们的生命有多大的联系。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多少生命是因为建筑物的设计没有达到抗震标准而陨落。特别是中小学校,希望又一次血的教训能够给予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书中写到:“没有谁可以保证在8.0级地震中楼房不坍塌,但是如果还有一栋楼没有坍塌的话,我们希望那栋楼是学校!”

          虽然这本书只有区区十几万字,但它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地震固然可怕,但是它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只有我们科学地、理性地认识地震、了解如何预防它、抵抗它,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165-246287.html

上一篇:中国塔里木河治水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有关水坝的思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