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xianghao 新闻存档

博文

直击北川:严防地灾“二次伤人”

已有 3350 次阅读 2008-12-10 19:52 |个人分类:汶川地震科学反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川, 地灾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前两天里,救援队伍一直无法打通交通。由于天气原因,空中救援也迟迟未能实现。
 
生死相隔的是阻塞交通命脉的崩塌和滑坡。这就是因地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
 
记者在国土资源部采访时了解到,这类地质灾害正在成为震后对幸存百姓和救援人员生命威胁最大的敌人。
 
次生地质灾害正成为
 
震后“头号敌人”
 
5月14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远程协商会议正在进行。
 
下午4时许,日前赶赴四川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的影像清晰地呈现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
 
姜建军是14日下午1点半从四川绵阳赶往北川县城的,同行的还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等6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
 
在距离县城1公里处的公路旁,姜建军等人建立起一套远程地质灾害会商系统的工作站,通过卫星向北京会议室实时传递现场地灾情况。
 
北京会议室内,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貟小苏等领导专家焦急地询问起北川县震后地质灾害的状况。
 
阳光,微风。没有了此前两天的暴雨天气,画面上的景象让大家一直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
 
镜头摇转,姜建军身后不远处就是一处崩塌现场,不少幸存的当地百姓、一些解放军和身着橙色衣服的应急救援队员陆续通过,现场人员情绪平静。
 
“这一处的滚石最大的有上10吨,将公路完全阻塞,震后救灾的队伍目前已经进入北川,但是地震造成公路严重损坏,水泥路面开裂,后续救援人员和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灾现场。而且越是靠近北川的公路,路面损毁越严重。”
 
镜头远处就是北川县城,隐隐可见遍地倒塌的楼房,县城背靠的一座大山一侧已经发生了大规模滑坡灾害。
 
北京会议室的气氛顿时紧张。姜建军介绍了目前北川灾区的现状。
 
“北川县城因地震造成2/3的房屋倒塌,县里有16万人,其他乡镇目前联系不上。目前灾区社会秩序稳定,解放军、武警、医疗卫生人员以及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已经紧急开展救援。”
 
画面和声音不是很连续,貟小苏十分焦急,迫切想知道当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状况是否会对当地百姓构成威胁。
 
“灾区已经发生大量的岩石崩塌和滑坡,绵阳国土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进入现场调查,安放标志警示或者安排专人监测值守,提防已经形成的滑坡再次发生滑动,对灾区百姓和救援人员的生命产生威胁。”
 
说话间,姜建军告诉北京,他所站立的地方,公路一侧的山坡上还不断有滚石下落。
 
“当前的形势,救人是第一位的,但是也要注意救援人员和幸存百姓的生命安全。一定要注意避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防范滑坡再次滑动,还有滚石伤人的情况。如果有强降雨的情况,尤其要注意。”
 
“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百姓是否具备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这种情况下是否有人能够提供指导?”会议室里有记者焦急地问。
 
“由于是刚进入,灾区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总体情况尚不明朗,国土局的工作人员会在现场进行讲解指导,但这项工作亟须加强。”
 
由于设备的限制,姜建军等人无法通过镜头传回整个北川县城遭受地震损坏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的情况。
 
县城背后那座规模很大的滑坡牵动了众人的心。
 
“姜司长,您身后的滑坡规模有多大?下面有人住吗?”
 
由于刚刚进入北川境内,姜建军等尚未来得及前往发生滑坡的地方考察,滑坡规模尚不好判断。通过询问当地的国土局副局长以及路旁行人,他告诉北京会议室:滑坡下有人员居住,目前受灾情况不明。
 
下午5时27分,姜建军报告当地发生一次小的余震。无疑,崩塌和滑坡等次生的地质灾害将会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产生更大的威胁。
 
正在北京会议室参加会商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巡视员陈小宁告诉记者,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派出5个专家组,分赴成都、重庆、甘肃、陕西、湖北进行救援指导,对震后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
 
“目前抗震救灾总体上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远离现有的地质灾害点,避开潜在的灾害隐患。救出来的人一定要放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选择临时避难地一定要经过仔细考察,一旦发现潜在的险情要马上撤离。”陈小宁一再强调。
 
据悉,国土资源部在震前已经完成北川县第一轮地质灾害普查,当前亟须将已有的资料成果与灾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
 
另据了解,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在甘肃陇南市辉县发现一处正在形成的堰塞湖,地震产生的滑坡已经部分阻塞嘉陵江,目前一个工作组正前往察看堰塞湖是否稳定、会否造成决堤,同时有关该处堰塞湖的卫星影像也已紧急交付技术处理,预计14日晚能够拿出初步分析结果。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贾家麟表示,与普通的地质灾害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作用巨大,特别是在多次余震和暴雨的联合作用下,往往会引发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而且发生速度快、强度大、延续时间长,几乎没有时间进行预警预报。
 
贾家麟说,汶川处于川西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活动断裂带发育充分,本来就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强震进一步震动山体,使高强度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当前必须尽一切可能加强震后灾区的预警预报监测。
 
生死时速:
 
航遥拍下震中遥感影像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一架飞机在成都附近待命。
 
5月13日深夜,国土资源部决定立即启动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航遥中心立即设法获取并迅速解译灾区遥感航空影像,全面掌握震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情,作好公路、铁路、桥涵、水库、大坝、电厂等重要设施和居民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保证人民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
 
13日上午,航遥中心向空军请求支援。一架里尔飞机随即飞往当地待命。
 
14日上午天气好转,10点30分,里尔飞机前往震中汶川拍摄。
 
当日18时许,航遥中心主任王平告诉记者,目前执行任务的飞机已经完成震中汶川1000多平方公里的航空拍摄,获得200多幅影像图片,为了尽快解译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飞机直接飞回北京南苑机场。
 
“目前相关资料已经在运送途中,预计今天午夜就能拿出汶川地震灾后的解译照片。这些照片将提供震后受灾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现场救援指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够初步查明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专家也可以由此分析潜在的地震灾害隐患点,保障救援行动安全科学进行。”
 
据记者了解,这批航空遥感图片分辨率可以达到0.1~0.4米,将为掌握灾情提供极大帮助。
 
驰援重庆:三峡工程无恙
 
库区急查地灾
 
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相距约1000公里之外的三峡坝区轻微颤动。
 
三峡总公司迅速检查大坝枢纽运行的情况,初步查明,三峡大坝、三峡电厂、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茅坪副坝没有发生建筑物破损现象,设备运行正常。
 
据湖北省地震局初步计算,传递到三峡坝区的地震波震级为4级,而三峡工程的设计防震烈度是7级。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地震处处长曾新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峡大坝与汶川根本不在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三峡库区主要在鄂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东部,而汶川处于龙门山地震带,两者在地质上没有任何联系。
 
不过,此次地震是三峡枢纽建成运行16年来遭遇的最大震级地震。三峡工程依然不能无视来自汶川的影响。一系列紧急行动迅速展开。
 
12日,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迅速发出救灾紧急通知,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截至13日11时,三峡库区尚无因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报告,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实行监测人员二十四小时监测。
 
5月13日晚,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在接到国土资源部的紧急通知后,连夜赶往重庆。
 
他此行的目的是前往三峡库区对受到此次汶川地震影响较大的地方进行考察,排查次生地质灾害。
 
三峡大坝无疑是目前最需要了解情况的地方。此前库区地震和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如果受到影响诱发库区地震,必须第一时间查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和潜在的灾害隐患。
 
14日清晨7点半,记者拨通了正在重庆市待命的李烈荣的手机。
 
“三峡总公司拥有地震监测部门,对于库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正派专家组沿长江对塌岩、滑坡进行调查,可能在几天内有调查结果。”
 
李烈荣所在的专家组将赴重庆长寿、梁平察看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同时在三峡库区巡查的工作组除了国土资源部派出的工作组之外,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尚有一支专业队伍一直在作监测。
 
14日下午15点,记者再次拨通了李烈荣的电话。此刻他刚刚从长寿县出来驶上渝宜高速公路。
 
“沿途基本上没有发现次生地质灾害,长寿县主要有一个长4公里的危岩体,当地人报告,前天石头往下掉,目前已经加强监测,并标记危险路段限制通行,防止发生损失。”
 
李烈荣称,截至目前,从接收到的报告来看,原来的三峡地灾治理工程状况良好,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汇报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强烈的变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99-50567.html

上一篇:地震作文小集
下一篇:地质学家求解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性质
收藏 IP: .*| 热度|

1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