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轮回 精选

已有 6659 次阅读 2021-3-25 09: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是评判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是,一些年轻学者或许并不清楚,SCI评价与唯SCI形成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事实上,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引入SCI科研评价体系。随着各高校相继出台SCI论文奖励政策,SCI刊物发文数量逐渐增多。不可否认,这对促进中国科学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鼓励发表SCI论文到后来的唯SCI评价机制,到现在的破除四唯,就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轮回。

这几天,关于硕士生毕业前是否将发文章作为学位申请的前置条件在媒体上炒的沸沸扬扬。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在研究生毕业前不要求发表论文的那个年代,高校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否受到了影响?我只以本人经历谈点个人想法。

1985年,我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但读研的过程使我的科研能力获得了很大提升,并为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研究生期间读文献耗费不少时间,那时没有网络,只能跑路到图书馆去查阅,然后复印,抱回一大摞资料,对着字典逐句翻译,并练习写综述。实验条件虽然简陋,但练就了解剖学,组织学,神经束路追踪技术,显微摄影等。读书笔记,实验记录管理都很严格,甚至自制小仪器等。1988年毕业后,我在国内发表了首篇学术论文。我的第一篇SCI论文也于1990年在Brain Research上发表。正可谓厚积薄发,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在读研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

现在高校中青年科研人员,几乎都是在“四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即便是海归,也是四唯的受益者。在他们中的很多人看来,以文章论“英雄”似乎天经地义。因此,对高影响因子文章的青睐与追求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加之浮躁的学风、急功近利的导向,使得不少人迷失了方向,忘记了科研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培养研究生是造就具有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这是国家对研究生质量的总体要求。《条例》重视强调培养过程和塑造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发了文章就可以拿学位。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的导师几乎没有仔细研读《条例》,这实属不应该。

老一辈科学家具有家国情怀,他们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诚信踏实的学风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无论在什么时代,导向都会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而如今,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恰恰是我们在导向层面忘记了“初心”。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不利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做什么样的科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上,如果不能达成共识,那么争论细节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反思又到了再次打破思想禁锢,还科研风清气正的时候了。这就是轮回,回归正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78462.html

上一篇:学位论文是根,学术论文是叶
下一篇:笔是心灵之舌
收藏 IP: 117.136.79.*| 热度|

29 鲍海飞 蒋敏强 张士宏 胡泽春 郑永军 王茂清 宋威 马军 江克柱 孟利军 王安良 郁志勇 毛善成 李士成 张红光 郑强 杨金波 李明阳 陈新平 王兴民 赫荣乔 贺玖成 黄永义 帅凌鹰 周阿洋 高友鹤 贾玉玺 范运年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