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高校职称评定刍议 精选

已有 6566 次阅读 2020-12-23 18: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参加了某高校职称评定会。作为评审人感触颇深。

现在“破五唯”成为热议的话题。然而,在评职称时仍然是唯字盛行,依然摆脱不了项目,文章等指标数字化的俗套。这次评职称没有申请人现场陈述环节,采用的是网上申请表。而申请表中的数字让人一头雾水,很难评定申请人的学术水平。最后只能在项目数,文章层级,影响因子上数数决定,差额投票结果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不禁让人疑问,评审真的靠谱吗?

教授,副教授都必须满足承担国基至少1项,SCI代表作2篇。这些条件并不算高。问题在于,项目只是说明你现在正在做什么课题,文章只是发表在什么刊物。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判断申请人的学术水平。

我认为,评职称应该关注申请人在所从事领域做出什么科学贡献。所提供的代表作是否反映你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做出的贡献。而看不到代表作原文,评价难以把握。

代表作不是影响因子高就行。而要看是否系统性工作,连续性工作。否则毫不相关的文章,影响因子再高也说明不了什么。代表作应能反映出在某一学科领域,针对某一科学问题的深耕程度。如果一个教授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怎么证明你的科研实力?怎么证明你能在你的领域有所建树或有后劲或潜力?教授应该是某个方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你的实力体现在能否在某一领域做出科学贡献。分散的研究成果远不如集中研究成果。一个教授的学术影响力应该是同行们认可你的成就。说白了,人家一提到你,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若做不到这一点,怎么认可你是专家?四面开花不如一花独秀。教授就应该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而不是杂家。追热点赶时髦不如扎扎实实在某一科学问题上的独到见解。

建议职称申请表简化,除教学科研工作量,承担项目,代表作,社会活动之外,增加一项科学领域贡献的陈述。将代表作融入对科学问题的解释上,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学术见解是什么?讲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远比呈现一堆数字更令人信服。承担的项目与发表的文章应逐一对应,这样同行评价才有依据,才能以理服人,才能客观公正。

评职称是对高校老师的学术认可。你投的票决定老师的命运。只有同行对你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精准客观的判断。数字不重要,学术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职称和待遇,二者的关联度越大,就越凸显职称的重要。将职称与待遇脱钩(评聘分离)或许是改善职称倒挂的方法,也是一种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职称归职称,待遇归待遇。职称-待遇-饭碗还是职称-荣誉-事业是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不禁想起多年前的讨论:活着为了工作?亦或工作为了活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63866.html

上一篇:闲谈科研项目
下一篇:高校生态-为什么有的教授成果越来越少?
收藏 IP: 119.129.51.*| 热度|

27 许培扬 王启云 郑永军 李晓姣 曹俊兴 高绪仁 王锋 杨顺华 黄永义 杨正瓴 史晓雷 李毅伟 刘用生 王茂清 李久煊 王安良 肖隆文 徐耀 孙颉 姚伟 黄玉源 陈万浩 路卫华 王从彦 李云志 郁志勇 王崇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