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申基不是靠大帮哄,是靠培育 精选

已有 11549 次阅读 2019-1-5 08: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又到了一年一度申请基金的时刻。

项目文章是高校老师的两条腿!基金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没有基金,一没有经费保障,二无法晋职。

很多学校对基金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从以往的奖励到与晋职挂钩,再到下达指标给各学院,看出领导们真是急了!

且慢,基金申请是一件水到渠成的积淀过程,不是靠热情和大帮哄以量取胜的。分子不行,分母再大也毫无意义。领导不是靠施压就能出勇夫的。申基需要长期的培育。我认为申基应该是一项有组织的公关行为,而不是广泛发动的自发行为。

现在大学老师面对基金申请,大致分以下情形:

1.35岁以下新进年轻人必须申报,否则3年后合同到期走人。在各高校以合同制形式扩编的新形势下,申基成为年轻人的必修课。因此,年轻人热情高涨,但问题是积累不足,欠缺经验。不是以原有博士论文为基础就能申基的,而在于能否独立提出科学新问题(科学性),还有是否具备科研条件(可行性)。二者缺一,很难中标。

2.35-50岁中年人是申基的主力军。一是已承担过基金者,有了一定的学术累积,方向逐渐清晰。二是尚未拿过基金,甚至处于2次未中的“停摆”期,他们渴望拿到基金,但又面临困惑,举棋不定。

3.50岁以上的要么是多项基金完成者,富有经验。要么是从未拿过基金的失落者,完全放弃。

大学的底蕴在于积淀与传承。好的大学一定有大师,一定有特色的领域,一定有强大的科研。

申基的过程不仅仅是个人的才智,还体现申请者所在单位的科研氛围和条件。

培育很重要。年轻人需要有经验的老师传帮带,而不是单打独斗。我们都清楚:有团队的年轻人成长进步快,单干者很难成功。老教师有责任义务指导年轻人,年轻人也应放平心态,虚心求教。未承担过基金者或首次申报者应主动将自己的标书送有经验者审阅。某实验室去年申请9项基金,全部中标。何以如此?原来团队负责人组织申请者开组会,逐一汇报,大家讨论提问题,反复修改凝练,集体智慧远胜于个人智慧。而现在有的申请者闭门造车,怕别人评议,不愿意让别人品头论足,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做学术离不开交流,离不开同行的认可。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认可是获得正面评价的基础。要想获得基金,应该先入“圈子”,再争取同行认可。有些申基屡战屡败者总是抱怨评审不公,而不是冷静反思,找出原因以利再战,这是心态出了问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知耻而后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稳定的科研方向才有可能出系列成果。反之,打一枪换个地方,发再多的论文也形不成自己特色。科研积累是个滚雪球的过程,形不成雪球,再多的雪粒子仍旧是雪粒子。没有特色很难得到同行认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3204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8238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212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9441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8395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769594.html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55410.html

上一篇:做好自己,让别人去说吧
下一篇:与研究生谈人生之我见
收藏 IP: 119.129.50.*| 热度|

17 彭真明 宋威 冯大诚 马亮 卜令泽 李学宽 王安良 郑永军 赵永宏 王从彦 郑强 黄永义 张昊 唐小卿 李帮建 万润兰 魏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