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没有评论
在寒假读杂志,思考博文写作
2024-1-26 16:56
有很多流行的杂志,比如《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看天下》《博客天下》《人物》《南方人物周刊》。这些杂志有各自的定位。但无论哪个杂志,和科学网博文的距离都有些远。我想分析的是:这些流行的杂志里的文章和博文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对于写博文来说,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借鉴之处? ...
个人分类: 博客铅字|4236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生导师生存发展的三角双椎模型
热度 3 2024-1-23 21:55
很多博士生、博士后都梦想着进高校当老师、做科研。然而,现在进高校任教的门槛越来越高;进校后,考核、晋升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无论是想进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还是进校不多久的青年教师,都要对大学教师的生存发展有清醒的认识。然而,很少有书籍、文章、讲座能够条分缕析地把大学教师的生存环境和“运行机 ...
个人分类: 人在职场|2111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研究生与导师:关于论文的那些事
热度 1 2024-1-17 10:58
研究生教育非常复杂。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院有分门别类的培养规定和文件,但很多细节或者说奥妙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举个例子:研究生申请学位需要发表论文,但导师以“论文没有写好”为由,把论文稿束之高阁怎么办? 再比如:一名博士生已经有3篇论文接收或者发表,还有1篇论文在写。在稳妥“达到毕业要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独立特行的冯教授
热度 7 2024-1-16 08:03
2024年1月14日,校内有一场近百人的年终盘点活动(含午餐)。冯教授(化姓)想着最近在浦东郊区遇到的一件郁闷的事儿,在圆桌前沉默寡言。但是,坐在他旁边的理工科教师问起写网文的事,他顿时来劲了。 写网文的那些事 写一篇网文多少时间? 据冯教授介绍,他的网文一般2000-3000字篇幅,“太长了没 ...
个人分类: 我的故事|7828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7
走出“象牙塔”,面对巨大的反差
热度 4 2024-1-15 09:16
大学教师写科研论文,写报刊文章,做教学报告,讨论的大多是理想化的世界、纯粹的世界、抽象的世界。 但实际上,人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矛盾是多多的。 电影《奥本海默》说的就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造出原子弹之后的人生转折,即他在非理想世界中的遭遇。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萨利机长》也是这样,讲出了 ...
个人分类: 我的散文|737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理想和现实:矛盾和妥协
热度 5 2024-1-12 19:54
每年到了毕业前夕,都会发生导师和学生的“掰扯”——导师说学生没有发表论文,所以不能毕业(本质的原因,是如果学生没有发表论文,导师“无利可图”);学生说他已经找到工作了,并且别的课题组的学生不发论文也能毕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往往会闹得很不开心。 还有的,是学生在递交毕业论文送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854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5
双脚在大地上行走
热度 1 2024-1-6 20:57
周末去公园 我平时不是没有去过公园,只是较少去公园。很多公园不大,我感到没啥看头,往往去了一下就“结束”了。 当我说“较少去公园”,我的意思是自己去公园的频率比较小(即不是每周都去,也不是每月都去)。但我去过公园的数量还是可以的,应该有几十个。 上个周末,我去了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这个 ...
个人分类: 我的散文|67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读《妈妈教授》,想到职业发展重要话题
热度 1 2024-1-1 20:35
在2023年3月4日《解放日报》和2023年3月10日《中国科学报》以及诸多微信公众号看到关于《妈妈教授》一书的介绍,马上买了一本,但直到2014年1月1日才有时间阅读。 这是美国两位女性教授写的一本书,针对的是女性大学教师很难兼顾家庭(特别是小孩)和工作的现实困境。 在这本书的扉页,我用荧光笔写下: 这是 ...
个人分类: 人在职场|459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研”磨计》可有参考借鉴价值?
2024-1-1 11:41
2022年9月4日,在同事的微信号上看到介绍《“研”磨计:给青年学者的17条建议》,马上在网上买了一本,但一直没有时间看。直到今天(2024年1月1日),才拿起这本书。 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我会看《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的和职业发展相关的文章,比如介绍如何作报告、如何找教职的文章。在做博士 ...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43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的隐忧——剑桥大学教授笔下的科学生态系统
热度 2 2023-12-30 12:49
“你以前的导师是剑桥大学纳米光子科学家,怎么写这种书?”在报纸上读到关于Jeremy J. Baumberg《科学的隐忧》一书的介绍,我见到我的一位同事就问。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科学家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谈论的也应该是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不会跳出来告诉大家“科学是如何运行的”“科学运行有哪些奥秘”。因此,当 ...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57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