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 精选

已有 24158 次阅读 2010-5-23 11:34 |个人分类:科研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者来信片断:“我刚考取了化学博士,希望能在以后的科研上有所成绩。想问一下(1)如何把看文献同写文章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看一点写一点还是所有看完再集中写呢(2)阅读文献最应该注意什么(3)怎样找到一些世界上与自己专业相关或相近的一些正统的实验室。”

回答:世界上的文献很多,要是每篇文章都读完才能写文章,那不现实。假设这个领域有5000篇文献,你一天读10篇,就要500天;一天读20篇,也要250天;一天读50篇,也要100天。更何况,你花了100天时间读了5000篇文献,等读完,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什么文献讲了什么都混淆起来了。

我不相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熟悉每篇文献,也就是说,不100%地通晓本领域的所有文献,并不代表学生就不能做实验、不能写文章了。(国外的一些老师,都不会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看文献上,而是赶鸭子上架地让学生做实验,见我以前的博文《走进Riverside——生命中的一页》。)关键是在做实验、写文章之前就熟悉和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少量最关键的文献。这包括综述、经典原创文章和点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特别相关的文章等。有了这些背景知识作为铺垫,在确保完全一样的东西没有被报道过之后,就可开展实验,在实验的间隙和晚上、周末继续研读文献,让实验进展和文献阅读同步进行。

写文章当然等你有了些数据就可以写。这并不是说一星期就写完了,而是有个提炼、修订的过程。你做了实验,当然你可以先写实验是怎么做的(实验部分)。你用几种表征手段测量了东西,你就可以写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缺什么,就空在那里。但是,这还不等于文章!这只是残缺的实验报告,但是这么做,你发现你的思路被自己理清了,你知道你已经有什么,还缺少什么。

比如说,你收集到了红外光谱,要解释峰的归属。那么不能凭空想象,而是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文献,进行归属,并引用原始文献。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你继续读文章,甚至把以前读的关键文献继续读一遍,这样才有提高,能够把你的结果放在一个合适的“上下文”中。有了这种积淀和“上下文,就能写好文章的引言和讨论部分。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后,即读了大量文献后,写文章就快了。即便如此,还是要不断地搜索和阅读最新的相关文献。

读文献当然不可能啥都记住的,很多细节问题(如这个峰、那个峰)大多记不住,也不必都记住。但是关键在于领会:(1)这篇文章研究了什么东西?(2)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3)得到了什么关键结果和论断?如果你要开展后续研究的话,还可以思考(4)这篇文章有什么不足?怎样开展后续研究?

为了记住、领会,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不要求每篇文章都记住,但至少要对读过的、打印下来的文献作一番分类,比如:金催化剂的有机反应、金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反应、反应机理研究、金催化剂合成方法等。有的文献中的现象也要记住,那么到写文章的时候虽然不一下子回想起这个峰代表什么,但至少知道在哪篇文献中去找,文献的作者是谁,在什么杂志、几几年发表过这个工作。这样,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关于“怎样找到一些世界上与自己专业相关或相近的一些正统的实验室。”,这个读文献,并结合上网查询就知道了。很多人读文献只看文章内容,但是当别人提到文章内容时,不能马上反响起这是谁做的工作;或者当别人提到谁谁谁时,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工作。这就不是真正地带着心去读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327710.html

上一篇:是创意,还是无耻?
下一篇:研究生写综述,别逞能
收藏 IP: .*| 热度|

39 李宇斌 唐凌峰 王进 王晓峰 王桂颖 段明 余世锋 耿永红 朱志敏 朱义峰 梁建华 罗勇锋 黄小勇 陈国文 唐小卿 任国鹏 盖鑫磊 金小伟 马福民 杨芳 王启云 柳东阳 张天翼 龙桃 张乐天 孙静宇 张旭 李毅伟 苗杰 曹建军 aichengzhang ddengjian littlejoy neilchau xchen ybwang linyuansun stoneblue xiangwen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