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寻找“航标”和“上下文”【发表素材】 精选

已有 9565 次阅读 2009-1-10 15:38 |个人分类:我的故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体会出一点:在人生中,“航标”有很重要的作用。“航标”能把时间切割成一个个片断,在每一个片断中,我朝着某个“航标”航行,等过了这个“航标”,又瞄准下一个“航标”。读博士五年很容易陷入的境界就是没有航标。最近一年,我找到了“航标”!

申请美国大学教授和申请中国大学教授不一样。申请中国大学教授随时都可以申请,而申请美国大学教授有季节性:每年9-12月投送申请材料,1-3月面试。如果面试成功了,8-9月上岗。如果不成功,到了8-11月又有大量招教授的广告出现了。很庆幸的是,我把这些时间点当作是自己的“航标”,潜心修炼,进行“再造工程”!

2006年我刚开始做博士后的时候,对做博士后以后的打算还不极端明确,也没有当年就申请教授的强烈冲动,我就想:“先干好本职实验工作,发几篇文章再说嘛!”2007年夏天我就认准第一个“航标”是9-12月申请美国大学教授,于是我看了一些文献,写了将来的科研计划,还准备了申请材料。材料投出去以后,我认准第二个“航标”是潜在的面试。那时候我就象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没有任何经验,不知道什么时候别人会找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找我。材料投出去了以后,大多是对方给我发信,叫我填写人种信息表,也有的学校什么声音都没有。我也曾经一度抱着“等有大学找我面试了我才开始准备”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很快,我认识到我的第二个“航标”就是潜在的面试,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看了面试应答的书,这也是必经之路,虽然到现在我甚至自己也能去考别人了。既然目标已经明确,我就读了大量关于怎么管理实验室、怎么做导师的英文书,包括Making the Right Moves: A Practical Guide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At the Helm: A Laboratory Navigator, What You Don't Know Can Keep You Out of College等。这些都在2007年3月去美国一个大学面试之前读完。等2007年2月他们通知我去面试之时,第二个“航标”(面试)已经很明确了,我就花了时间整理面试报告,这样每天都有事情做,过得很充实。

2007年3月面试以后,情况当然一下子不明朗。于是,这就涉及到是否有第三个“航标”(即上岗成为该美国大学教授)的问题。这其实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如果我认为我没有拿下,我也不会取得进步了。事实是在面试后,我预测我已经拿下了,于是就把2007年8-9月上岗当作是我的第三个“航标”。我读了很多书,包括Advisor, Teacher, Role Model, Friend: On Being A Mentor to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hanceing the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On Being A Scientist, A PhD is Not Enough!, Who Want to be a Scientist?, Survival Skills for Scientists, Communicating Science, Care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ssential Skill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 Basics: Advice and Resources for Scientists from Science Careers, A Academic's Handbook等。为了准备好和美国本科生交流,我还看了一些反映本科生学习生活指南的书,包括A Girl's Guide to Colege, College Rules!, How to Win at College, Getting from College to Career, Care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看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我更加准备好上岗。当然,大多数人不读这类书一样能上岗做好教授,但是通过阅读这些书,我感到就算当不上教授,读这些书客观上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提高了英语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到了2008年4月,我得到消息,说我没有拿下。这时候就涉及到第三个“航标”(即8-9月上岗)是否还成立的问题。如果当时我自暴自弃的话,我也不会取得进步了。于是我把2008年9-12月申请作为自己的“航标”。在我的心中,理想的火焰熊熊燃烧。我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美国人相比当然有很大差距,于是我潜心修炼英语,听了大量英语CD,周末在家看英语原版DVD,还读了很多英语书,如The Elements of Style, The Random House Guide to Good Writing, The Longman Practical Stylist, 10 Days for Faster Reading, Common American Phrases, The Exceptional Presenter, Speed Reading, Ten Steps to Advancing College Reading Skills, Reasoning Skills: Success in 20 Minutes a Day, Reading Comprehension: Success in 20 Minutes a Day, The Aims of Argument, Write Like A Chemist, Success Lab Reports, The Art of Scientific Writing, How to Write Successful Science Thesis, Successful Beginnings for College Teaching等。

以上这些书和科研、教育、英语都是有直接关联的,读了以后当然是为当教授做准备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在机场书店等飞机),我读到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社给社会大众看的一系列管理学通俗书,想到自己以后也要管理实验室,沟通协调,于是就向管理学进军,看了Taking Control of Your Time, Becoming an Effective Leader, Dealing with Difficult People, Managing Projects: Large and Small, Teams that Click, Written Communication, Presentations that Persuade and Motive,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s for Clarity and Impact, Managing Your Boss, Balance Work and Life, Motivating People, Negotiation, Difficult People, Managing People, Manager's Tool Kit等。

本来以为negotiation(沟通协调、讨价还价)是在拿到录用通知书以后才进行的,所以应该先等到拿到了录用通知书才学这种技巧。但是2008年上半年在实验室里面遇到了“
酸甜苦辣――文章背后的故事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46437.html。于是,以此为契机,我研读了大量如何与人沟通协调的书,如Getting to Yes, Getting Past No, The Power of A Positive No, Getting Together,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Crucial Confrontations, Negotiation Genius等。看了这些管理类书以后,感到思路非常清楚,一些事情理顺了。

我不但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家,而且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和哲人。为了成为一个高效的现代人,开发人的潜能成为重要学习内容。2008年7月,在一家书店里我读到一本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感到耳目一新。从此不可收拾,读了大量关于人生哲学、成功学、心理学的书,如The 8th Habit, Principle-Centered Leadership, Napoleon Hill's Keys to Success, Think and Grow Rich,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Love is the Answer, Love is Letting Go of Fear, Trump 101: The Way to Success, Reading People, Things I Want My Daughter to Know, 101 Important Things You Should Know, but Keep Forgeting, The Rules of Life, How to Read a Person Like a Book, Turn it Up!, Life's Greatest Lessons, The Hard Truth About Soft Skills, Slowing Down to the Speed of Life, The Art of Talking to Anyone等。在此阶段,我接触了Robert Anthony博士的很多成功学书,如The Ultimate Secrets of Total Self-Confidence, 50 Ideas That Can Change Your Life!,Betting on Yourself, Dr. Robert Anthony's Advanced Formula for Total Success, How to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Beyound Positive Thinking, Think Big, Doing What You Love, Loving What You Do等。美国的成功学书籍和中国的成功学书籍有很大不同。中国的书东拼西凑,讲故事多于议论,缺乏原创性,读了感到是思想说教。而美国一些好的成功学书结合了心理学知识,有很多深邃的见解,有原创观点。读了以后感到思想加深了很多。看了这些书,对人的改变是由内而外的。

经过这番“科研书--教育书--英语书--管理书--人生哲学书”的游历后,我也读了很多英语写的专业书,也读了大量文献,认真地思考将来究竟要做什么课题。

看了这些书,我感到非常有收获。做实验得到的是(实验)技能,如果一个博士后只是每天死做实验,出了很多文章,的确凭借其科研战绩能成为教授,但是我认为不能只是要个头衔要份工作,而是要把工作做得超级好。更何况,我觉得应该有远大理想,放眼于未来。不要只是把自己当作是拿劳动力去交换工资的博士后,要想到,自己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打下非常厚的地基。于是我就在业余把大量精力放在了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和leadership development。人也许对客观世界(自己的实验)很清楚,但是对主管世界不清楚。我就努力地在天地之间找到“上下文”。通过一年的时间,我发现豁然开朗。以前我不大喜欢看英语书,现在我周末两天能看两本英语书。很多书看了以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叫我当考官去面试别人或者叫我去教沟通协调,我都能做了。虽然看这些书,不代表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理想,而很多人不看书一样能当老师。但是我发现看这些书其实是“多功能”的,是通用的。无论以后做什么,都涉及到时间管理、沟通协调,以后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学好英语,在重要场合(如接待外宾、做国际会议主持人)就能脱颖而出。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需要的时候自然能脱颖而出。比如说,你学习了很多写科研论文的英文书,你写的文章就是能中,审稿人都夸奖说文章写得好。老板收到邀请写综述,他找了实验室十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或者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而你有能力保质保量把事情搞定,于是你就轮到写综述,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道理。

回顾这一年,我对2008年没有当上美国大学教授并没有太多遗憾,因为我从中找到了提高自己的机遇。海伦-凯勒说:“把生命中的每一天当作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现在我每天白天在实验室里面辛勤工作,晚上和周末在家里看书、读文献、在博客上整理思想,有理想就不会浑浑噩噩,日子过得非常充实。我非常珍惜这段上岗前的日子,我总在想,假设这个月是上岗前的最后一个月会怎样?我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每一个月过去回顾这个月,都会感到看了很多书,在认识上有很大提高。我也感到,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后记:本文部分内容已经言简意赅地融入了我后来写的《在申请教职中“再造”自己》(科技导报2009年第19期,第127页)的第8段。该文共计2200字,涉及读书的这一段200字,罗列了一堆英语课外读物的书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209502.html

上一篇:我所看到的美国博士培养模式【修改后发表】
下一篇:做功、写功和新颖性
收藏 IP: 222.70.0.*| 热度|

14 余世锋 武夷山 薛长国 徐磊 司黎明 刘进平 王德华 邵宇飞 刘红超 曹聪 唐小卿 牟佳佳 christine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