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研究生面临的困境和导师的建议【已发表】 精选

已有 21344 次阅读 2018-3-28 08:27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95755e584b4b4328b5c429ad72b0af71_th.png

[笔者按:刚刚结束了全国考研面试,很多学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否准备好了呢?笔者认为,读研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要正视现实、努力奋进。]

    时下,有很多本科生热衷读研,一些重点高校理工科专业应届毕业生甚至有1/3比例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但也有很多研究生感叹读研“不容易”,甚至吐槽“肠子都悔青了”。那么,读研会导致哪些困扰?导师又该采取何种行动帮助研究生度过难关?
研究生经济压力大
    读研究生需要交学费,学生家长需要给学生提供生活费,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样的“假设前提”正在被挑战。
    很多学生考研时抱着“先考上再说”的想法。入学后,面临着每年交1万元左右学费和住宿费的现实。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为困难。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但有些人因缺乏“借贷上学”的观念或者嫌麻烦而没有申请。他们或是四处借钱或者拖欠学费,但这就使得入学的经历不那么“顺心”。
    即便学校以后会以学业奖学金的形式返还部分学费,但有些学生和家长并不把那笔钱算入自己的“收入”。他们认为,那是“应该的”,因为自己交学费在先,更何况学费并没有全额返还。
    其实,学校不仅仅返还了部分学费,还提供了研究生生活补助、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助教、助研等勤工助学岗位。导师也给学生发放科研补助。
    但很多研究生声称,基于目前的物价水准,学校和导师给的钱“只够维持基本开销”。并且,他们向往经济独立,“不好意思向家里要生活费”。 还有的研究生处于婚恋状态,开销非常大。于是,有些学生会匀出一部分时间做助教、助管和社会上的兼职,甚至把时间浪费在向亲朋好友借钱、和银行信贷部门打交道中。
    导师心里其实很明白,读研究生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挣钱的。要挣钱的话,本科毕业应该直接去工作。但是,研究生有现实的经济压力。这就使得导师产生了隐忧:如果学生为了挣钱,把时间花在做兼职上,那势必会影响做科研和毕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研究生“出活”,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好的装备和给养。但问题是,导师给学生多少钱是有一定“参考标准”的,并且科研经费当中能发放科研补助的部分是有一定限额的,不可能无限制地给学生“开仓放粮”。
研究生科研难做
    我们不时在一些大学的主页和校报上看到发表重量级论文的“大新闻”或者一名研究生发表十多篇论文的“正面报道”。但不可否认,如今科研越来越难做了,大多数的研究生都尝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滋味。
    读者也许会觉得奇怪:近年来,国内高校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科研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为什么研究生做科研会越来越难?
    首先,国内大学投入不少钱买大型的仪器设备,这其实暗示着现在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更需要依赖先进的大型仪器,而不仅仅靠本课题组现有的常规仪器。国内大学虽然有大型仪器,但存在着操作员的技术水平一般、排队等待测试的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科研效率。
    其次,正因为国内外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达到更高的标准才能产生国际上承认的成果。比如说,十多年前研究生研究一个课题需要看几十篇文献,而现在学科发展得很快,同样一个领域已经有了几百篇甚至几千篇文献。并且,一个课题能“挖”的都快“挖”得差不多了,非得有创新性才行。要知道,现在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也越来越难了。以我研究的催化方向为例,国外几家业内SCI刊物的发稿率仅为1/4至1/3。
    除了以上两个宏观的因素,研究生做科研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研究生扩招的形势下,很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角色认知和科研动机都不能适应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跳跃”。
    并且,做科研本来就是难的:在经历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实验后,很有可能发现实验没有设计好,或者得不到有价值的结果。甚至,得到了好的实验结果并写出论文后,发现同样内容的文章已经被别人发了。

    导师在研究生完成学业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导师的课题不好或者不好好指导,那么学生就会走弯路,甚至会毕不了业、拿不到学位证。
找工作会经历折腾
    每年有很多学生怀着各种读研动机考研。有的人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也有的人还没有准备好本科毕业后投入社会。但读研以后,就会发现很多现实问题。
    很多学生本来想获得一张文凭,但后来发现自己不喜欢和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读环境专业的不喜欢做环保卫士,读社会专业的不想当居委干部,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很多同学想从事的是经济、管理工作。
    既然想“跨专业”找工作,那么必然需要实习。但读研究生不同于读本科,很多导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外出实习,因为这会影响实验进展。学生需要在“顺利毕业”和“找到好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
    等到找工作时,抛开自己的专业背景“海投”简历,就会导致自己缺乏竞争优势。而国内的博士生找教职也非常困难,很多高校需要的是“海归”博士后。
    更何况,找工作正好和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重合”,在什么都没有着落的时候,压力非常大。不少同学在找工作时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经历。
困境如何解?
    研究生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研究生及其家庭的困境,更是导师、学校和整个高教界的困境。回想起十多年前我读研究生时,上述问题就没那么突出。当时,读基础专业不需要交学费,导师每个月给每位研究生仅提供200-300元科研补助,也没有招致非议。当时的学风很好,我所在的课题组每天晚上学生都自觉工作到九、十点钟,没有被一些浮躁的思想所干扰。当时,周围研究生没有一位在校外实习,最后也都找到了工作或者出国深造。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哪怕很多学生在考研时说自己对科研很感兴趣,但进校后受周围的影响很大,满脑子想着社团活动、实习、找工作,又想着毕业后怎么上户口。当周围的一些同学不怎么努力时,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低了。并且,现在的“90后”思想独立,不喜欢导师给他们说教。
    其实,我很清楚,上述三个困境本来不是特别大的事儿。关于读研经济困难的事,我就曾对学生说,读研期间花掉的钱和你一辈子挣的钱相比,只是小数。并且,也不能认为读研就是为了比你的本科同学挣更多的钱。读研的动机本来应该就是“我喜欢”!跟学生谈心时,他们听明白了,也缓释了压力,但过了一段时间参加以前同学的婚礼,看到别人开着宝马车,又马上感到“现实很骨感”。

    关于做科研困难的情况,我曾对学生说,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实验,认真分析数据,多和导师讨论,阶段性地整理论文,必然能达到毕业要求。这样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课题组研究生在读研二时,就能发出“管毕业”的SCI论文。但这必然需要学生把心思放在科研上,需要导师把精力花在指导学生上。

    关于找工作困难的情况,我很清楚,我们重点高校不是职业培训班,因此还得坚持专业培养的水准,而不能因为“反正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放水”。我曾对学生说,毕业后不准备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完全是你们的自由,也未必是件坏事。博士毕业后不当高校教师也没关系,高校也没有那么多职位能容纳所有的博士毕业生。我就是希望你们,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把科研做好,至少达到毕业要求(这不仅仅包括发表SCI论文,也包括完成学位论文)。该科研的时候科研,该找工作的时候找工作。

    上面说的这些现象、罗列的这些话,对准备读研的学生,也会有所启发。要想清楚自己读研动机是否纯正,是否一定要读研。如果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读研,或者仅仅是凭着“读研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幻觉,那么可能后来会有种失落感,甚至会因为发不出文章而进退维谷。而一旦“误上贼船”读了研究生,那就好好把该做的科研做好,争取能顺利毕业,找到工作。

1497290800.jpg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06025.html

上一篇:参加学术会议的乐趣和现实压力【已发表】
下一篇:提醒研究生注意改掉“不良习惯”
收藏 IP: 180.172.132.*| 热度|

44 安海龙 信忠保 张北 李陶 王德华 木士春 熊建华 曹峰 刘立 谢鑫 李明阳 陈莹 黄旭 鲍海飞 程强 金诚 柳文山 欧宗瑛 郭战胜 刘忠波 杨金波 黄永义 张晓斌 李久煊 董志佼 陈永 高建国 杨林 张云扬 陈万浩 李毅伟 史启权 吴迎 彭渤 彭真明 冯大诚 刘全生 徐耀 李东风 文克玲 唐小卿 冯渊 李世奇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