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作者就应该好为人师

已有 3814 次阅读 2012-11-13 12:54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出版, 出发点

  这个命题是否成立?我发出来与大家商榷,这是我武夷山会议上公开提出来的,也是今天上午与一位编辑聊天时论证的,你怎么看?

  在武夷山培训上,关于编辑研究的选题问题,曾经有过短暂的争执。主要是我多事,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主要是说:在选择跨学科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出发点和立足点。也就是说: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而要知道“为谁研究”,解决谁的问题?如果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那么发表的时候就会入到困难!

  出版,已经不是期刊初期的记录功能为主,传播功能已经左右着期刊的出版。将传播,就必须关注受众,也就是读者。这是出版者必须树立的理念,否者难以应对激烈的出版竞争,在出版体制改革的环境下,这更需要加强。长期以来,我们的出版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局限在出版技术,而是出版理念。在编辑出版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对象”,包括读者、作者和审者机制运行规律以及出版机制的的研究,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自我。在读者需求方面,我们一直不太重视。同样,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如果注重期刊的读者范围和读者需求,编辑写的文章就必须关注“写给谁看”的问题。

  反正我比较注意刊物的读者需求,也就是文章能教读者点什么?否则就没有发表价值。为此,我提出“作者应该好为人师”,论文写作就要“好为人师”,否则就别写。我定义为“作者就是读者的老师”。有人说“作者读者互为老师”,我不同意。写之前作者是读者,动笔写以后就是作者,就是师者,师者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口味,不应该理解为“学”。

  作者,在写作时首要的就应该思考:我能给读者提供点什么读者需要而读者不知道的东西?读者都知道的或者说只有少读读者不知道的东西,可以讲没有“传播的价值”,也可以说没有创新!我们常常会说:都写入教科书的东西还发表论文?从文献引用的角度讲,写入通用教科书的“结论”就是“公知的”,可以不用标引。

  如果作者能够了解读者的需求,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学科发展的趋势——是读者——学生应该学习的,那么作者的研究才能发挥引领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以一种学习的姿态来写作,那么结果就是“学习笔记”,而不是论文!至少,缺少传播所需要的目标性。

  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理解,我认为也就理解了我讲课时说的“价值”所在。因为所谓的“创新”是什么?研究不要难过该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结合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一直强调和倡导的面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来选题,开展研究——问题导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632094.html

上一篇:编辑研究与论文发表专题交流
下一篇:赞成期刊编辑部转企?站出来
收藏 IP: 202.117.2.*| 热度|

6 刘旭霞 禹荣明 王晓峰 喻海良 何学锋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