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

已有 3652 次阅读 2009-11-11 14:22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机制, 开放存取, 利益, 平衡, 构建

【按】本文成稿于2008年10月国庆节。当时接到稿约,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大家都在“推动”——调查、论证好处,以及提供资源。但是我认为现在的问题已经偏离了开放存取运动开始的方向——走入了歧途。所以,就拟定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尽管我是牺牲了长假按时交稿,可约我稿件专辑没有按时出版,所以就放下了。今年上海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有机会在分会场发表了观点“寻找开放存取运动的方向”,并得到了一定反响【smilelr留言评论到:今天下午在分会场听了赵老师的报告,起初有些诧异。因为两天的报告听下来,感觉很多期刊人的思考还比较狭隘和片面,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愿改制,让我这个80后对70后以及60后的前辈们很是失望。所以刚听到赵老师不落窠臼的报告时,我甚至感到有些诧异。西交人的理性、深度和实在果然名不虚传。】但遗憾的是最后没有几个人在场。今年总算已经安排在《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年11期发表,并已经校对过。所以可以发出来,也算预印吧。引用请使用以下格式: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数字化图书论坛.2009(11):12-15
 
开放存取中的利益平衡和机制构建
赵大良,葛赵青,刘杨
致力于“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力”的开放存取运动 (Open Access)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被人们所重视以来,一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也是方兴未艾。从本质上讲,开放存取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与现有的商业出版模式对抗,以谋求学术出版与学术信息交流中利益关系的平衡,实现学术成果的共享和自由交换。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根本目的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通过兼并和购买等市场行为,垄断了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并逐年不断地提高学术期刊的定价[1]。如英国议会下院2004年发表的关于“科学和技术”报告中指出: 1998年到2003年,相对于英国其他期刊零售价格指数11%的上涨幅度, 学术期刊的平均价格上涨为58%[2]。
 
2008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国际出版巨鳄大幅提价,部分高校面临学术断粮》为题,对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学术期刊数据库涨价一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在教育界和出版界掀起轩然大波。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出版商谋取暴利的工具。据Blackwell期刊价格指数显示, 在1990年到2000 年期间, 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高达185.9 % ,而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78.3%和184.3 %。而作为科学研究的支持机构的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增长缓慢甚至是削减的问题。2003 年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用于购买期刊的费用相对于1986年虽然增加了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年增加了14%。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的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学术资源与可以其抗衡,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及其学术成果的不可替代性使商业垄断成为可能。要能够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就必须建立起可与其抗衡的新的学术资源,从而引入新的博弈因素。
 
1 学术出版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简单地来讲,学术出版活动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在学术出版中的作者往往也就是学术期刊的读者,作者和读者都是学术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学术期刊的出版也是应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十七世纪开始,定期刊物就是报道新发明和传播新理论的主要工具。假设没有定期刊物,现代科学当会以另外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科学和技术研究也不会成为如同现在一样的职业”[4]。 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101111530575/edit/
 
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身为作者的研究人员发表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报酬, 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 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5]。这其中学术团体作为学术出版的主体承担着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的作用,形成以学术团体为主体的出版连——作者-学术团体-读者。学术出版似乎可以被看作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国家科研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这不仅使学术期刊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而且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周期也大大缩减[6]。此时,学术出版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大批商业机构进入到学术出版领域,因而使出版链发生了变化:作者-出版商-读者, 出版的主体由学术团体让位于出版商,出版商逐渐成为学术出版市场的主导力量。出版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利润的驱使下使学术信息包括学术期刊和基于学术期刊的数据库的价格飞速上涨。
 
读者往往是通过非营利的公共图书馆获取学术信息。因此,在商业出版起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作为学术研究的支撑机构——公共图书馆首先感受到了学术信息资源采购的困难。尽管是采取了馆际互借、联合采购等各种办法,但仍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经费的增加远远跟不上学术信息价格的上涨,反而不得不削减采购的数量。因此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ghWire Publish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瑞典伦德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的开放式目录检索系统——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 SPARC)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起的一个非商业化、集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为一体的、致力于解决学术机构间信息交流的组织。如此同时,一些非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加入到推动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运动中来。总的来讲,这些参与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机构代表的读者利益。代表读者与商业出版机构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利益调整的“战争”,是对学术出版过度商业化的一种反抗。
 
尽管是商业出版机构在学术出版上的垄断已经使公共服务机构忍无可忍,但是也不能否认:商业出版机构进军学术期刊出版领域,运用商业经营模式使学术出版成为大规模的国际化产业,为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学术出版的动机就是获取利润,一旦使商业机构在学术出版中无利可图,那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出版商,也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本身。因此,如何能够从合作中得到自己预期的利益是学术出版主体之间结成联盟的基础,建立与维系利益平衡机制对学术出版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开放存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出版模式问题,而是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2 开放存取出版的机制缺陷
 
为读者提供免费访问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免费存取,这并不意味着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就不需要支出成本。虽然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减低了学术出版和学术信息存储的成本,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解决设备费用、系统开发和运行费用仍然是开放存取出版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据英国的UKWellcome Trust (全球医学研究领域两个最大私人基金之一) 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公开存取出版能减少30 %的出版费用”。由此可见,不是不需要成本,而只是减少了而已。反对者则认为:开放存取出版只能减少印刷和发行费用,而印刷和发行费用只占期刊出版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开放存取出版所要求的技术和设备费用并不少[7]。
 
为了维持开放存取出版的正常运行,目前基本的模式是作者付费,即作者为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如 PloS和BioMeb Central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维持期刊出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或没有课题经费的作者则可以减免。作者付费模式在当前学术出版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不到1 %) ,但对一些学术出版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模式,代表了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下的可行的收入模式[7]。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费来源渠道,如:通过发展机构会员收取会员费;通过收取查阅特定文献,向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通过广告收入来维持开放出版或向研究机构、基金会、政府以及私人争取赞助等等。当然,还包括向推行开放存取运动的公共服务机构获取免费的设备、资源和人力,如大学图书馆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和人员提供存储空间和免费的维护。
 
从基本的出版模式上来看,目前的开放存取出版还只是停留在公益服务的阶段。这种出版模式的缺点十分明显,那就是: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很不稳定,出版经费和存储条件得不到保障;公共服务机构不像商业出版机构那么有活力和动力,难以形成规模和有影响的品牌。特别是,作为开放存取出版的重要经费来源的作者付费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作者的双重身份,在决定作者付费时并不是十分情愿地将自己的科研经费转移给出版者来使用,而在作为读者时又往往会将个人的需求转嫁成公共服务机构的压力。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并不能完全代表研究人员,也无法强迫研究人员为开放存取承担代价,作者付费出版往往更加愿意趋向知名的学术期刊。因此,一旦商业出版机构控制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实行“作者付费、读者一定范围免费获取”的时候(实际上出版商已经开始这样做),比一般的开放存取的期刊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样可以保住自己的高额利润,那么读者的免费获取只是变换了一下公共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由图书馆支付给出版商,变为由作者支付给出版商而已。
 
那么,政府和社会出版基金是否能够完全承担起学术出版的费用?显然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经费的有限性和公共机构的效率来看,都难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更何况,开放存取运动的目的并不是要致商业出版机构于死地,而是为了更更好地平衡学术出版链上的各方利益。2002 年9月,图书馆界、出版界以及版权界的专家在荷兰小镇Zwolle召开了第二次Zwolle 会议,通过了在第一次会议上形成的Zwolle原则草案。Zwolle原则指出:在开放存取中,要对学术作品的版权进行最佳化管理,保证权利分配明确并以此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与版权的专有、垄断相比,开放存取倡导的自由、共享理念无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8]。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并不应该是要颠覆现有的出版模式,而只是希望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到学术出版领域里来,通过新的竞争和博弈,到达平衡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者说是对学术出版过程中的过度市场化进行校正,在发挥和调动出版商参与学术出版积极性的同时减少其对利润的过度追求。
 
3 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构建
 
学术出版并不排斥商业运作,也不应该排斥商业资本的介入。从运行的效率角度来讲,市场运行规则的介入更有利于提高开放存取的效率和规模,从而达到制衡商业出版负面影响的效果。表面上来看,开放存取运动对抗的是商业出版,所以在其中引入商业资本和市场规则是不可思议的。但目前开放存取的出版运行模式存在明显缺陷——力量薄弱,资源分散,难以持续,无法与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促使出版商的版权政策有所放宽,允许作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行存档和免费阅读。因为这样分散的免费存取的结果不仅不会影响出版商的利益,而且可以树立出版商的威信、扩大出版商的品牌影响力。因此,目前并不是缺乏开放的学术资源,而缺少的是能够将分散的开放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读者的有效机制。
 
加强政府的引导,增加对社会公益性学术出版力量的扶持,是开放存取运动开展下去的重要支撑点。科研基金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体系的参与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基础。但是,这种公益性的扶持不仅不能满足开放存取出版的需求,而且其地域性的的限制也不能与已经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商业出版抗衡,难以打破其对学术信息的垄断。因为国际性学术信息的垄断不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能约束的,如爱思维尔期刊数据库的涨价,中国政府就无能为力。如果其国际性的学术成果是一国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须的,那么你就是扶持起本国的学术出版也对其没有威胁,因为你不可能向本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可替代的信息资源。
 
如果能够利用商业资本和商业运行规则,将大量的开放存取信息进行跨国界的整理和集合,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可行的、与现有商业出版抗衡的道路。因为,这种基于开放存取的跨国界的整合,不仅仅在信息资源中包含有商业出版机构所出版的作者自我存档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也有可能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在开放存取的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本的介入的可行模式就是:商业资本在开放存取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新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并通过开放存取信息的衍生产品而盈利。
 
开网(hbeta.paperopen.com)就是一款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的一款搜索引擎,其试图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存取的资源整合起来。这种商业机构主持开发的技术,在提供开放存取信息的同时,有可能通过广告或其他的服务,找到盈利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并不能商业资本的趋利性而被排斥在开放存取运动之外,开放存取的信息是可以免费获取的,但并不限制基于免费的信息而开发的衍生产品赢利。如,知先公司基于“开网”免费资源开发“notefist”文献管理软件,就有可能一种赢利的途径。不是商业资本没有积极性,而是如何为资本的介入提供切入点——盈利点。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商业资本,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发展。至少可以鼓励和扶持公共服务部门购买商业机构开发的技术,建立起可以与国际商业出版机构抗衡的学术资源数据库。
 
如果能够将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重点由个体的觉悟转移到资源的整合,由单纯的免费获取转向基于免费信息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将会使开放存取运动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真正体现出开放存取运动的力量,因而建立起作者自我存储、公共服务机构集成整合,商业机构参与技术开发的良性机制,否则兴盛一时的开放存取运动就有可能走向歧途而被商业出版所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武.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
 
[2]Select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nth Report[EB/OL].(2004-07-20) [2006-04-26]. http://www. 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 /cm200304/cmselect/cmsctech/399/39907.htm
 
[3]张清菊.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J].现代情报,2007,(5):67-69
 
[4]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2
 
[5][美」William Y Arms.数字图书馆概论[M].施伯乐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76-78
 
[6]段玉思.国外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出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7,(4):28-32
 
[7]夏翠军.公开存取出版的商业模式[J].情报探索,2005,(6):54-58
 
[8]秦珂.开放存取的版权政策及其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7-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270219.html

上一篇: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
下一篇:谁来吊销专家的资格?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