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再谈物理学中物质( 2 ):质量概念难以扬弃
热度 2 陈方培 2017-6-15 09:59
再谈物理学中物质( 2 ):质量概念难以扬弃 上次博文谈到,在相对论中,因而在近代物理中,质量 m 只是标志物质的 一个参数,并不总可常常 用来反映 惯性大小或所含物质的多少 。这是否就意味着 在物理学中,质量 m 这个概念就无足轻重了,甚至可 ...
个人分类: 未分类|659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再谈物理学中物质(1)
热度 1 陈方培 2017-6-11 06:36
再谈物理学中 物质( 1 ) 当前物理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难以用物理学中早已建立的的一些最 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规律来进行解释,需要建立新的理论。在建立新的理论之前, 对物理学中早已存在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规律,例 ...
个人分类: 未分类|708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相对论力学中的质量
热度 3 陈方培 2017-5-14 10:06
-- 物理学中的质量反映着物质的什么特性 (2) ? 我们讲过, 相对论力学中的 4 维动力学公式 dP u /ds = F u , u= 0,1,2,3 可看为是牛顿力学的 3 维动力学公式 dp ...
个人分类: 未分类|744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相对论力学同经典力学的关系
热度 1 陈方培 2017-3-25 13:45
相对论力学同经典力学的关系 ——对相对论力学之质量与动量概念的深入讨论(二) 本文将继续上次博文的讨论。现在我们来 建立相对论力学同经典力学的关系,这个关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当质点的三维速度 v 远远小于光速 c ,并且当万有引力很微小以至它及 v ...
个人分类: 未分类|9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对相对论力学之质量与动量概念的深入讨论(一)
热度 1 陈方培 2017-3-21 11:14
对相对论力学之质量与动量 概念的深入讨论(一) 本文将对相对论力学之质量与动量概念进行深入地讨论,并将说明: 1 、在相对论中,每个质点(或每个微观粒子,本文把微观粒子都视为质点)全具有一定的质量,每个质点的质量 ...
个人分类: 未分类|756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两封不同寻常的邀稿信
热度 4 陈方培 2015-10-15 07:32
两封不同寻常的邀稿信 最近我先后接到国外两处学术杂志的邀稿来信,这两封信有些不同寻常,这两封邀稿信都对我的科研成果作了一些评价并对所邀稿件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两封信引起我一些感想,也使我颇感难以回复。现在我先把这两封信转登在下面并作了中文翻译,我的感想留在下次博文发表。 1)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38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为什么‘引力质量’恒等于‘惯性质量’(二)
热度 3 陈方培 2014-12-24 14:00
为什么‘引力质量’恒等于‘惯性质量’?(二) 2、 ‘引力质量’恒等于‘惯性质量’的物理根源 任何在同处自由下落的质点(除受外界万有引力外不受其它外力),其下落加速度恒相同,这是个精确度很高的实验事实。在牛顿力学理论中,可用‘引力质量’恒等于‘惯性质量’来解释这个实验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39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为什么‘引力质量’恒等于‘惯性质量’?(一)
热度 2 陈方培 2014-12-21 11:26
为什么‘引力质量’恒等于‘惯性质量’?(一) 1 、写在前面 拙书《时间与物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出版之后,我担心该书在讲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上可能出现错误,便重新阅读了一遍。除了发现几处笔误和因校对出现的错误之外,基本上还没有发现重大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3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对物理学中质量概念的研究
热度 1 陈方培 2014-12-17 11:43
对 物理学 中质量 概念的研究 在物理学中曾 引入 过三种不同的质量,这就是:惯性质量、引力质量、和用以表示‘物质之量’的测度质量。经典力学认为这三种质量在数值上是彼此相等的,但是它们分别反映着物质不同的属性,因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时空与物质》一书的前言
热度 1 陈方培 2014-7-9 08:52
《时空与物质》一书的前言 《时空与物质 -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在今年 6 月出版。 2011 年 3 月间我在本博上发表过一篇简短的博文: 打算在一些博文的基础上写一本书 我开博已经两年半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7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