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有去无回

已有 4521 次阅读 2013-4-30 12:17 |个人分类:心有所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客

博客撂荒好几个月了,今天上来吐槽。

 

开博几年了,写了200多篇东西,结识不少科学网上的各路英雄好汉,这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另一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儿,则跟我的虚荣心有关。因为写博客,有的文章被别人读了,觉得喜欢,或者受到启发,就私下里跟我联系。跟我联系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报刊的编辑,他们多是要么希望我给他们写稿子,要么希望得到我的授权,在他们的报刊上刊载我的博文。跟编辑老师们的合作通常都是愉快而顺畅的,我很欣赏这些编辑老师的职业精神。

另一类跟我私下联系的,通常是年轻的学者。他们通常恭维我为老师,写来特别诚恳的信,要么希望我就某一学术观点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要么虽然没有具体学术问题,但希望我在专业上给予大致的指点。这种事情发生的不多,也有三、四起了吧。

 

我要吐槽的,就是这三、四起事情带给我的感受。收到年轻学者的信,我一般会针对信中提到的问题,好好思考总结一番,根据我自己的学识和经历,尽量提供比较详尽的回复。不过,毫无例外的,我花了不少功夫写成的热情洋溢的回信,都成了有去无回沉入大海的石头。不知道人家读了我的信,是觉得有用呢,还是觉得全是废话,弄得我在回信发出的几天里,总是心里惴惴的,一天要检查好几遍电子信箱,唯恐漏掉人家的回复。当然,等待的最终结果都是放弃。

 

我不知道收信人随手写一句谢谢会占用他们多少宝贵的时间,但是我知道这应该是一种起码的礼节,因为我为了素不相识的你,已经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当然,我花时间回复信件,也不是为了这一声感谢,但是如果有了这个感谢,会使这样一种交往显得更加完美。不是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685338.html

上一篇:就《国家健康报告》杨多贵研究员回应质疑(附简评)
下一篇:三谈爱因斯坦的信
收藏 IP: 202.151.71.*| 热度|

17 陈小润 曹聪 刘立 吕喆 武夷山 王德华 徐大彬 李学宽 徐传胜 陈凯华 刘全慧 虞左俊 李孔斋 王福涛 水迎波 sandstorm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