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06.58.100.*   [68]fivewu   2016-5-16 12:08
老师 关于狂犬疫苗的问题可以咨询你吗?
IP: 183.195.251.*   [67]金拓   2016-4-20 09:40
不会有更多的破伤风菌的危险。
其一:自来水管、锅碗瓢盆、筷子汤匙等等炊具均不是也不需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清洗,一段钢锯与这些东西无异。
其二:消化道、尿道、汗腺、产道、泪道等等均属于外分泌道,而破伤风针用于皮肤和黏膜的破损,内分泌液暴露的场合。
IP: 218.64.121.*   [66]liuhesheng   2016-4-12 08:50
尊敬的专家:
      你好!
      昨天,我家加装了一个水龙头,水电工安装的是候,操作不小心,将一小段钢锯掉到自来水管子里面去了,取不出来。钢锯在自来水管中会生锈,会不会有破伤风病菌,破伤风病菌能不能在水中长期生存?天天用这根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洗菜、做饭、洗衣服、洗脸,手上和身上如果有伤口,会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还有用这根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洗水果吃,吃到肚子里会不会感染破伤风?请专家赐教!谢谢!
IP: 69.116.30.*   [65]金拓   2016-1-9 22:44
读了,留言了。
IP: 137.189.150.*   [64]王毅翔   2016-1-9 15:26
and this one
美国大学生物医学科研的一个结构性 死结
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94874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王毅翔博客
IP: 137.189.150.*   [63]王毅翔   2016-1-9 15:26
do you like it.
为什么中国长期在科学领域少有重大建树 -关于钱学森之问 的回答'
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94822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王毅翔博客
IP: 183.195.251.*   [62]金拓   2015-10-12 15:54
1)我没有立即查找C14的分子式和物理化学参数,不过你手头不忙的话可以查查;特别是其水溶性。
2)分子本身的半衰期和体内的代谢半衰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就对于健康的影响来说,体内代谢半衰期更重要;尽管该分子不降解,排出体外后即与身体无关。
IP: 171.80.223.*   [61]meimeiziyan   2015-10-12 14:24
金教授,您好!您是药物学的专家,我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我们做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需要吃一个药丸,是C14。这个药,我在网上查到其半衰期长达5,730年,网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这个药48小时就能排出98%,有人说要很长时间才能对身体无影响。我们当地医院不大,医生对此也不是很清楚。我是一个备孕的准妈妈,今天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吃了这个药,不知道对我后期的胎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您能告诉我,多久以后要小孩,这个药物才对胎儿没有影响吗?
IP: 180.168.188.*   [60]simoncat   2015-8-28 15:37
偶然看见金老师博客,非常赞同很多犀利观点。
IP: 111.186.1.*   [59]靳强   2015-7-30 11:22
金老师,祝贺你!学校主页http://news.sjtu.edu.cn/info/1021/679347.htm
IP: 180.99.79.*   [57]吴跃华   2015-4-29 08:13
欢迎您来查看我对批评《科研的愧疚》的回应文《对“从百家争鸣到政治正确”一文的几点疑问》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885913
IP: 192.168.0.*   [56]吴跃华   2015-4-17 09:18
为了澄清我为什么留质疑性言论,特写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再评《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882974
IP: 202.120.224.*   [55]jtiaao   2015-3-23 13:08
很遗憾,看到你这样回复我也只能呵呵了,究竟谁在回避问题你我说了都不算。第一条,我已经针锋相对,说了你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乱说丁院士“几乎全是”问句,这算不算是针对性论据,而你却视而不见,故意回避,可笑之极。
最后,你想删就删呗,至少我没有看出你是位值得尊敬的博主,不管是水平还是涵养,顺便说一句,我身边的同事看到你的回复都是又失望又好笑。
IP: 220.248.60.*   [54]jtiaao   2015-3-23 01:34
你说丁院士不厚道,但我说他做得很对!
1)首先他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回答柴静的观点没有任何不妥,况且他不是“几乎全是”问句(咱们作为搞学术的,讨论要符合实际)。就算用了问句,大家也很能清楚明白他的肯定语气。你用“不厚道”,“推手”,“居高临下”来形容,难道没有所谓的倾向和不厚道?
2)其次,柴静作为非专业的人士,有些不懂也就罢了,但是一味的崇尚西方国家,觉得他们说的都对,方案都好未免让人看不起,尤其是面对民族利益的时候,这个不管是不是专业人士,想必维护民族尊严和利益总是应该有的。
3)再者,我知道你又会说“人类安全和民族间的公平孰重孰轻,如何权衡和妥协”,如果是中国主动提出对自己不利的方案来成全人类,那是可以好好讨论孰轻孰重,但是问题是西方给他们自己设定的人均份额高于中国人的人均份额,这已经是藐视中国的人权,已经是民族尊严的问题,换位想,西方国家为什么不给自己设定份额更少一点?既然中国人均份额少都可以,那他们更可以呀,大家一起努力呀。。结果呢,他们要高于我们,这算什么?说明西方也不注重人类安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想美国自己在战争中肆无忌惮使用贫铀弹造成地球环境的极大污染,正好可以和你核武器不扩散有相反效果。
4)还有,物理里面涉及到多体问题很多都算不准,西方某些学者面对环境气候这么复杂的问题他们难道就一定是对的,我保留怀疑态度。
5)最后,你面对柴静的纪录片看到的是环保的必要,我也相信还有很多人都是有所启发,但是有不少其他人看到的是体制有问题,目前看来,是否夹带私货已经从政府对此的和谐看得出来。人无完人,何况政府,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时间解决,但是西方国家那套也不见得好,更不见得适用。我们还是要有信心。
BTW:你说我有马甲,是因为我很少发言,不注重这个,你若真感兴趣我这种无名小卒,相信通过我的ID百度下也难不倒你,说了话总是要负责的。如果你回复的真的有道理,我也必然接受。
我的回复(2015-3-23 03:10):首先,我对你没兴趣,知道绝大多数人不会被语言说服,辩论是给听众看的。

你的第1)条只是重复观点,没有给出老丁话语很厚道的说明,反诉我不厚道是典型的回避就事论事的做法。

关于你的第2)、3)、4)条,老丁真的如此认为,完全可以对非专业人士采取讲解而非辩论的说法。

西方国家做得再烂,比如华尔街的贪婪及其对大众利益的绑架,美国机制对此无能为力等,均不等于我们做得很好。否则就不用深化改革了。

鉴于你讲了那么多不过是重复观点,没有给出任何针对性论据,我不想和你费时间了。再来,则删除,特此预告。
IP: 61.129.42.*   [53]jtiaao   2015-3-22 16:59
请不要回避问题。我问的是中国人需不需要平等?如果接受了西方的方案,我们首先失去了人权,这和清朝卖国求荣有什么区别?
IP: 202.120.224.*   [52]jtiaao   2015-3-22 12:06
另外,你说丁院士问句几乎全是问句,请问占了所占百分比多少?不要信口开河!我看不起你!!!况且就算是问句,难道小学语文老师没有教你,问句也能有陈述观点的作用吗?丁院士首先是位中国人,凭什么不能为中国人说几句公道话?中国人起码的公平应该保证吧?
我的回复(2015-3-22 16:11):中国科学家大可在国际舞台上据理强势。但是对于不是科学家的中国人谈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科学学问题,不该居高临下。
IP: 202.120.224.*   [51]jtiaao   2015-3-22 11:54
关于你最近的文章“柴静谈雾霾,扰动利益博弈和价值取向的平衡”,实在难以想象是一位教授所言!在碳排放问题上,凭什么中国人均就要比西方国家的更低,连起码的公平都没有,某些人所谓的美国主子不是强调人权吗?这是不是无视人的平等!自己先制定一个不公平的方案,还怪中国不接受!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奴性十足的人叫好?可耻!反过来,美国不是好吗?那在战争中肆无忌惮使用贫铀弹造成地球环境的极大污染,你又怎么解释?
IP: 121.195.191.*   [50]yushanxu   2015-3-6 16:56
金拓,我是善旭,盼望着联系!
IP: 119.49.115.*   [49]zhj71626   2014-11-20 12:40
您联系一些博主建议科学网设立知识产权交易版块好不好,然后您可以把自己的专利收益权拆分为若干份,出售/出售期权什么的,怎么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