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本质---奋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555120 诚于心,尊于本。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高校科研可以计划吗?
2022-7-31 23:43
今天收到通知,采购设备需要提前一年将所有一千元以上五十万以内的设备进行报备,然后再进行采购?我真有点怀疑,是不是帝国主义敌对势力在破坏中国的科研环境?制定规则的人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下政治审查?规定下发之前是否应该先让一线科研人员进行反馈?就像小学课本这样的事情会不会继续发生下去?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3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世界首个工业规模水泥烟气碳捕集装置建设手记
2021-7-17 08:05
水泥行业的碳排放占了全国近16%的二氧化碳排放。 按照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基数120亿吨来计算,水泥行业排放量约19.2亿吨。 国家标准熟料的吨煤耗是108kg标煤。二代水泥是95kg标煤耗。应该再严格要求,推行三代水泥90kg标煤耗?如此可以尽快达峰。 目前白马山水泥厂现场稳定运行的蒸汽消耗可以达到1.4-1.5吨低压蒸汽/tCO2。此能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7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校财务到底是怎么了?做横向项目真遇到坎了。
热度 6 2017-9-2 17:04
财务要求:报销时发票和刷卡单位必须完全一致! 这个规定不知道为什么要扣在老师头上?国家现有的社会问题不是转到老师身上了吗?什么分公司子公司,哪有时间去搞清楚啊? 出差不能租车?节省时间和节省金钱也不行,必须是搬仪器设备,买药品之类的才可以!为什么? 我们做横向项目为主,每次业主联系完,都是积累几个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717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6
关于全球碳减排技术-记一次与法国P教授的讨论和美国陈教授的报告
热度 1 2016-7-30 12:15
随着碳排放的趋势日益严峻,其后果也日趋显著。减排成为摆在各国科学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几周前,我听了美国陈教授的报告,他发表了自己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方法的观点:他认为想要有显著的效果,一个方法是大规模掩埋;另一个方法是将其变成燃料循环使用。 首先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44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二氧化碳管道泄漏会有危险吗?
热度 1 2013-1-6 12:09
二氧化碳管道泄漏会有危险吗?
二氧化碳排放越发引人注意,至于要不要回收众说纷坛,但是对于二氧化碳的用途确是毋庸置疑的,最明显的就是用于 焊接保护 和 油田采油 ,而大规模使用采用管道运输无疑是最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一个 重大安全问题:管道泄漏 。 二氧化碳采用密相还是气相运输直接影响 应用效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8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好导师不一定能适应学校的考核-也说SCI和工科的发展
热度 2 2012-6-10 12:08
成熟项目可以计划,并细化,考核很简单:你做了几个项目,进款数多少? 但是科研项目是很难考核的,我考核的话,我会说你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培养了多少学生,学生用你的技术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 科研项目分为偏理论研究和偏工程应用研究。理论探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6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博士后到底是什么?-记一次博士后沙龙
热度 14 2012-6-2 00:22
我是博士后,但是我内心的感觉是不上不下,没有归属感,四不像,什么活都干,却没有时间认真搞科研。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沙龙,邀请了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候选人来和博士后们讨论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各位年轻教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各自的观点,每个人人的经历都不一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9809 次阅读|29 个评论 热度 14
欧盟合作项目-CO2运输管道安全-中国首个工业规模管道泄漏试验基
热度 2 2012-5-24 22:56
欧盟合作项目-CO2运输管道安全-中国首个工业规模管道泄漏试验基
http://www.co2pipehaz.eu/ 具体的网站地址见上面地址链接。 实验基地位于盘锦、辽河油田。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07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如何才能有效地国际合作?需要国家支持。
2012-5-3 20:56
想写点东西的想法已经憋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时间写。 主要是想总结一下国际合作的感受。 国际合作项目有很多,我正在做的是关于二氧化碳管道安全性能的研究。大概内容就是,由于高压CO2管道输送过程中,管道泄漏所极可能导致的整条输送管道的延展性的脆性爆裂,其严重后果是经过居民区的CO2管道一旦泄漏引起管道爆裂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7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