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sel

博文

大部分恐龙灭绝于撞击之后几个小时内的热辐射

已有 5948 次阅读 2013-7-21 02:38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恐龙, 热辐射

恐龙灭绝的原因和过程是个热门的大众科学话题,这个问题应该说近十年已经有了明确而详细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淹没在太多的似是而非坏解释里面了(很多的坏解释是机械地用渐进进化来反对灾变,以及牵强地攀附现在时髦的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作用)。


这个“明确而详细”的答案,就是科罗拉多大学Robertson分析和总结的结果:小行星撞击之后,大量的溅射碎块飞到太空,这些碎块的大部分再以很高的速度从全球上空降落到地球;它们的动能转变成高空大气的热能,使得高空大气温度超过500摄氏度,这个温度维持了几个小时。高空大气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地表传播,结果使得地表附近温度超过200度,并且进一步在全球普遍超过地表植被的着火点。


这样高的温度,使得地表凡是不能掩蔽在水体和洞穴中的动物全部灭亡(甚至在全球植被起火之前就烤死了)。这个解释可以很好地说明撞击事件中为什么一部分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另一部分从进化角度看不那么高等、对生态变化适应能力更差的动物(鳄鱼、蛇类、蛙类、鱼类)却躲过了灾难。对于恐龙灭绝来说,这是一场灾变中的灾变。


至于撞击之后的生态变化,更主要的结果是造成了大量海洋生物的灭绝——撞击和森林大火形成的尘埃减弱了光合作用,海洋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进而食物链高端的蛇颈龙、沧龙等动物也最后灭绝。不过这个过程可能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比陆生恐龙的灭绝要缓慢多了——虽然在地质时间中仍然只是一个时间点。


撞击具体时间,现在已经精确到万年级别——具体时间是6603.8万年(误差正负4.9万年)。


参考文献:

1.      Robertson 2004年的文章:“幸存于新生代最初几个小时”

(Survival in the first hours of the Cenozoic)

http://www.ugcs.caltech.edu/~presto/cenozoic.pdf必读文章。

2.      Robertson今年对撞击之后热火灭绝过程的再次总结:K-Pg extinction: Reevaluation of the heat-fire hypothesis,对2009年一些文章的辩驳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grg.20018/full(现在还可以读全文)。

3.      Robertson今年文章对撞击之后水体(河流和海洋)生物灭绝和存活的讨论:

K-Pg extinction patterns in marine and fresh water environments: The impact winter model

这是针对关于撞击之后类似“核冬天”的效果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grg.20086/abstract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grg.20086/full

 

4.      这个视频讲的是撞击之后溅射物质的规模和后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5tDrpPY19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709895.html

上一篇:中国兵源的独子和独生子比例变化
下一篇:科学网应当处理肖传国这篇博文
收藏 IP: 50.162.104.*| 热度|

4 陈钢 苏德辰 杨正瓴 田云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