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短命的A类期刊目录 精选

已有 21145 次阅读 2016-5-10 16:10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科评估, A刊目录

      第四轮学科评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此前许多学校就早早开始了相关准备,而直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才似乎是靴子落地,各种猜测或传言或被证实或被证伪。其中A类期刊算是这次评估较大的一个变化,此前也已经有相关传闻,而一旦被证实后,各校都开始默默在统计A刊论文数,掂量着这个量化指标在评估中的份量。

      动作最快的要算“最好大学网”,5月3日便重磅抛出“中国高校国内外「A类期刊」论文数排名”,尽管这个数据与最后用于学科评估的数据肯定会有出入,但也大致能看到各校在这个最新的“优质期刊”上的发文数。有学校甚至开始细数自己在这个排行榜上的排名,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然而,5月6日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出《关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补充事项的函》,向高校各学位授予单位说明:根据部分单位和学者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经过对相关问题的审慎研究,学位中心决定,仍沿用上轮的评估方式,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这个可说是本轮评估指标中最大的亮点就这么偃旗息鼓黯然失色了。

      此后网上也开始有各种消息,如“被紧急叫停的“A类期刊”得罪了谁?” 便列出诸多对A类期刊提出意见和抨击的教授学者,而光明日报“A类期刊”变更折射哪些问题 ,则更深入进行了“A类期刊”名单取消留下的思考。最后评论说:“如何让学术归于学术,让行政归于“放管服”,才是最重要的。”但该文还是列举了A刊目录的出台并不是坊间所说“拍脑袋”想出来的一些依据,如相关文件中“评估方法改进调研”的说明:“分别与汤森路透、中国知网、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等机构进行研讨,改进论文评价方法;面向全国万余名博导及有关学科评议组进行全面调研和投票,形成‘A类期刊’清单。”5月6日发布的函件又进一步说明,“‘A类期刊’遴选过程,是先由专业机构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参考影响因子、声望指数等指标,经综合分析提出初选名单,再请专家学者对初选名单进行投票,并将投票结果提交学科评议专家审议,形成相应学科的‘A类期刊’清单。”

     当然,此话我觉得还是在为这个“A类期刊”开脱,其实稍微认真一些研究一下“A类期刊”,便可发现其中各种问题,所以,我觉得“A类期刊”真的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别的不说,就看一下“最好大学网”所列的“中国高校国内外「A类期刊」论文数排名”的相关数据,哲学类A类外文论文,那么多高校总共只有6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外文论文仅5篇,更夸张的是法学类只有1篇,民族学0篇。对比一下A类期刊目录,哲学A类外文期刊列了18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A类外刊列了7种,法学A类外文期刊列了5种,民族学A类外文期刊列了3种。期刊数比发文数还多!如果说这个目录是为了起到优秀论文向好期刊投稿的引导作用,那也罢了,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似乎很怕承认这种引导作用,在抛出A刊目录的时候强调,这个目录仅用于本轮评估,那既然是为本次评估而用,你列那么一大推都没人发过论文的期刊在目录里是什么意思?装门面用的?

      说到底,用优质期刊代表优质论文进行计量统计,虽有其合理性,但一定要被人诟病,因为这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如果这个目录还有那么多明显的问题,而评估的结果又牵涉到利益分配的话,就不是诟病而是炮轰了。据介绍,学位中心2013年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设立了“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重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又先后在16个省市地区召开了18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调研会,还集中开展专项调研。可叹的是,如此严密慎重出台的评估指标体系,折腾出来的A刊目录却是如此不堪一击,才刚出台便告夭折,实在是短命。也可见本轮评估与前几轮大不相同,许多学校都把评估结果与以后能分到多少经费联系起来,也难保最终评估结果会受到更多质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76293.html

上一篇:关于魏则西事件的相关检索
下一篇:不断转移的热点,是否忘了追问:问题解决了吗?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37 郑小康 陈智文 吕喆 李学宽 刘全慧 杨正瓴 刘立 张忆文 蔡小宁 谢平 黄永义 韦玉程 徐晓 徐令予 陈永金 史晓雷 徐传胜 陆俊茜 刘广明 许培扬 王桂颖 汪晓军 王林平 朱晓刚 赵保明 qzw liu0h biofans xlianggg yuuweihong dulizhi95 taoshl zjzhaokeqin watercold hhttcs wyhzj cbinq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