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知网中断服务对用户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精选

已有 8246 次阅读 2016-4-1 16:06 |个人分类:图书馆那些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数据库, 中断服务

      昨天,北大图书馆的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中国期刊网”中断服务通知,我是在北大图书馆的微博上看到的,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图书馆业内对这种涨价和反涨价的博弈已经司空见惯了。今天却看到有人在微信转的一个帖子:“知网挂了不要慌,毕竟你早不该只会用知网了”,看来,知网中断服务在北大的师生中还是引来了不小的反响,而我估计其实当时知网应该还是能访问的呢!大四的学生说:完蛋了,论文写不完了,怕是毕不了业了,也有人说:这学期的作业和论文可能要原创了呢!更有人调侃说:隔壁成功接锅,“大清亡我之心不死”,为拖住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步伐下了一盘好大的棋!

      要说,类似的事情北大图书馆不是第一家,知网也不是第一家,国内图书馆界甚至有过多次联合抵制某数据库的行动(见图书馆与数据库商的斗智斗勇)。当然,中文数据库大多数时候是与各个图书馆分别讲价的,联合抵制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但每年也总会有几个数据库因为价钱问题谈不好而停订的事情发生的,有些用户不太多的数据库其实即便停掉了,都没几个人会去关注,只是知网作为国内最主要的综合性数据库之一,其停止服务引来的震动或许要大一些。今天我不想谈图书馆与数据库商之间类似的博弈,只想探讨一下,如知网这样的数据库如果真的没了,对用户产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因为这其实是让图书馆经常不得不受制于数据库商的最主要的因素,停掉一个用户比较多的数据库,用户会吵翻天,然后诸如科研受到影响了、教学受到影响了、论文写不了啦、作业做不好啦等等。大多数时候图书馆会在数据库商稍微作出一些让步后续订,真正停掉的数据库是很少的。

      那么,即便停掉一个知网这样的数据库,对用户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它的资源,可以说,从资源获取率的角度来看,它对用户的影响几乎为0,只是在获取的方便性上会打点折扣。首先,真正是数据库独有的数据其实非常有限,虽然知网还算有一定比例的独家授权的期刊、学位论文等,但所占比例并不高,况且目前国内图书馆界的文献传递服务做得非常好,这些资源的获取渠道其实是很多的,只是对读者来说,不如能直接从数据库下载那么方便而已。

      所以,许多读者会对停掉一个数据库有那么多意见,更主要的是因为用户习惯的原因,这也是许多数据库现在都很注意培养自己的忠实用户的原因,而互联网用户更有这种明显的路径依赖的倾向。我在自己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学生做的作业中就明显感受到这一点,比如当学生在选择包括多数据库数据的检索平台的时候,有的人习惯用谷歌学术,有的喜欢用图书馆的求是学术搜索,也有人习惯用读秀平台,虽然这些平台各有特色,也各有优劣,但他们的选择其实并不是考虑这些优劣的情况下作出的,只不过是因为他用惯了某个平台,就如我们看新闻,有人习惯看新浪,有人习惯看腾讯,有人习惯看澎湃,也有人习惯看凤凰,但其实那些重要的新闻,这些平台几乎是相同的。更何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查资料的时候一般并不考虑查全的问题,只要能查到几篇相关度比较高的文献便觉得够了,对他来说,查知网和查万方真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看到北大图书馆的通知中列出了许多可代替知网的数据库,发现其实他们图书馆的视野还是挺局限的,其实网络时代,作为图书馆根本没必要只把目光盯在自己拥有的那些资源上,虽然北大图书馆的资源可算是最全的高校图书馆之一了,但图书馆的有些资源真的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途径来满足读者需求的,更何况,现在许多公共图书馆也拥有许多资源,那些资源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其实,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正是数据库商们最头大也极力要阻止反对的一个事情,所以数据库商与公共图书馆等机构签订采购协议和开放权限时,都要专门说明不向高校用户开放,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是把校园网和高校所在的IP段排除在外的。否则那些公共图书馆开放的数据库高校根本就没必要买了。但即便这样,其实类似北大图书馆的用户,国图又有那么多资源,其实稍微想点办法,学生和教师要用国图的数据库还是很方便的。记得前几年,知网曾在与高校图书馆签订相关合同的时候,加入了不允许把知网的资源用于文献传递的条款,结果受到图书馆界的抵制,最后取消了相关条款。但目前因为大多数图书馆因为已经购买的数据库总有一部分用户用习惯了,一旦停掉会引来太多意见,所以并没发生许多用文献传递来取代数据库这样的事情,否则,数据库商真的要急得跳脚了。

      但数据库有些附加功能,这或许是以后抓住用户的越来越厉害的杀手锏,比如基于它不断积累庞大的数据的一些分析、统计、可视化呈现等功能,按说,本来这些功能用户自己也可以基于数据做出来,但数据库帮你做好了,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他本来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目标,这也是现在许多数据库都投入较多精力在做的事情。只是,作为一个图书馆员,目前我还真说不出,这对读者来说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事?因为这些数据库开发出来的功能,也往往养成了用户对数据库的依赖,并且局限在数据库给出的方法和思路上。包括目前图书馆界引以自豪的不少信息分析等高层次服务,其实也都是基于数据库商或某些软件商开发的分析平台和工具做出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67279.html

上一篇:图像检索:有趣的一个检索试验
下一篇:国色天香
收藏 IP: 222.205.105.*| 热度|

29 刘洋 刘旭霞 郑小康 钟炳 姬扬 朱晓刚 李学宽 黄永义 黄仁勇 刘建栋 蔡小宁 杨正瓴 杨金波 陈永金 史晓雷 王启云 徐耀 周春雷 徐晓 彭真明 xlianggg dulizhi95 shenlu biofans cgl400 huan771 xieyy aniuaniu cbinq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