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t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ftan

博文

我的高考

已有 3687 次阅读 2016-6-8 16:1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十八年前,我也参加了高考。那个时候的高考是7月份的7号到9号,理科生需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课程。我记得我们的考场设立在户县二中,那完全是一个不毛之地。离县城大概有20公里,学校周围连一个小店都没有。我们夹着一床很薄的铺盖,坐着学校的大巴车就去了。

我高考那几天下着大雨,天气很凉爽。我们住在学校的宿舍,上下两层床,通铺。同学们挨着睡,能住几十号人,当时我们只住了四五个同学。晚上不算太热,但蚊子很多。记不清当时的二中有没有楼房,但是我的考场是设在一片一层的平房中。我好像没有带几本书,带着两三只钢笔,铅笔,和橡皮就去了考场。

其实在高考前的一周左右,我们已经开始放假,我也开始不做习题了。每天大清早夹着两本书,拉着家里的羊就去荒地里放羊。荒地很大,是废弃的砖窑厂,因为没有了表面的熟土不能种庄稼,所以长满了野草。羊不用栓,放开它随便跑,我拿着语文或者英语书,读一读古诗和谚语,或者背一背英语单词。偶尔抬头看看惬意吃草的羊,它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

其实考试也很简单,进入考场后,情绪也没有多大的波动,只是偶尔感觉有些冷,下雨温度剧降,后悔衣服带的少了。真正等到试卷发下来,也就真正进入了忘我状态,做题时我很少抬头,尽量加快自己的做题速度,真的不会做的题先放着,做完所有的再回来看,做完所有题目,再整体检查一到两遍,这个时候思路可能会被监考老师最后十分钟的提醒打断一下。抬头揉揉眼睛,快下考了。

考试期间的伙食全在校园内解决,人很多,但伙食不错,我记得拉面很香。食堂应该没有就餐的餐桌,应该是端着碗就地解决。下雨,有些拥挤。记得晚餐后,我们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到学校外面遛弯,很少讨论当天的考试情况,只讨论风花雪月。当时路边有一个算命先生为了招揽生意,非要抓着我免费测姓,我胡乱的拿起了一个卡片,算命先生神乎其神的掐指算来,但结果仍然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算命先生指着我的背影,大声诅咒,你肯定考不上大学。

其实考试过程真的很平常,感觉很快就过去了。所有课程结束以后,学校大门口就有卖的答案小册子,我买了一本回家按着回忆对答案。回家休息了两三天,在县城聆听了一位专家的报告,就需要到学校填报志愿书了。当时是按照估分填志愿,也没有平行志愿一说,因此第一志愿相当重要,不然很容易被滑档。当时没有网络,资料也极其匮乏,仅有预订的高考志愿报,记得大概是每周一到两份,攒到学期末有一大堆,零零散散的。其实当时也知道填志愿非常重要,但家里没有能够咨询的人,而班主任在发了志愿书就躲得远远的,唯恐我多问他几个问题。

当时我就读的高中是户县光明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高三年级人不多,总共只有四个班。其中一班是文科班,二班和三班是理科班,四班是补习班。学校不大,而且往届的学生成绩也很一般,记得我上一届只有一个学长成绩不错,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我们这届的同学都很努力,我平时的成绩也还可以,在理科班中的排名在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间波动。即便如此,在高考前离校的最后一晚夜谈会,我们聊以后的打算,我清楚的记得我告诉我的好友,如果考上本科,即使二本,我也去。要是专科,我就复读一年。

回到填志愿,由于学校一般,真的没有多少自信。虽然自己估分还可以,但唯恐估高,狠劲地扣分,估分结果是在重点线附近。当时的一本高校不多,如果能上一本线,几乎现在所有的211学校都可以去,但专业上只能是服从调剂了。当时没有985高校的说法,全国高校的排名我也不清楚,至少没有在高考志愿报看到过。由于我的父亲希望我能留在陕西就学,我排除了省外的所有高校。第一志愿报考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专业,第二志愿忘了,那不重要,因为我觉得我肯定能去西电。临交志愿书时,老师提醒我们,还可以报考提前录取,当时的提前录取有军校和一些高校的少数专业。我记得县城的专家告诉我们,西交大,西工大,西大,这三所学校是西安最好的高校,是同一类的。因此,我排除了军校,提前录取专业挨个填报了这三所院校。

当时全国有多少考生参加考试,我已经忘了。但我记得很清楚,1998年全国高等院校的录取人数是108万,今年应该是800多万吧。当时陕西省不公布原始成绩,只公布标准成绩,也就是按照你每科的得分,在全省范围进行排序,然后给出一个换算的标准分。大概半个多月以后,我们在学校领到了自己的成绩单,只有工资条窄的一张小纸条,有每科成绩在全省的排名比例,也有换算过的标准分。最终再根据你各门课程的排名和得分,再换算一个总得分。很可惜,我当年的成绩单已经丢了,也没有影像资料。我记得每科成绩都在全省的90%以上,化学和数学最高97%,英语最低91%,总成绩684分,比一本线多出了60多分。这点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比和我成绩相仿的同学高出了足足50分。也许是和每门课程都比较平均有关吧,换算以后会占点便宜。

高考录取通知书姗姗而来,应该在7月底左右。邮递员送到家里总要讨要一些奖赏,我记不得父亲有没有给钱,但杀了一个很大的西瓜。我被西北大学的物理学基地班录取,记得当时我一愣,继而告诉父亲,我没有填报这个学校啊,后来才想到可能是提前录取搞的鬼。基地班的全称是基础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以前是本硕连读,后来改成了基地班,我们的好处是学费可以减半,每年能节省1300大洋。等大学报到以后,我了解到当然这个成绩就可以去西交大,但专业可能不会太好。

记得那时考上大学对村子里来说还算大事,村里当年只考上了我和一位堂兄,他被重庆的一个专科学校录取。8月底快要报名时,村里为我们举行了饯行大会,其实也就是公映一部电影,但对于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小孩子们开心的到处乱跑,好不热闹。村支书当众宣布今年村里的中榜名单,并分别赠与我们每人一支钢笔,一个小手提包。手提包我保存了多年,直到脱皮实在严重,才忍心丢弃。

零零散散的写了这么多,仅以纪念我的高考。今年的高考也马上结束,也衷心的祝福所有的考生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很重要,但他并不代表一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9282-983269.html

上一篇:首尔的国际化
下一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收藏 IP: 61.190.88.*| 热度|

5 刁承泰 吕洪波 蔡小宁 逄焕东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