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mat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match

博文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分发原则猜想

已有 3162 次阅读 2015-6-4 16:32 |个人分类:基金申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人员, 自然科学, 管理者, 项目申报, 申请人

       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是大部分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似乎能够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基础研究实力,更代表一个科研人员是否站在领域前沿看问题的能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管理者在关注这类项目的申报。那么做为一个项目,它是怎么分发评审的?就成为了许多人的猜想问题,当然,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基金到底是依据什么原则进行分发评审?又是如何确保评审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呢?能否通过一个盲审看出一个项目的好坏,我有几点想法想与大家交流下:

       首先,基金项目在3月20日之前提交后,就进入项目评审阶段,在科学处初筛后,分发给专家进行评审,这些专家,有历年的基金获得者,有发表SCI论文较多的科研人员,也有在研究领域内比较牛的专家,或者刚在领域内冒出尖的青年专家,但终归一点,这些专家都在基金委的网络信息系统里留有相关信息,那么这些相关信息是什么,就决定了基金申请人的命运。

       在每个专家填报申请系统时,需要填写包含有年龄,专业,研究方向,关键词,项目申请代码等信息,从这些体现在申请书第一页和第二页的信息,是否是基金项目分发的一个依据?这是我的猜想,顺着这个想法,我查阅了一些评审的项目与评审专家自己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些项目为什么会分发到这个专家手上,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申请者的申请代码与评审专家一致,申请者的研究方向大多数与评审专家一致(大约70%),其它的研究方向也在申请代码的领域内(也就是在F010910这一级代码之下)。第二个结论是,大多数项目分发后,和评审专家真实研究方向一致的项目不到30%,这是和大多数基金评阅人交流后得出的结论。

       所以,从观察的这些项目中发现,如果申请者在填写研究方向、申请代码、第一关键词等信息有所疏忽时,那么你的申请书很有可能分发到领域大同行专家手上,如果评审专家对自己的评审研究方向、申请代码、第一关键词等信息不认真填写,那么将会收到许多和自己无关的申请书,使得双方都有损失。

       针对这个猜想,我觉得能否对每年的申请代码/研究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领域专家和网络的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对这个研究方向下的专家名单进行适当的公布,让基金申请人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能加强同行间的交流;第二,对于申请者,一定要认真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与申请书之间的一致性;第三,对于申请者,在相似的研究方向,如何做好选择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近期,看到基金委资助了一些科学知识图谱的项目,那么能否用这种分类方式,通过发表论文的大数据,对所有申请人和评审专家进行一个归类,我觉得这是确保基金评审的科学性的一个办法。一点粗浅的想法仅供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4891-895493.html

上一篇:看懂世界本质的思考术--独立思考术
下一篇:及时记录你的想法
收藏 IP: 113.140.85.*| 热度|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