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do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dongxiao

博文

电影《Interstellar》中的引力延时 精选

已有 12910 次阅读 2014-11-18 09:16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Interstellar》我昨天看了,并进行了简单的影评。美国确实是人类科技文明的代表。一方面,美国人在地球上指东打西、俨然是王者;另一方面,他们的想象力与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星系。美国拍摄的宇宙探索的电影、电视剧非常多,不仅想象力丰富,拍摄技巧先进,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广大的、高文化程度的观众群,能够提供一个市场支撑这种类型的艺术创作。像《STAR TREK》这样的电视剧,经常把非常前沿的科学问题变成未来世界的应用,很多美国人百看不厌,甚至有专门的杂志进行研究。抛开其技术种族主义的成分,美国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精神是值得全人类学习的。如果人类不把自己的生存目标局限于在地球上争夺资源与空间,而是作为宇宙的探索者,那么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将更为远大。


Interstellar》有个场景,探索者们来到了一个黑洞附近的一个行星,根据电影的描述,在这颗行星上的一小时相当于外面的7年。这是什么后果呢?电影显现出来的,探险队跑到那个星球上处理了一两件小事情,回来发现外面的时间已经过了20多年,男主角原本少年的儿子都已经步入中年了。从外面的角度看,他们确实等了20多年才把探险队等回来。在外面的人看来,探险队一顿饭吃了若干年,一口饭从碗里送到嘴里可能要一天;对探险队来说,他们的时间确实只过了三小时,他们也只能做三个小时的事情---而不是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这种不同观察者时间流逝速度的差异并非什么新知识,而且基于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以及之后的实验验证。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认为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一个独立流逝的参数,而两个固定点的空间距离是一个不变量。但爱因斯坦发现并非如此,对于不同观察者真正不变的物理量叫做间隔。从局部来说,间隔的平方等于时间差的平方减去空间坐标差的平方,这与勾股定理中距离平方等于坐标差平方的和有个符号的区别。引力则对应于时空的弯曲。在局部地图上我们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近似)计算距离,但如果距离扩大就行不通了---因为地球表面是球体。这对于数学家来说其实并非新鲜概念,而是微分几何研究的问题。

总而言之,物理的现实是,时间并非绝对而独立,引力是空时几何的表现。在引力场中不同点的时间流逝速度可能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物理教科书上经常用到的、简单实验结合中学物理加以说明。这个实验是已经被验证了的。

假设我们处于地球的引力场中,从地面向上发射一个频率为 f 的光子,这相当于向上空扔一个小球。根据量子力学,我们知道 光子的能量为 E0 = hf , h 为普朗克常数。如果这个光子的能量转换为质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公式,m = E0 /c^2 = h* f/ c^2 , c为光速。

根据中学物理,质量为 m 的物体在重力场中高度为H ,其势能为 m*g*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设在高度H ,光子的频率为f1,而能量守恒,因此我们有

h * f = h * f1 + h * f1 /c^2 * g * H

解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得出在高度H,光的频率变成了 f1 = f / (1 + gH /c^2) 。在引力场g中,光子逆引力而动H距离,频率变小了一个 1/ (1 + gH /c^2) 因子  。

到目前为止,这都是中学物理。问题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地面上的信号如果有N个波动起伏,那么在远处收到这些信号,也会收到N个波动的起伏。这个起伏的数量是不会变的。就像一个人在地面一分钟吃一口饭,一共吃了60口;无论谁看来都是60,不会变成59。

而频率是单位时间波动起伏的次数。为什么同一个信号,也就是同样次数的波动,引力场中不同高度的地点会得出不同的频率? 稍微摆脱一下传统的时间概念,我们只能结论,不同高度时间流逝的多少不同。

假设地面流逝的时间为 t0, 在这么长时间内,光子振动次数为 N = f * t0。在高度H,我们知道光子的测出的频率是 f1, 同样次数的振动需要的时间为 t1。
f * t0 = f1 * t1。因此,t1 = f /f1 * t0 = t0 * (1 +  gH /c^2) 。

可见,引力场“深处”的时间对应于外面更长的时间;外面感受的时间长度是里面时间长度的 (1 +  gH /c^2)  倍。我们可以带入地面的数字进行一个估算,国际单位下, g = 9.8, c = 3 * 10^8,假设高度H= 1000 (米),则

1 +  gH /c^2  = 1.0000000000000108 =  1 + 1.1 * 10^(-13) 。

也就是说,1公里高空与地面相比,时间流逝速度快些,但差别只有 十万亿分之一。

电影中,行星上的一小时相当于外面的7年。7年是 7* 365* 24 = 61320 小时。也就是说,在这个行星外时间的流逝速度是行星表面的6万倍。根据上面的近似公式,大家可以估算造成这么巨大的时间差异需要多么强大的引力场 ,要摆脱这么大引力的束缚需要多少能量 --- gH 的值明显是令人惊骇的,6万倍于单位质能。当然,更为准确的计算要使用正确的非线性 metric ,而不是简单的均匀引力场势能模型,但数量级应该是对的。






附:电影简评



电影 Interstellar 观后感

热度 10已有 721 次阅读2014-11-17 09:01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技| 观后感

刚才去看了电影《Interstellar 》, 感觉还不错,但略显拖沓。

电影故事梗概如下。未来某个时代,地球已经接近死亡了,经常发生沙尘暴,沙暴一来漫天蔽日。食物严重不足,能种植的基本只有玉米。大部分人口都在从事农业。男主角Cooper原本是飞行员,现在也在种玉米。里面有个插曲,Cooper去学校跟老师谈话,老师说他女儿拿了本讲美国登月的书去学校,引起了争端。老师说,我们都知道所谓阿波罗登月是假的,是美国用来欺骗苏联的,这部分历史早就恢复真相了,你女儿拿这种老的虚假的东西到学校不合适。

Cooper家里有个书房。奇怪的是沙尘落在书房地上形成一条条的,他和女儿把这现象称为幽灵,一直在琢磨,这是怎么回事。有天终于意识到这些条码可能是二进制数字表示的坐标值。父女两于是开车去这个坐标点。到的地方原来是美国宇航局 NASA。当时NASA名义上已经没了(因为要节省资源解决吃饭问题),但实际还在秘密进行研究。NASA的一位老科学家告诉Cooper,在土星附近有一个wormhole (虫洞),可以通向其他星系,这应该是更高智慧的5维空间的生物给人类的一条出路。所谓虫洞是折叠空间、并且连接遥远空间的通道,通过虫洞可以到遥远的星系。NASA已经派出了几批先遣队通过虫洞进行侦查。现在需要出动一个更大的队伍前往,需要Cooper当飞船的驾驶。

NASA有两个计划。计划A是将地球上的人移居外星。这个计划依赖于解出一个量子引力方程,找到克服地球引力的科学秘钥,使地球的上的人能够离开地球,大规模向太空移民。如果计划A不能成功,则地球上的人会因环境继续恶化在两代人之内全部灭亡。计划B是将人类的胚胎送到外星培育繁衍,这样虽然地球上的人类灭绝,人类作为物种可以在其他地方延续。

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Cooper 他们出发了,同行几个人中的还有一位女科学家。两年后,他们达到了土星附近,然后通过虫洞到达了宇宙的令一个角落。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之前的探险队已经探索了三个可能的行星。其中一个行星是绕着一个黑洞运行。他们选择先去查看这个,但有个问题,在那个行星上一小时相当于地球上7年,他们如果在那浪费时间太多,地球上的人早就消失了,因此必须节省时间。经过研究后,他们找到一个方案,可以将时间限制在一小时左右。Cooper 、女科学家以及令一名科学家乘飞船在那个行星着陆了,行星表面有水覆盖,他们发现了先前探险队留下的设备。正要将探险队的数据装置取回,发现如山一样的潮水正直扑过来。因为黑洞的潮汐力巨大,那个行星上涨潮的时候,潮汐高度像高山一般,根本不适宜于生存。潮水之中,他们的飞船像从巨大的波浪上冲浪一样急剧滑落,一名科学家来不及进入飞船而死亡。飞船发动机进水出现故障,好不容易才逃离该星球。最后他们在这个星球上花了三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地球上已经过了20多年。这时,收到地球通过虫洞发过来的视频显示,Cooper的女儿都已经30多岁了,面容憔悴,她已经是一名物理学家,在帮那位老科学家解决引力问题;而Cooper儿子都结婚生子了。看到这情景,Cooper泣不成声,表示要回地球。

接下来,Cooper 他们有两个选择。有一个星球是女科学家的情人作为先遣去探索的,但现在没有任何信号发来。女科学家主张去这个星球。她说爱的直觉告诉她,这个星球是可以的,她无法解释,但认为爱可能是多维空间的量子联络。对此Cooper等表示反对,认为这是感情干扰了判断,另外一个星球的探险队还有信号不断发过来,数据显示很有希望。于是他们否决了女科学家的建议,前往这个星球。到了之后发现,那是个冰天雪地并不适合人类生存,所谓数据是先遣去的那位科学家伪造的,以便获得救援。这里面有段打斗插曲,我认为实在是没有必要也不合情理,就不赘述了。这时地球上那位老科学死了。临死前,他告诉Cooper 女儿,因为没有关键数据,他早就结论引力方程无法突破,地球上的人其实根本没有希望。整个项目其实都是为了plan B.

从这个冰雪星球出来,Cooper 他们要到剩下的星球已经没有足够燃料了。于是他们决定借着黑洞引力,将他们的母船送过去。为此,Cooper选择自己掉入黑洞,而母船则打了个“水漂”,奔另一行星去了。

Cooper掉入黑洞之后,进入了多维空间,在这里时间不过是另一维空间,人可以在时间内前后运动。Cooper通过控制家中书房的沙子传递信息给女儿,原来幽灵是他自己。另外,Cooper控制他女儿的一块手表的时间,让手表指针来回摆动,将穿入黑洞获得的量子引力数据传给了女儿。他女儿拿着这些数据终于解决了克服引力的问题。地球上的人类于是能在土星轨道上建立巨大的空间站。Plan A 成功。

而那位女宇航员则到了另一个星球。电影的最后出现一个镜头,女宇航员在一个山坡上探视一个墓碑,然后转身下山,山下的山谷之后一片灯火,飘着美国国旗,依然是一个人类的新基地。Plan B显然也成功了。

以上是我根据记忆写的故事梗概,其中忽略了不少我认为无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去掉也许更好。下面是部分评论:

1)电影中有一段镜头,Cooper开车带着女儿追逐一架无人机(*)。这个场面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意义。而且极不合理。当时人类食物那么紧缺,他们却开着卡车在玉米地里兴奋地狂奔,碾压掉那么多玉米,估计损失的粮食够多少人吃一年了。

2)在冰雪星球上,先遣队的蛮博士(Dr. Mann) 企图杀死Cooper(仅仅是因Cooper想回到地球),自己控制母船,最后一场打斗,一次爆炸,导致两人死亡,母船受到损毁。这个场面不合理,除了刻意制造视觉暴力与破坏之外,也没有什么意义。

3)至于什么黑洞外行星的时间一小时相当于7年,我没有计算,但感觉极不靠谱。这需要极强的引力,而以电影中的飞船技术从地球到土星都需要两年,应该根本无法在该强引力行星安全着陆、也无法离开; 什么通过黑洞视界居然没有被潮汐力撕裂也是匪夷所思。至于那些目标行星,似乎都缺乏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环境远不如即使沙尘暴的地球。
4)地球上只是沙暴,不在地球轨道上建空间站让人生活,却跑到遥远而阳光微弱约100倍的土星;

5)整个故事显得很杂乱、牵强,拍摄、演技也很一般,音响效果似乎也不行,对话经常听不清楚。



* 我原以为是美国无人机,实为印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844230.html

上一篇:球体负能能量计算与新能源
下一篇:乌龟与时间延迟
收藏 IP: 24.7.123.*| 热度|

9 戴德昌 赵帅阳 王喆 王国强 王春艳 蒋敏强 李颖业 zdlhsh eastHL2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