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do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dongxiao

博文

日夜的方程 精选

已有 11451 次阅读 2018-7-9 08:4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夏日炎炎。在网上偶尔看到一篇英文提到中国古代天文学,里面有个词“Winter Extreme"。顾名思义这是中文的”冬至”,英文叫 Winter Solstice。我之前一直想当然地认为“冬至”是冬天来到的意思。难道这个“至”确实是至极之意?查阅之后发现确实如此。《后汉书-律历志》注解中写道:“冬至之为极有三意焉:昼漏极短,去极极远,晷景极长。极者,至而还之辞也。” 冬至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还对极点给出了数学直觉极好的定义:到了然后返回之点 。Solstice 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太阳在天球上的纬度看起来不变之意。用数学术语来说,相当于一个曲线顶部的平坡处(导数为零)。殊途同归。冬至一词这个至字的含义我这才弄清楚,还是看了英文翻译才幡然醒悟。感觉需要继续思考一下相关问题了。


且让我们根据基本天文知识--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来写个数学公式,计算每天太阳升起与落下的时间,阳光投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等等。要做这个计算,需要先确定坐标。那么就让我们以冬至这点的状态设置坐标,然后开始计算。下图中,O是地球的球心,N是北极,S为南极,地球绕 NS 轴自转,P为地球表面一点; A 为太阳所在,但应该想象太阳在右边无限远处,阳光是平行的,方向是从A到地心的连线;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在水平面上,DOE 线垂直于轨道平面;地球自转轴与 DOE 线的夹角为 $\beta$,就像个倾斜的陀螺。冬至日的时候,NOAD 四点在同一个面上,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此时,地球自转轴与阳光的夹角 <NOA 就是地球自转倾角 $\beta$ 加上90度。计算 OP 与阳光 的角度 $\theta$ 是一个相当直接的几何问题。坐标设置如下图中的 XYZ 与 X'Y'Z'。


earth-sun.png


上图中,设P点的纬度为 L,P在XY平面上的投影为 P', OP' 与 -Y 轴角度为 d 。阳光方向 为AO 。在XYZ坐标系里,OP的方向为 $(\cos L \sin d, -\cos L\cos d, \sin L)$,而OA方向为$(0,-\cos\beta, \sin\beta)$。


我们有


$\cos\theta =  \cos\beta \ \cos L \ \cos d + \sin \beta \ sin L $


太阳升起与落下时,OP 与阳光角度垂直,$cos\theta=0$. 所以, 日出、日落的方程是:


$ \cos\beta \ \cos L \ \cos d + \sin \beta \ sin L=0$



也就是说


$\cos d = -\tan \beta \tan L$


从上面方程求解出 d 也就知道了这天太阳升起的时间。以北京为例, 纬度L约为 40度,代入地球轨道倾角 23.43688 度,解出 d = 111.33 度。地球每小时转15度,因此这天的太阳升起的时间是 111.33/15 = 7.42 (小时),也就是7点25 分。日落时 角度为 270-21.33,日落时间因此是 (270-21.33)/15 =16.6,也就是下午4点多。


另外,上面的方程并不见得总是有解。对于高纬度地区,右边的绝对值完全可以大于1。这对应于两极地区极昼或者极夜的情况。


冬至点之后,地球继续绕太阳转动,到了O' 的位置。跳出太阳系看世界,地球自转轴NS的方向不变,但是阳光方向变成了 AO' 方向,NO'AD 四点不再在一个平面上,地球自转轴与阳光的夹角 <NO'A 也变了。怎么办?


如果想继续使用上面的公式,我们需要首先计算出夹角 <NO'A,然后用这个角度减去90度, 得出的 $\beta^\prime$,然后代入上面的$\sin d$ 公式如法炮制。这相当于把地球翻转成上图冬至时的情形(但 DOE不再垂直于轨道平面)。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sin\beta^\prime = \cos\phi\ \sin\beta$


从这个公式可见,从冬至点起,地球在绕太阳轨道运行90度之后,地轴与阳光方向垂直 (公式右边因为 cos 项为零,因此 $\beta^\prime =0$) 。日出方程成为 $\sin d=0$。此日昼夜长度相等,古代中国称为春分。西方称为 Equinox (意思是昼夜相等)。


综合起来,我们的日出方程为

$\cos d = -\tan[\sin^{-1}(\cos\phi\sin\beta)]\tan L = -\frac{\sin\beta\cos\phi\tan L}{\sqrt{1-\sin^2\beta\cos^2\phi}}$


上面的结果看起来不错,但有一个问题。计算是把地球移到轨道的某一处,然后假设地球在原处转动,计算从夜中开始到凌晨的转角。但是正确的计算应该考虑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含时间的方程,同时考虑自转与公转。如上所述,在XYZ坐标系中,OP的方向为 $(\cos L \sin d, -\cos L\cos d, \sin L)$。而在X'Y'Z'坐标系中,AO'方向为 $(\sin\phi, -\cos\phi, 0)$。要计算两者的角度需要找出两个坐标之间变换关系。这是一个角度为 $\beta$的转动。我们有


$\hat{x} = \hat{x^\prime}\\ \hat{y}=\cos\beta \ \hat{y^\prime} +\sin\beta \ \hat{z^\prime}\\ \hat{z} = -\sin\beta \ \ \hat{y^\prime} +  \cos\beta \ \hat{z^\prime}$


代入计算OP 与 O'A 之间的角度,我们得到


$\cos\theta = [\cos d \ \cos L \cos\beta + \sin L \sin\beta] \cos\phi + \sin\phi \sin d \cos L$


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omega$, 公转角速度为 $\Omega$, t 为时间,则 $d = \omega \ t $, $\phi=\Omega \ t$。


因此太阳与直立标尺的角度 $\theta$ 的方程为


$\cos\theta = \left[ \sin L \sin\beta + \cos L \cos\beta \ \cos (\omega \ t)  \right]\ \cos (\Omega\ t) + \cos L \sin (\omega\ t) \sin(\Omega\ t)   $


至此,我们得到计算日出、日落时间的方程是:


$\left[ \sin L \sin\beta + \cos L \cos\beta \ \cos (\omega \ t)  \right]\ \cos (\Omega\ t) + \cos L \sin (\omega\ t) \sin(\Omega\ t)    =0$


或者:


$ \frac{ \sin L \sin\beta + \cos L \cos\beta \ \cos (\omega \ t)}{\cos L \sin (\omega\ t)}=-\tan\Omega t $



其中 L 为 纬度,$\beta$ 为行星自转倾角(地球约23.5 度),$\omega$ 为行星自转角速度,$\Omega$ 为行星公转角速度,时间是从冬至算起。当然上述计算中假定轨道是圆形,如果是实际椭圆轨道,那方程将复杂些。另外,空气折射也没有考虑。


要解这个方程一时也看不出有什么可以简化,似乎只能用蛮力。这正是计算机的长处。对比两种方法,以北纬40度为例计算从冬至半夜 (d=0) 到天明的时间,后一种晚约一分19秒,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差别。这也说明第一种计算存在相当的缺陷。


文末PYTHON代码计算了北纬40度365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代码链接:

http://www.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2&do=blog&id=368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1122999.html

上一篇:从地心说看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差距
下一篇:尧代观象台的相关计算
收藏 IP: 99.0.81.*| 热度|

5 李颖业 魏焱明 张家峰 姬扬 yao101y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