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众筹之风盛起
古人云,众人拾柴火焰高。科研众筹,在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知不断提升和兴趣越来越浓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简单来说,科研众筹就是科研人员通过在网上公开研究课题,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出资赞助的一种获取科研经费的方式。科研众筹的特点在于,简单、快捷、灵活。目前国外科研众筹的数量正在爆发式的增加,众筹成功率也在不断提升。
什么样的科研人员最会利用科研众筹?德国社会学家Sauermann 带领团队研究了Experiment上的700多个募资海报,结果显示女性科研工作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众筹赞助,博士研究生或者初级研究人员比资深研究人员更容易获得赞助,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博士研究生的项目往往需求的经费数额不高,或者年轻人对社交媒体更熟悉,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但真正的原因,还无法确定。
与传统科研经费申请方式相比孰优孰劣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科研经费,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能募集到多少资金,归根结底在于科研人员可以获得多少粉丝;其次,只要营销手段够好,即便是不太好的科研项目,依然可以获得资金。相比之下,传统科研经费申请经过了严格同行评审来把控科研的质量,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营销,只要提交申请,通过审核并获得经费就可以专心做科研。然而,传统科研经费的申请可选择的基金非常有限,被拒率也很高;其次,科研人员对小众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经费申请方面力不从心。因此,相比之下,众筹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
对于初级研究工作者,众筹有利于学术的自由和独立
有助于公众参与到科研事业中来
从公众募资相对更为容易
通过社交网络增加公众(“粉丝”)的信任感可以获得持续科研经费支持。
科研众筹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科学研究很少能够依照计划进行,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会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以往的科研经费申请都是在确定的计划基础上进行,而这大大违背了科研工作的实质。相比而言,众筹允许科研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计划进行实时调整,甚至改变科研课题。
从哪儿获得科研众筹?
目前比较火的科研众筹平台主要有 Experiment.com、Patreon、Kickstarter、Indiegogo、SciFund Challenge等。举例来说,实验网(Experiment.com)是目前发展最大的科研众筹平台。其使命是通过科研募资推动人类进步。研究人员需要募集到所有的经费才能把钱拿走开始研究(固定募资),而网站则抽出募资的5%作为提成,同时3%作为信用卡费用。在实验网上研究人员将科研课题公布在网站上,如果研究课题符合赞助人的兴趣,赞助人所获得的回报就是亲眼见证科学的面纱被揭开。Experiment接受的科研项目领域多样,包括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截至目前,平台已有超过760个科研项目受到资助,募集资金达到800万美元,覆盖4万多赞助人。
其他平台还有很多。RocketHub 与实验网不同,平台将科研项目归类,帮助科研工作者从公众募集经费。无论募资到多少,科研人员都可以拿到钱(弹性募资);Indiegogo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既有固定募资也有弹性募资;FunRazr的特点在于,主要针对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并且经费募集没有最低线,只要有钱,就可以拿走,而且平台提成固定;Razoo只针对非盈利组织,而不针对任何盈利组织和个人,所有的募资都是可减税的。
如何赢得科研众筹?
例如,在Petreon 上,科研人员可以实时与公众交流互动,公众实时了解科研进展,令人满意的科研进展会获得持续的赞助,反之募捐人可以选择停止赞助。用Cindy Wu(实验网的创始人之一)的话来说,这相当于科研结果在实时出版,这既是科研众筹最强有力的方面,也是让很多科研工作者头疼的方面。然而,不论在哪一个平台上,如果你想要赢得众筹,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选择一个与你的科研内容相符的平台
要习惯于社交媒体
要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说服公众接受你的科研内容,而不要用一大堆专业术语
使用有影响力的视频和照片
不要丢掉幽默感,幽默感是最好的沟通语言
最后,不要回避,最好能直接回答赞助人的问题
众筹最大的工作量在于自我营销,吸引粉丝。因此,科研众筹更适合那些善于通过网络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年轻科研工作者。。然而众筹也不适于所有的科研课题,对于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科研课题,往往难以获得捐助。
中国的科研众筹在哪儿?
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社交媒体发达,众筹已然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然而,中国国内还没有出现直接面向科学研究的众筹网站,目前国内在科研众筹方面的法律政策也尚未出台,处于空白状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人创办众筹平台,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募集科研经费,也能够让百姓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初级科研工作者的发展。
11/24英论阁线上国际研讨会,与诺贝尔奖得主一同See the Future
2020年11月24日See The Future英论阁线上国际研讨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致专题演讲,国内外学术界大咖前瞻高教和科研的发展趋势。大会中文同声传译全程支持!
请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EnagoChin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1-27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