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想做科学家?

已有 3008 次阅读 2020-2-24 07: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956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系统引导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自《规划》公布之后,全国各个方面都在为实现这个规划而努力着。

宣传部门当时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口号“向科学进军”。媒体都纷纷进行宣传报道。当时在中小学,也是鼓励学生们将来要做科学家,为国家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少年宫里,有关科学技术的学生业余兴趣活动层出不穷。如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制作等很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北京市北海公园,还专门建设了便于青少年操作和管理的小型水电站。

在出版界,大量科学普及的书籍纷纷出版。其中最出名的是《十万个为什么?》,以及《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孩子们捧着这样书,读起来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很多孩子在作文里都写出了自己未来的理想,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大街小巷里的科学海报都充满着宣传发展科学的宣传画。有一个原子核,三个核外电子运行轨迹的图形就代表着原子能科学的最早图腾。

向科学进军.jpg

文革结束后,全国科学大会很快召开,“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再度提出来。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时人们讲科学,学习各种包括科学各领域在内的知识,成为一代青年学生们内心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九十年代初期,一股子大规模宣传娱乐界港台明星的风潮在中国媒体界兴起。不知道当时的媒体哪来的这么一股子邪劲,把青少年折腾得五迷三道。孩子们人人都在说明星的星座、爱好、服饰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当然,刚开始,这股子邪风还没有直接影响到孩子们未来的理想。

然而媒体界的这股子邪风,随着媒体自身的市场化愈刮愈烈。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孩子们有关未来的理想,已经成功地被媒体们洗了脑。科学家算什么?能出名吗?能赚钱吗?既然又不能出名,又不能赚钱,那做科学家干什么?孩子们的理想成为了要做明星。做不了明星,就做经商大款。做了不经商大款,就去当官,可以收取大批钱财。孩子们在未来理想的首选三大项就成了:明星、大款和官员。

客观地说,真正把这三个职业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明星,也要学习,也要吃苦,也要读书。不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怎么可能做好表演这项工作?如果经商,不仅要读书,要亲身实践,更要准备经历几次在商海中的沉浮。今天弄来的投资,保不其明天就资金链断裂,你就身无分文了。你还想东山再起吗?你有这种毅力吗?你有这种信心吗?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经商过程中,有过那么一两次折腾就心灰意冷了。这活也不那么好干。做官员,别净看着以前的官员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笔收钱,那都是高风险运动,搞不好就把自己送进去了。选择这个理想的孩子们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吗?别只看着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我们的家长,可得好好跟孩子们把这些情况讲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要做这三种今天看来很挣钱的行业,也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先要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些所谓能挣大钱的活儿也不是那么好干的。没有法治意识,明星就可能偷税漏税;没有法治意识,商人就可能制假贩假;没有法治意识,官员贪污腐化,最终也要把自己送进监狱。我们那些媒体们只说让孩子看见了贼吃肉,却没告诉孩子,做贼也可能是要挨打的。

当然,要做一个科学家,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要看淡名利。不能像某些人那样,只盯着在SCI上发表论文,把科学家真正的使命和责任抛诸脑后。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为工业化服务的。近代工业革命,哪一项成果不是与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只看着什么SCI论文与个人名利的联系,那这样的科学家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也不会成为一个正直的科学家。做科学家肯定发不了财。那些拿到国家巨额奖励的毕竟是极少数人。那些获奖者也肯定不是为了拿到这样的大奖而去做科学研究工作的。

虽然说,现在还要让科学家耐得住清贫有点不合时宜,但告诉孩子们,做科学家是不可能图到大名大利的。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做科学家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在未知的领域面前,作为科学研究人员,你利用自己的知识,利用现有的装备和手段,去深入探索这个未知领域之中,进行广泛的浏览,去发现一点一滴可能非常有趣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当然,这种浏览在很多情况下是枯燥的,单调的。但那未知的领域依然会有强大的魅力在吸引着你。我试过这样一种方式可能不行,那么就再换另一种方式。走这个方向可能有问题,那就换一个另外的方向走走试试。总之,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摸索的过程,这本身的趣味是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当我们的科学研究取得进展,甚至取得更大成果的时候,这个成果有可能转化成工业化的技术手段、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材料的时候,它所焕发出来的巨大的生产效率则会让每个参与者为之欢呼,为之惊叹。这样获得的喜悦与幸福感是其他工作所不常有的。

现在,我们在进行科学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还缺少能吸引孩子们产生浓厚兴趣的书籍、刊物、影视作品。同时,对于我们的媒体,应该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对于娱乐界与娱乐人物的宣传应该适可而止。对这个领域的宣传主要应该放在表演技巧、作品艺术水平等方面,对于跟演艺人士职业活动本身无关的什么星座、兴趣爱好、服饰、婚恋、八卦等方面的报道应该基本禁止。那绝对是误人子弟的无良做法,是腐蚀民族精神的毒剂。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220057.html

上一篇:观看纪录影片《象牙塔》
下一篇:面对我们自己的文明
收藏 IP: 111.201.70.*| 热度|

12 史晓雷 王安良 郑永军 武夷山 吴嗣泽 马军 陈波 梁洪泽 段法兵 陈有鑑 唐小卿 王风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