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以大学母校为荣
热度 2 刘庆生 2022-8-22 08:24
我以大学母校为荣 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华诞 序 言 我在“大学凭什么让莘莘学子以母校为荣?”(2021年10月8日发布,中国科学报2021年11月25日第八版博客版转载)文章中给我们的大学管理决策者和教职员工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大学应该提供什 ...
712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领略中国地质大学知名教授的风范
热度 2 刘庆生 2022-8-15 08:03
领略中国地质大学知名教授的风范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 我曾经应邀在学校2020年教职工荣休典礼之前的暖场一分钟视频最后说:“让我们那些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呕心沥血的教师和职员成为校园的亮丽风景和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我在相关文章中也多次谈到,大学中勤奋努力刻 ...
5814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再聊“潜力股”与“绩优股”人才话题
热度 6 刘庆生 2022-8-8 08:31
再聊“潜力股”与“绩优股”人才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 人才话题是科学网上永恒的话题。科学网博主刘立教授在我的博文《聊聊“十年磨一剑”话题》的评论说:“ 科学网有很多学者。据您观察,哪位是‘十年磨一剑’的学者?或者磨三剑的学者?”我回复:“很难评价科学网上博主,尤 ...
6570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6
也谈科学评价中的“破唯”-以破唯论文为例
热度 5 刘庆生 2022-8-1 08:06
也谈科学评价中的“破唯”-以破唯论文为例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发布科技项目(包括人才项目与科研项目)评审与项目结题评价时发出了破五唯号召。五唯指: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我们这些老人亲身经历过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80 ...
5912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5
聊聊“十年磨一剑”话题
热度 8 刘庆生 2022-7-25 07:41
聊聊“十年磨一剑”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网上报道,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了一个“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项目目标实行“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注资经营,旨在长期稳定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从事基础研究。”还有我国科技部门近些年设置的0到1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 ...
777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8
聊聊学术论文的“套路”
热度 2 刘庆生 2022-7-18 08:05
聊聊学术论文的“套路”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常与校内外一些青年学者聊聊科学研究话题,它是我快乐退休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中关于发表学术论文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众所周知,学术论文是我们学术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学者业绩考核的重头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的 ...
11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我为什么要为青年学者鼓与呼?
热度 7 刘庆生 2022-7-11 08:22
我为什么要为青年学者鼓与呼?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翻看我10年来科学网上发布的博文,其中关注青年学者工作生活状态的文章不少,它是我科学网上发声的主旋律。每次在科学网发布有关“青年学者成长话题”文章时,我常会将文章的连接通过微信发给若干中青 ...
5075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7
人才称号-青年学者的“烫手山芋”
热度 14 刘庆生 2022-7-4 08:47
人才称号-青年学者的“烫手山芋”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在一个会议上,一位拥有国家人才称号的大学海归教授对我说,现在我们大学中获得人才称号的人与普通学者之间待遇(包括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差别太大,严重影响学术的健康发展。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大 ...
22556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4
学术会议要成果不要排场
热度 14 刘庆生 2022-6-27 09:02
学术会议要成果不要排场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学术会议是学术共同体成员交流科学思想,科技成果,结识同行,“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这本该是一种相对纯洁的没有功利色彩的学术活动。然而,在我国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 ...
1071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14
给学者一个 “不用扬鞭自奋起”的学术环境
热度 9 刘庆生 2022-6-20 07:29
给学者一个 “不用扬鞭自奋起”的学术环境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近日听说一件稀罕事,一个大学的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需要与学校人事部门签订合同,其中考核内容中有两个指标有点匪夷所思:拿到国家高一级学术荣誉称号和国家科技研发项目(经费额度达千万级别)。其实,这 ...
2259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