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复孙仲春先生的几个历史问题询问

已有 2347 次阅读 2018-9-4 10:1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古薛字、薛地, 菑川国

 

复孙仲春先生的几个历史问题询问


 

尊敬的仲春老先生:

非常抱歉,你的信发到我的QQ邮箱,而这个邮箱我基本不用,所以前天才看到你的问题,迟复请谅。

关于最初田氏封地“薛”的地望,很可能是五凤中削去的四县之一,但这四县史无载,现在无法说清。因此关于田婴封于薛地的“薛”,与孟尝君的“薛邑”及公孙弘菑川国薛人的“薛”,只能根据文献及学人的研究,做一些推测。我把有关资料发你,你再决断。

1、《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常,行至五年(公元前485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琊,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是说田常的封邑,比齐国君平公的管辖地区还大。

安平,即临淄东十九里,古纪国邑纪。《正义》曰:“从安平以东,莱、登、沂、密等皆为田常封邑。”也就是安平以东,全是田氏家族的邑地。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还载:田常死后,子襄子立,襄子死后子庄子立,庄子死后子太公立,襄子、庄子、太公祖孙三代都相齐宣王,因在朝庭任要职,其封地亦应在临淄东边的田氏之邑,不可能离临淄太远。公元前300年,齐宣王卒,齐王继位。王继位三年(公元前298年),“封田婴于薛”,这个“薛”是在田氏的封邑临淄东,还是在古奚仲的薛,即徐州縢县南四十里的薛城,不详。

2、《汉书公孙弘传》:“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说明公孙弘是菑川国人,菑川国的薛人,而这个“薛”离海很近。显然这个“薛”与奚仲之“薛”不是一地。奚仲之“薛”不在菑川国,奚仲之“薛”不靠近海。

关于汉菑川国的疆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曰:“天子怜齐,为悼惠王冢园在郡,割临淄东环悼惠冢园尽以予菑川。”即把临淄以东的大片地尽给予了菑川国。因此,汉菑川国包括临淄以东的大片地域。因此。“薛”,也必然在这地域内。

清人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寿光县》载:《汉志》北海郡有瓡县,“薛在屑韵,音复相近,盖薛即瓡之讹。瓡字诸书不多见,或竟误读作薛,或此县名音本作薛(县名不读本字,各从土音者甚多。)皆未可知。菑川本齐所分,故《史记》犹冠齐字。菑川本领七县,宣帝时始削四县,瓡县改隶北海,故《汉志》瓡属北海。县北六十里有霜雪城,即频大海,又近剧县,盖雪又薛之论,霜又因雪加之耳。近《志》:‘淄川县有孟尝君墓’。”

关于霜雪城,《寿光乡土志》载:“秦城乡,古城一,在清水泊侧,汉寿光故城也。光武时,封更始子鲤为寿光侯,即此。日久陷于巨淀窪中,天微雾尚隐露城阙,土人名曰霜雪城。”这个霜雪城离海不远,与《汉书》合。

另外,考察古文字,战国文中的“薛”与“瓡”字也有相似之处。上面是战国文“薛”字,下面是战国文“瓜”

 

IMG_20180904_081413_副本.jpg


字,看来战国时期的文字里,“薛”与“”有相似之处。也说明战国时期的文字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有很大差别。

《山东通史秦汉卷》载:“公孙弘,齐地菑川(今山东寿光南)薛人。”注:“按汉代鲁地有薛县,菑川是否有薛不可考。从史书多称公孙弘为齐人来看,公孙弘乃齐地菑川人可毋庸置疑。张达民《薛邑新考》谓‘薛邑在今青州市北部’《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因此。有的学者也主张青州北部古有“薛”地。

3、关于《纪国世系》的可靠性,因主要文献均无载,而且此世系特别详细,每个侯的具体年代都有,一般说来,这不可能。目前文献中存在的世系如黄帝、炎帝、夏、殷、齐、鲁、郑、卫及蔡、杞、莒、齐等,只有王、侯之名,无年代。但此表中,也有可信处,例列举了纪历侯姜华父、纪列侯姜貉子、纪文侯姜静,这几位侯确实出现在金文中。因此此表可用可不用,用时可加以说明。

先生90高龄,还在呕心沥血撰写寿光史,老骥伏枥,令人敬佩。祝你成功,有何问题,我们多联系。

 

致敬礼!

 

                             李 沣

                                 2018/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609-1132710.html

上一篇:一个不懂水利的老夫对寿兴光水灾的疑虑和追问
下一篇:现今的于家堡,一个名不符实的地名。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