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uefeng 撒下的种子,有一天能在你我心中生根发芽

博文

中西方文明的差别,八个字概括

已有 3796 次阅读 2018-12-23 15:14 |个人分类:我看世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西方文明, 科学

中西方文明的思考(节选)

这段时间,从过程的角度对中西方文明进行了一些思考,发现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以下仅为一家之言,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西方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科学的本质就是从世界的复杂表象中抽出一丝丝的规律,这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通常这样的解析过程,充满曲折,并且常常没有回报可言,甚至还有被教会迫害的风险。(事实上也只有到了技术大发展时期,科学的红利才开始释放。)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国人强调实用性,通常都是很“聪明”的。所以往往会跳过这一个“由繁化简”的过程,讲究整体要有效果,但会回避对细节深度的挖掘,所以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产物里很少看到科学的影子。但有中医和中餐的博大精深,这两者其实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上的大数据产物,数千年时间里千千万万人参与的“实验”结果。

   近代,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国是惨败。因为西方在科学积淀的基础上,开始进入了技术时代,这又是一个“由简创繁”的过程。意味着,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开始从解构向创构转变了,人类可以不再局限于自然的道路发展,利用简单的科学规律去创造自然所没有的更复杂的人工造物,这也是科学红利释放的过程。而彼时的中国跟一千年前的中国在文明水平上又有何本质的差别?就像没断奶的孩子,依然依靠着千万年来的自然红利,但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压力,饥饿的刺激只会令国人的功利心变本加厉。可以说中国文明的实用性倾向,导致“由繁到繁,一直很烦”的千年格局。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这40年里也因为社会财富暴涨,贫富差距扩大,国人的实用心前所未有的坚定,科学精神的苗子依然很弱。这也很好理解“钱学森之问”,“自然科学方面无诺奖”等现象。然而今天这样的时代,对中国科学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过程中,国人可以不用像以前那般迫于生计,整日忙的团团转。可以真正的静下来,像绅士一般去生活,像骑士一般去探索,参与创造物质财富之外的精神文明。这份从容和闲暇特别适合科学精神的发育。因此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必然会诞生出更多真正的科学家。

                                                                                                        

                                                                                                          陈武峰                 博士

                                                                                                                    2018.12.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736-1153130.html

上一篇:水泥厂的那条老路
下一篇:给同学的一封信(Hummers实习计划启动)
收藏 IP: 218.93.14.*| 热度|

3 赫荣乔 刘振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