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已有 3563 次阅读 2017-10-18 10:08 |个人分类: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Bell palsy

特 发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 idiopathic facial nervepalsy)也称 Bell 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 ~53.3) /10 万[1] 。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 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 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 3 d 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1](2) 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 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 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 (4) 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1-5]。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可以发现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发病1 ~2 周后针极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 面肌瘫痪较轻的患者,由于通常恢复较好,一般不必进行电生理检查。 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神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1 ~2 周进行测定时,可能会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当面神经传导测定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对侧10%,针极肌电图检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近半数患者恢复不佳[6-8]。

三、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通常 3 d 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3.排除继发原因。

四、鉴别诊断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 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脑炎(真菌、病毒、细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莱姆病、中耳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梅毒、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以及面神经外伤等[1,9]。对于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在进行鉴别诊断时,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寻找有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的特点。 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发现可疑的其他疾病线索时,需要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的价值,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相关针对性的检查。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表现包括:双侧周围性面瘫;既往有周围性面瘫史,再次发生同侧面瘫;只有面神经部分分支支配的肌肉无力;伴有其他脑神经的受累或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对于发病3个月后面肌无力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的患者,也有必要进行神经科或耳科专科的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行磁共振成像或高分辨率CT 检查[1,9]。

治 疗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 16 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1,9-15]。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 ~60 mg/d, 连用5 d,之后于5 d 内逐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3 d 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16];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2.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9-13,17]。 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 ~0.4 g,每日 3 ~5 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 ~1.0 g,每日 2 ~3 次;疗程 7 ~10 d。

3.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 B 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 等。

二、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1,9]。 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增加[18],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 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1,9,19-21]。

四、神经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

五、其他

在国内临床上,经常采用针灸和理疗等方法来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但是不同的专家对针灸和理疗的疗效和时机尚持不同意见,还需要设计更加严格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证实[1,9,22-25]。

预 后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良好。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 ~4 周开始恢复,3 ~4 个月后完全恢复。 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 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26]。 部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鱼泪现象[27]。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81323.html

上一篇:脑卒中院前急救专家共识
下一篇:做噩梦难道也是一种病?
收藏 IP: 101.230.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