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行—之六

已有 3593 次阅读 2016-10-18 10:27 |个人分类:考察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行之六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圣彼得堡市的冬宫博物馆被誉为世界四大知名的博物馆,其它即是伦敦的大英帝国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及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有其存在的必要,正如前一个晚上,我们还专门前往冬宫的皇家芭蕾舞剧院观赏了该市的精品保留剧目《天鹅湖》。音乐舞蹈精美绝伦;伴奏由圣彼得堡市交响乐团原汁原味地完成,不愧是由世界有名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整个剧目精准地在2个半小时内完成,的确是一场高尚的艺术享受,令人难以忘怀。

其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沙皇行宫—夏宫。此处花园宫殿配置精妙大气,紫金雕塑音乐喷泉金光闪闪,花园林木古树参天,难怪游人赋予夏宫一个美誉称号,“俄罗斯的凡尔赛宫”,确实名实相符,令人留恋。

在圣彼得堡市观光停留的最后一天同样也是快节奏的走马观花。只得将游览的记忆碎片予以简述。早餐后乘大巴直奔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中央耸立一座高大的纪念彼得大帝100周年青铜骑士雕像,是叶卡捷琳娜时代所建。彼得大帝骑在高头大马上,挥戈征战,马蹄踏在一条蛇身上,寓意征服瑞典,开僵拓土。另一座骑马青铜雕像就是在莫斯科红场上于1995年建立的一尊足踏德国法西斯残骸的骑马雕像,这就是前苏联著名的军事领导人-朱可夫元帅.他的地位相当于我国开国元勋朱德元帅。可见,俄罗斯帝国从彼得大帝时代开疆拓土建立起圣彼得堡作为首都,再经由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征战扩张,这个被称为战斗的俄罗斯民族终于构建起了横跨欧亚版图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既然称为十二月党人广场,我们就须得对“十二月党人”有所了解。十二月党人是俄国19世纪初期的贵族革命家,绝大多数属于贵族军官和知识分子,参加过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各国反专制的斗争,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大。十二月党人主要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和农奴制度,纲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1825年俄国旧历1214带领军队在彼得堡起义,起义军官率领3000多名士兵到达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但特鲁别茨科伊临阵脱逃。沙皇尼古拉一世立即调动军队,用大炮轰击广场上起义士兵,致使1000多名起义官兵和民众倒在血泊里,血压起义,并杀害了不少聚集在广场周围的群众,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是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贵族青年和知识分子领导的起义队伍,后来被列宁高度评价为俄国第一代革命者

观光景点还有沿着涅瓦河两侧及享有北方威尼斯盛誉的古典商业街区—涅瓦大街也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涅瓦河上同样架设有如伦敦泰晤士河上的塔桥,以方便轮船通行;还有纪念性建筑海神柱,彼得堡大学,列宾美术学院(狮身人面像古迹),沙皇时代创建的俄罗斯科学院,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出自于此圣彼得堡市,还有俄罗斯伟大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也是彼得堡大学毕业,他的条件反射学说荣获19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涅瓦大街商业街区完整的保留了古典模式,纵横交错的街道由若干条河流分割,其间由桥梁联通。大街上两侧分布的各式商店只能从对外设计的橱窗予以识别,进入商店内堂要经过多重门廊,以便于保温,以渡过每年漫长的冬季低温。

涅瓦大街区域笔者重点参观了圣血教堂和喀山教堂。圣血教堂是为纪念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决心在俄罗斯效法西欧国家政制,推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改措施遭遇国内封建农奴制既得利益集团激烈反对,被其激进分子杀害而建。这里是188131恐怖份子格涅维斯基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案发地点。亚历山大二世这位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由于亚历山大二世在其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的贡献,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故在其出事地点,兴建了这座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纪念堂。

喀山教堂是为纪念法涐战争中打败拿破仑而立下彪炳战功的库图佐夫元帅而建。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1813年在喀山教堂埋葬了1812年卫国战争时俄国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教堂于是具有战斗荣誉的纪念意义。1837年在教堂前面盖了由奥尔罗夫斯基雕刻的库图佐夫和巴尔克莱得托利两位元帅的铜像。看来俄罗斯民族非常崇敬历史上有着重大贡献英雄人物,这就铸就了民族国家之魂,这对增强国家民众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漫步在集文化商业贸易娱乐为一体的涅瓦大街上,不由人勾引起对俄罗斯伟大作家果戈里在他的短篇小说《涅瓦大街》中所描述的城市风貌与现实场景的亲切体念,不得不赞叹:“伟大的圣彼得堡,一座英雄的城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1009419.html

上一篇: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行—之四
下一篇:纪念施巧琴先生80诞辰有感
收藏 IP: 210.75.236.*| 热度|

1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