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志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ong Pedestrian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s

博文

交通枢纽的行人与行李

已有 2799 次阅读 2012-6-7 14:16 |个人分类:行人事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行人, 商业, 行李, 客运, 交通枢纽

        经常出门的行人,没有行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当前社会可以一卡走遍天下,但“节省”的观念和“合我”的眼光还是决定了行李的随行。
        进入交通枢纽,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人多,难得有人少的时候,特别是节假日。携带行李,还面临摩肩接踵的人流,怎么好呢?
        先说行李:交通的便利化使得行李也便利化,据个人对北京站的观察,2011年比2008年而言,拉杆箱数量增加5%以上,但行李数量变化不大,小件数量依然不少。一般而言,行李都是随行必要的用品,或者是需要携带运送的物品。为什么小件物品多呢?主要是餐饮相关用品,多表现为手提袋(塑料袋)等。这说明交通工具提供的餐饮不合胃口,或者太贵了。为什么拉杆箱数量增加了,因为其轮式设计和大容量有效地减少了行人的携带负担。从交通枢纽的类别看,航空交通枢纽的拉杆箱数量远多于地铁交通枢纽。可见,旅程长短与拉杆箱的数量有直接关系。由于航空对行李的严格限制,超标的行李较少,而铁路、公路和水运交通枢纽则不然,缺少严格审核的行李不仅形式多样,大小差异大,而且常有超标行李,如大小超限(32寸的拉杆箱就超出了铁路客运规范)、重量超限(个人曾遇到一个两人抬的大行李箱,估计至少70公斤)等。虽然交通枢纽可能设置有行李相关服务,如行李寄存、托运、提取等,还有小红帽的行李搬运服务,但在行李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上,还是交通枢纽内,携带行李的量还是比较大的。
        再说行人,或者称之为乘客。行人出行的目的性一般都比较明确,特别是对环境熟悉者,尽可能走最短路径以节省时间和体力。但这对商业不利,交通枢纽为了照顾商业利益,可能会造成行人超长距离的步行。实际情况呢,在交通枢纽购物的行人比较少,甚至说比例极小。只是由于总体的客流量极大,才造成了商业营业额保障。从行人的角度而言,步行距离越短越好。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一来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受限于交通方式约束,如铁路的站台;二来交通枢纽的客运作业流程限制,购票和检票、安检等都会造成人流的集聚,需要空间上的隔离,这也会增加步行距离;三呢就是商业平衡,行人步行距离越短,商业摊位就越少,商品量和营业额就必然受限;四就是规模心态,很多交通枢纽贪大求全,却对各种服务的整合欠缺优化,造成行人的长距离步行,如某些枢纽的换乘,携带行李重且多的只能用“惨”来同情。
        问题在什么地方?生活可以美好,交通枢纽的行人能否得到更好一些的服务呢?下面是个人观点,唐突和不周之处欢迎拍砖。
        1 长途交通工具的餐饮服务不到位。这里面有交通工具能够携带的食物有限,服务人员有限的原因。但不尽然,试说一二:首先既然中间站点允许行人离开或登乘,为什么不可以补充食物?其次,尽管交通工具上就餐的场所有限,但餐饮车可以游走,行人可以在座位上餐饮。再者,很关键的一点,价格为什么要高出市场行情呢?单不说“宰客”,稍微有经济头脑的都知道“薄利多销”,何况大宗进货的价格原本就很低。可见问题不说价格高,而是逐利的心高。最后,餐饮安全。尽管很少有交通工具上的餐饮投诉,但个人经常遇到以次充好的,甚至遇到过过期食品。这也可能是行人担心的一个理由。总之,如果交通工具上的餐饮服务好了,价格合理,安全卫生,行人携带的餐饮物品就会减少,这不仅极大的便利了行人,可以少去采购、提拿等事项,还增加了餐饮多样化选项,交通枢纽的安检也会减少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
        2 物流服务不到位。中国最大的物流物理网络是属于邮政的,却价格高启。一些物流企业价格虽低,货物运输的时效和质量有待信任。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普遍的想法是,我既然已经购票,为什么不自己携带,而要掏钱另运呢?这就需要有市场划分,为能够付费运输行李的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方面的服务不仅物流行业需要改进,客运的行李随行服务也要改进,毕竟航空行李服务走进铁路,公路,水运等还有待时日。
        3 城市交通限制。因为市内交通不畅,行人抵达交通枢纽的时间难以精确预期,只能提前赶赴。这不仅造成交通枢纽行人聚集,还造成交通枢纽空气质量差,通讯辐射大,安全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城市交通总是拥堵呢?参见作者另文《关于行人、交通和城市规划的几个思考》,这里不再赘述。
        4 客运与商业的均衡。客运交通枢纽作为一个人流集散地,具有商业价值,这人所共知。但问题要甄别看待,有购买欲望的人可以给予信息提示,让这些人远足到商业环境,而没有购买欲望的人,尽可快速通达。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选项,有投资人意愿、有行政意图、有商业利益考量、有管理思考,却很少有行人便利性方面的切实设计。好在最近有一些好消息,如北京有了地铁换乘规范。希望这类好消息越来越多。
        5 发展均衡。这是个更复杂的问题,历史遗留,文化不同,地域差异,资源能力,教育程度等等,造成了不同城市,或者地区的发展差异。为了谋求发展,各地八仙过海,进一步造成了发展差异。这是正常过程,也是历史必然,更是社会进步的条件。问题是对人流动的限制。户籍、住房、福利等等产生了盲流、农民工、逃回北上广等名词,也形成了大的人流潮,给原本运能小的交通平添了更多涨价理由,而行人呢,痛并快乐着,无奈又必行。
        社会在发展,发展总需要时间过程。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期盼人民,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人民,能够在决策的过程中被多重视一点。交通而言,交通枢纽内的行人携带的行李能够少一点,步行的距离能够短一点,等候的时间少一点,然后脸上的笑容才会甜一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5491-579598.html

上一篇:看修树引起的对交通规划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北京一号线地铁故障浅议
收藏 IP: 60.247.46.*| 热度|

2 曹聪 陈小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