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记杨春龄教授(第2稿)

已有 2787 次阅读 2011-5-25 10:1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office, style

海大第一位登上

世界科学讲坛的学者杨春龄

浦宝康  汪育才

杨春龄先生(1929-200119292月生于浙江黄岩。1941年至1947年在黄岩中学学习,同年9月考入上海吳淞商船专科学校轮机科学习。19509月至19529月分别在哈尔滨东北内河航务局和北洋海洋局实习。19529月毕业留校任教19533月隨校迁來大连1986年被评为教授,同年获交通部“先进教师”称号。1984年至1994年曾任大连海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是1516届国际制冷学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理事、辽宁省和大连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科协常委辽宁省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

杨春龄先生的爱国敬业精神,使传统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他热爱教学工作,重视教学基础建设的深层探索;先生重视实践能力,积极推动海上专业的高层建设;他努力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现按此为序追思如下:

(一)

杨春龄先生是解放后,党所培育出的第一代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生所从事的航海领域里“船舶辅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建树颇多。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由于该轮机管理专业的传统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长期以来,在专业的发展方向上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的争议。一种认为轮机管理只不过是高级职业培训,没有什么大学问,摆弄摆弄机器而已。长期以来,在这一学科领域,学术领军人物十分匮乏,更无什么重大科研成果可言。杨春龄先生一生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理念,为发展高等航海教育事业,发扬团队精神,积极探索轮机技术的发明创造,做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贡献。他首次研究并试验成功‘蒸汽机船桥控制’,为我国主机遥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并试制成功圆转叶舵机,为当时国内外对舵机的研制提出了一种创造性的新思路。在我国第一台液压舵机的建造过程中,针对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保证了新造船舶的按时运营。他提出了一种隔热结构传热系数的快速测定方法,当时被同行认为是同类方法中的优秀者。他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后,海事大学第一位走向世界科学讲坛的人。

1979923日至30日,杨先生首次参加了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的笫15屆国际制冷学会学术交流会,会上被推选为该屆国际制泠学会D3(冷藏运输)委员会委员.1982125日至29,杨先生以国际制冷学会D3委员会委员和论文作者身份参加了在新西兰哈密尔顿市Wai  Kato大学举行的学术交流会.19788月下旬,杨先生随中国代表团参加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7屆国际制泠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和研究生苑增芝合写的题为《高效率船舶节能制冷循环——吸收压缩联合制冷循环》的论文。他提出的评价冷藏运输工具热性能的新方法,不仅定量解决了一直未能解决的现场评价问题,而且简便易行。有关论文发表后,国际制冷学会文摘曾多次摘引介绍。他撰写的‘保温集装箱技术条件和实验方法’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他还为国家船检局制定了保温集装箱的实验规范,并首次组织了冷藏箱传热系数和漏气率的标准检测方法实验。他研制成的3K-7型水泵,曾连续多年生产,为支援农业生产和学校创收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二)

国家自1952年开始,提出全面向苏(联)学习的总目标。高等航海教育全部照搬苏联的模式。所有的专业课均采用苏联教材。苏联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将轮机管理专业定向为培养“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工程管理类“工程师”的要求,大力加强了每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建构,全面加强了动力机械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数学描述”和“理想过程”的思维模型的研究。杨春龄先生曾积极参加突击学习并“速成”地掌握了“俄语”这一工具,及时而高质量地完成了翻译苏联教材《船舶辅机及系统》。该书系苏联高等教育部审定为高等航海学校轮机系教科书,海塔古罗夫著1952年版,杨春龄、闫永阁译,于1957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成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具有系统理论的《船舶辅机》教科书。不仅为学校和航运部门作出贡献,同时亦受到了海军院校和船厂以及船舶辅机制造厂等方面的极大关注,如获至宝。它的问世,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科学思维。本文作者汪育才当年就是通过恩师杨春龄先生这本书的引领而成长为一位后来的辅机教授的。杨春龄先生还与闫永阁先生共同译著了另一本苏联教材,苏尔维洛著《船舶制冷装置》。杨春龄先生在此前后一直为教研室的教材与教具模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不愧为我国船舶辅机学科领域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三)

轮机管理专业的确是一个要求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轮机管理专家需要在茫茫大海上独立完成各种操作和维修保养,有时甚至是在执行一种关乎船舶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十分艰难困苦的使命。“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地实践,而没有实践的理论则是空头理论”。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杨春龄先生以一位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当有人鼓吹搞轮机的“理论无用论”的时候,杨老师带领大家攀山越岭攻占理论高地,而当有人片面地批判所谓“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八个大字有力量”时,先生又以他的亲身实践告诉人们,你如果连“管用养修”都不行,你还能有力量吗!实践表明,要想办好高等航海院校的海上专业,“轻视实践的倾向”永远是我们值得重视的一种严重的教育弊端之所在。

杨春龄先生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很强,这使他在课堂、工厂甚至农村都受到学生、工程师和农民们的欢迎和好评。他曾为远洋公司外租船“陆风”号万匹柴油主机解决了喘振问题。而之前该船曾在世界各地请国内外专家会诊解决均未见效。1969年他随爱人去大连市复县三堂公社走‘五七’道路,在农村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当地社员修理了数百余件钟、表、锁和缝纫机等。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大人小孩的衣服大都是经他手裁剪、设计制造的。

杨春龄的名字,成了远近闻名的“杨万能”。

(四)

杨春龄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校第一位走上世界科学讲坛的著名教授。他每次出席国际制冷大会归来,都给大家带回了丰富而精彩的学术信息,极大地感染了许多学术同行,为推动我国制冷技术的新繁荣贡献了力量。杨先生曾经还创造性地将带回来的会议(英文)论文,分发给教研室的一些同志去翻译,然后又把每个人的译稿,逐字逐句,修改斟酌,逐一定稿,并与有关方面联系安排出版了相应的制冷会议的论文集为年轻教师创造了公开出版译著的极好机会。这件“小事”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了,每当辅机组的老师们提到这些事的时候,都会引起大家的无限追思。杨春龄先生在担任《轮机工程手册》这部达1000余万字巨著的全书副主编、《船舶辅机卷》主编的工作中,为培养一代新人亦同样卓有建树。

在去世前的一年里,他还抱病为大连市制冷学会编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培训讲义。由于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加之语言深入浅出,先生授课颇受学生欢迎。他还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船舶辅机实验室,并受到国外专家好评。先生后期不再为本科生授课,着力于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生活上倾心关注他们的成长。有的专业课,每届只有一个或两个研究生上课,但他在备课、上课、答疑等环节上从不马虎,一丝不苟。毕业论文每每都是逐句认真修改。他与所指导的研究生既有师生之谊,又有一种亲人般的情结。

杨春龄先生做事认真,大事小事,大都事必亲躬。他经常要写一些讲义、报告和论文,在电脑打字尚不普及的时候,这些文稿大都是由他手写的,稍感词句不妥或字写得不够工整,不管一页纸已写了多少,都撕掉重来,返来复去,直至满意为止。这种认真也使他在人情世故上似不够练达,他任研究生部主任期间,研究生出差和外出开会须先经他签字批准,他会详尽地询问有关细节,有时不免使同学多少有点紧张和尴尬。

严师出高徒。一代恩师杨春龄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结束本文的时候,想到今年正是杨春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0周年的日子。喜看今日之海大,母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伟大的母校!

                2011年5月25日2稿,  6月17日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22-447754.html

上一篇:大连又添新景(凌水水库至旅顺中路)
下一篇:居民小区哪来的白天鹅
收藏 IP: 123.185.222.*|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