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sil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siluo

博文

再论运动、捂汗、汗蒸等提高基础体温的手段也许是目前易感者或潜伏期患者的积极预防措施

已有 4736 次阅读 2020-1-31 22:0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目前武汉新型肺炎2019-nCoV还处于疫情爬坡阶段,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2019-nCoV的潜伏期很长,也存在自身不发病但可以传染的潜伏者。这种情况下,给隔离和控制疫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124日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运动、捂汗、汗蒸等短时间提高基础体温的方法也许是易感者或潜伏期患者的积极预防措施。127日另一位同仁胡勇博士也向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发文倡议热水澡是有效的防控手段。但之后网上有辟谣文章认为我和胡勇提出的方法是谣言。在此我将不同的观点整理一下。

首先自定义下几个关于温度的概念,1,病毒的杀灭温度,目前认为是56度;2,病毒的生存温度,也就是说病毒在人体内完成其感染、扩增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病毒不仅能存活,而且还能实现其繁殖扩散的病理进程。同样有其极限生存温度和最适生存温度,但目前未知,比如超出了其极限生存温度,病毒也许还活着未被杀灭,但在此温度下不能感染繁殖扩增。3,病毒的失活或失害温度,也就是病毒失去其对人体伤害能力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病毒也许还是可以生存并扩增,下文我们将详细分析。此外,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温度相关性,发烧本身就是机体对抗外来感染的应激措施,发烧特别是低烧可以提高免疫系统效率,是免疫学的常识。

我认为2019-nCoV病毒属于温度敏感性较强的病毒,有如下理由:1)目前的发病率看,老年人大于成年男性大于成年女性大于儿童,而从基础体温来看,也存在类似的排列,老人低于成年男性低于成年女性低于儿童。虽然存在不同的解释,但这种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预后也基本是类似的排列;2)与2019-nCoV发病机理相似的SARS病毒,即对温度敏感,有研究者认为该病毒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说明其生存温度是偏低的,即使不知道其具体的极限生存温度。而目前已确认是SARS病毒宿主的蝙蝠的体温为40度,同时蝙蝠在带病毒的同时并不发病,也说明至少对于蝙蝠来说,在这个温度下SARS病毒不能对蝙蝠产生伤害;3)目前的基因分析结果,2019-nCoV病毒与SARS病毒具有基因相似性和类似的发病机理,都是通过其S蛋白结合肺部的ACE2蛋白,但2019-nCoV病毒与ACE2的结合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与SARS病毒相比,要低三分之一左右。基于基本的分子动力学常识,可以推测2019-nCoV病毒的结合能力较低。同时由于温度升高会造成分子运动性增加,就象温度升高果冻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019-nCoV病毒有比SARS病毒更强的温度敏感性,也就是说其与ACE2的结合需要更低的温度。而这个温度,也就是2019-nCoV病毒的失害温度,应该不高于40度。体内很多酶比如胃蛋白酶,最适温度都是37度,而到了40度就失活了。

2019-nCoVSARS一样,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损害,“其原因并非由病毒直接侵犯肺组织所致。而是与病毒感染引发SARS患者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释放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从而损伤肺组织有关”。所以我在124日文章中认为,2019-nCoV的高烧是果不是因。可能其病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较低的温度,病毒感染肺部细胞并扩增;第二阶段肺部免疫过度应答产生,这时病毒存在与否已不重要。目前临床上发现大量自身不发病但可以传染的潜伏者,也有高烧、肺部阴影等已呈现肺炎病理指征但检测不到病毒的阴性者。如果用两段论来分析,都可以很容易解释。前者带毒,但因为自身基础体温较高抑制了病毒对机体的伤害,所以不发病,后者早期带病毒,病毒早期在潜伏期大量扩增繁殖对肺部造成损伤,后期免疫过度应答发生机体高热,这种温度也许抑制或清除了病毒,所以病毒不能检出呈现阴性。但由于肺部损伤已经存在,因此这种惯性导致病人发生后期呼吸窘迫等症状。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也是提供了高体温可以在体内清除病毒的证据。虽然其机制,是直接通过病毒与ACE2结合的温度敏感性阻断两者结合,还是由于发烧增加了免疫系统清除效率,并不知晓。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无疑2019-nCoV病毒具有较强的温度敏感性,所以下调其活性至少可以存在三种机制;1)直接高温56度杀灭,2)通过低烧或提高基础体温增加免疫系统效率间接清除病毒,2)通过升温破坏病毒S蛋白和ACE2的结合,降低病毒对机体的损害。依据上文的分析,在后面两种机制中,我推测温度最大值不应该超过40度,甚至儿童基础体温上限37.5度即可发挥作用。

那么回答前面的问题,如果以病毒杀灭温度56度来看,我和胡勇博士的建议都无疑是谣言,因为人体温度不可能达到56度。但以后面两种机制来看,我和胡勇博士的建议则可能不是谣言,至少目前不能证伪,因为我们通过运动、捂汗、汗蒸各种方式是可以短时达到并维持一段这个体温的。

我最早发文是124日,今天已经过去了七天,我也有朋友和我电话说之前有疑似症状,后期实行我建议的方法因此症状消失。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个截图,也是病人使用汗蒸方法清除了疑似症状。

image.png

 

当然这些朋友是否真感染了2019-nCoV,还是说只是普通感冒,未得而知。但就如我124日文章所说,至少我们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现在就是得了普通感冒,病人的焦虑程度也是可以想见的;至少我们也可以降低医疗系统的压力,即使分流的只是一个普通感冒病人,也是少给医院添了点乱,也降低了一个去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我是做受体结构的,不是临床专家,证据链目前并不充足,只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有主观臆测的地方。但基于前述理由,即使不能说我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也不能证伪说我的猜测一定是错误的。大敌当前,我认为对于防控的方法,只要没有副作用或副作用可控,成本较低,都值得一试。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不同的环境压力,面对环境压力也需要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所以欢迎大家讨论,也欢迎大家转载转发。正如我上面一篇文章所说,我认为这个方法可能对于易感者和早期患者有用,晚期免疫过度应答产生,这个办法也没有意义了。所以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此外,疫情开始有段时间了,很多朋友也许都以不同的方法来开始了自己的积极应对,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数据。我校几位专家设计了一个针对疫情积极预防的调查问卷,想了解目前各种在潜伏期和隔离期的朋友的积极防护措施的效果,希望能从大数据的角度发现哪些措施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实用性,该调查问卷也在我建议下增加了提高基础体温进行预防的有关选项。实践出真知,各种对于积极预防的建议到底是谣言,还是具有潜在的价值,也希望能从大数据统计的角度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特别是密接,具有疑似症状的朋友,您们的参与也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持,所分析的数据也许对隔离期后所有人的防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image.png

 

调查表二维码,谢谢您的参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9770-1216336.html

上一篇:捂汗、汗蒸、运动等提高基础体温的手段也许是目前易感者的自救方法
收藏 IP: 171.43.172.*| 热度|

3 黄永义 钟灿涛 张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