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科技改革和发展还要关注什么? 精选

已有 4885 次阅读 2015-3-13 09: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王元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访谈嘉宾: 王元丰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访谈主持: 记者丁白


   求是网:《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一部分提到要“提高创新效率重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您认为我国目前在科技资源配置,尤其是科研经费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未来要优化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王元丰:总理所提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确实是我国科技需要改革的重要问题。单从经费投入的角度看,我国的科技资源总量上已经不小了。2013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846.6亿元,居世界第二位;而R&D经费占GDP的比,也就是研发投入强度为2.08%,高于欧盟的比例。所以“提高创新效率”是我国科技创新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提高创新效率”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又是关键。这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研究投入需要增加,二是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三是科技资源配置“行政化”。

   首先,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而我国研发经费中投入于基础研究的比例一直较低。2013年,在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占比分别为4.7%、10.7%和84.6%。基础研究的比例相较欧美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水平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这方面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更需要切实的行动和措施。

   其次,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和“行政化”问题。主要是指我国的政府科技经费多部门管理,国家的科技资源主要由行政部门决定配置,造成科技项目多头申报,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科技项目申请中存在寻租和腐败行为等问题。目前,国家已经下决心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2015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科技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构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这对我国科技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这项改革涉及现有科技计划体系的大幅度调整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力度很大、任务艰巨复杂。做好这项改革,特别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做好职能转变。政府以后不直接管科技项目,但不是不管科技资源,而是要通过规划、政策等方式,在更高的、更宏观的层面上管理。这是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要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加强学习和提高,统筹协调,更好地谋划和更有力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创新,并加强对科技项目管理的监督,切实完成好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是要深化科技事业单位的改革。科技项目要由专业的社会科技项目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而这些机构主要是由现有的一些具备科研管理专长的单位(主要指如部委所属的事业单位)改造而成,但目前发育还很不充分。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这些事业单位的改革,把这些原来隶属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改造成能够高效、透明、符合社会化和市场化要求的专业机构,才能满足国家要求和社会的期待,管理好科技项目,避免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出现行政化和易于产生腐败等问题。

   三是在科技管理中要加强制度化的监督。未来的监督重点是直接管理科技项目的专业机构。政府需要加强监督,建章立制,定期开展对这些机构的评估、审核。另外,要加强社会对这些项目管理机构监督,建立畅通的科技人员反映问题的通道。对于有违纪违法问题的人员和机构,纪检监察机构和司法部门要予以坚决查处。通过这些措施,使管理科技项目的专业机构能够从开始就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开展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

   求是网:您曾在《联合早报》上刊文《中国科研的“软问题”》,指出我国的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与美欧国家有较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科学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到生物医学、生命科学,更加关注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健康、绿色增长和环境保护等。而在中国,则仍以工程及工程相关科学研究为重点。在未来我国的研究重点和科技投入是否也应转向民生和公益方面?为什么?

   王元丰:我国的研究重点和科技投入确实需要向民生和公益方向转变。科技要支撑经济发展,但也要支撑社会发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已经造成了我国出现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作为每个公民都有切身的感受!环境资源问题不但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迫切需要科技予以改变。将更多的科技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加大对于绿色增长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到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瓶颈的技术途径。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到14.9%,群众对于医疗卫生及生命科学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我国也特别需要加强对于生命和健康方面问题的研究。

   这方面我国与欧美国家比有较大的不同。我在《联合早报》文章中给出了数据,美国发表的工程类论文占世界工程类论文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25%降到2009年的13%,欧洲则从25%降到19%,而中国发表的工程类论文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我们的科研不是一切以欧美国家为标杆,但要借鉴参考。欧美国家的发展更早面临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研究方向较早做了调整,我们现在也需要在让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求是网:您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还有哪些关注和期待?

   王元丰:我还关注科技的国际合作以及地方科技发展两方面的问题。

   科技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我国在经济上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大国。“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我国正在由世界的制造中心转变为世界的创新中心,这需要更多的科技国际合作予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需要更多的科技国际合作予以保障。同时,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方面的挑战,而这些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应对的,必须靠国际合作才能找到解决的出路。我国是世界的大国,我国科学家应该更具全球视野、更具战略眼光,中国的科技应该成为科技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成为提出诸多全球性挑战解决方案的理念、思想以及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地。

   此外,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促进科技创新重要途径。英国皇家学会曾发表题为“知识、网络与国家:21世纪的全球科研合作”的报告,指出国际合作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还能分担研究成本。我国的科技合作,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举一个例子:目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文章中有35%的文章是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比15年前高出了10%。但是我国这些年来在国际合作完成论文方面进展不大。在2002年2012年的10年时间里,尽管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大增,但与国际同行合作发表国际论文的比例稳定地保持在27%左右。相比之下, 2009年欧盟国家作者发表的文章,67%具有国际合作的背景,美国则为的35%。

   地方科技发展也是我关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一些地方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地方政府财政性R&D经费占整个国家R&D经费比例有所增加,已经超过中央的科技投入。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各省的情况是不平衡的。2013年,仅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广东、山东和浙江8个省(市)的比例能够高于国家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但像西部地区的一些省和自治区,科技经费总量却非常小,再如海南,R&D经费还没有一所高水平大学的科技经费多。而且,基本上地方政府不资助基础性科技研究,这个现象也需要改变。

   求是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2015年3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874076.html

上一篇:与魔鬼作斗争(4)——西西弗斯
下一篇:维纳斯,美丽的神
收藏 IP: 218.249.24.*| 热度|

5 周健 武夷山 黄永义 金拓 qinzhaos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