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我国技术创新不足不是由于发表SCI论文 精选

已有 14502 次阅读 2014-12-23 07: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正确看待学术论文与科技成果间的关系

王元丰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前些年,当我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较少时,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把发表的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考核科研工作者考核的指标,从而推动了我国学者发表SCI检索论文数量的增长。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科研支持力度的加大,随着科研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SCI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二;2007年,中国EI(工程索引)检索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一位。2013SCIE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分别为23.14万篇和16.35万篇(仍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一)。并且,SCIEI数据库每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分别从2000年的2%2.2%,上升到2013年的13.5%28.83%

      但是随着我国科技论文的增多,一种特别的观点开始出现:我国这些年科技投入力度很大,近十年科技研发(R&D)费用几乎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3年我国R&D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2.08%,已经超过欧盟的1.97%,但我国出现的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不多,我们很多科技成果是一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因此,科技研究的产出不应是发表论文,而是要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应用的成果!这样的观点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甚至负责科技工作的一些部委和地方高级别官员也在这样讲,很需要对其中不正确的理念予以澄清。

      首先,要明确谁应该负责研发市场需要的、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成果。从国家的角度看,这应该来自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因此,目前我国科技支撑和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不令人满意,首先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不令人满意。

有很多数据可以表明该问题,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77%,而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2.5%4%。全国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8864个,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3%,占全部企业数量的千分之2.6左右。就是我国科技型企业的优秀代表北京中关村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企业的总收入也仅有4%左右,而相比之下美国硅谷企业平均占到10%以上。这都说明我国技术创新不令人满意,是我国企业科技工作还很不到位。这不是如一些人认为的我国科技人员都去做基础研究,都去写论文所致!

而实际上在国际论文的产出中,企业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企业也没有这样的能力。2013年度,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共20.41万篇,其中82.77%的论文产自高校。如果再加上中国科学院等一些科研院所,更说明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产生多少高水平的SCI检索论文

      其次,要更加清晰地明确大学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的确,高等学校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都要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但是,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分工是不同的,高等学校更主要的功能是从事基础研究,是国家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军(或主力军),同时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知识、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尽管美国硅谷和波士顿等地在技术创新方面成绩卓著的科技园区,是依托大学发展起来,但是大学是不能够代替企业走到技术创新的第一线,以从事技术研发和应用为科研的重点,这不是大学的强项。尽管大学也可以产生若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但是要求大学拿出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大学对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远没有企业清楚,大学也没有企业那样的做应用研究的条件和研发经验。大学科研的主业是从事基础研究,从我国发表SCI论文的主体是大学已经可以看出这点。因此,对于高等学校产出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一定是其主体!大学追求发表学术论文,尤其是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没有错!尽管大学也需要努力更好地用科技为社会服务。但是把对应该承担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企业的要求,用来要求高等学校的科研在方向上有问题。

      那么,这是不是就存在很多人说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也就是科技研究与经济和社会脱节。“两张皮”的问题是存在的?但要先把“两张皮”的概念理清。这里首先要区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主要是做基础研究;而技术开发的目的则在于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科学”与“经济”或者说“市场”天生就不连在一起,是脱开的!人们说的“两张皮”是“技术”与“市场”的脱节。技术开发必须要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这样看要解决所谓的两张皮问题,最主要的是技术开发去支持经济发展!“技术”是“科学”走向“市场”的桥梁。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要能够从基础研究的成果中吸取营养,当然从事基础研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要更好地做好科学成果传播,与技术融合。而通过技术研发人员的努力将科学研究的成果提炼吸收,从而形成带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这一环,恰恰是我国薄弱环节。

      因此,解决我国技术与市场的脱节问题,首先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要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说国家已经认识到我国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问题。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等十二项重点任务,并且提出到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这样具体的目标要求。应该说国务院的这个文件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像“实行创新考核制度”,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纳入考核,这是很具中国特色措施,应该能够取得效果。但是《意见》所提任务艰巨,2015年目标完成时间只有一年时间,必须大力实施、切实落实。

其次,还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近些年我国企业提供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外部研发支出比例明显降低。2005年由企业委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占企业总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4%1.07%2012年分别下降至3.4%0.62%。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助,委托他们开展更多的企业需要、有应用前景的科研。但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产学研合作,美国和欧洲的大型企业,无论是英特尔、谷歌和微软这些信息企业,还是像波音、西门子这些制造业企业,他们转化的科研成果,主要还是来自他们自己的研究院和研发机构。它们的产学研合作合作,大多是在企业内部完成,是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合作也要求企业提高研发能力,能够不断吸收大学等基础研究的思想和成果。

此外,我国的科技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促进把科技成果和市场联系在一起。我国的科技服务业,发育还很不充分。还存在科技服务业规模小、功能结构不全、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不规范、社会信誉不高,服务质量、效率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怎样理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发挥企业在从研究到开发、商业化,再到市场化链条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政府在建立开发区、技术市场甚至科技企业孵化器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要转变工作方式、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更多地发挥领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的作用。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联合发布的《世界创新指数2013》特别指出:领军企业在建立关键创新能力、支持研发活动和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应该探索围绕像华为、腾讯这样的领军科技企业,构建创新中枢、发展科技服务业。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3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853137.html

上一篇:黑夜
下一篇:2014,高声歌唱
收藏 IP: 124.202.191.*| 热度|

20 黄永焯 李发堂 赵星 栗继祖 苏力宏 朱朝东 黄永义 余文 文峰 武夷山 曹贺贺 张德元 周金元 周曙光 钱玉忠 赵凤光 brns eastHL2008 limits999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