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让人喜忧参半 精选

已有 7922 次阅读 2018-2-28 11: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题记: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的装配式建筑,被认为是解决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建筑工人老化,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但是,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遇到了造价高、工期甚至比传统建筑长等问题。业界不少人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存在质疑。为此,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创新团队(ICCE)开展了,“我看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征文。这是ICCE自2005年首次开展征文活动后,第五次开展征文,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就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从今天开始陆续将征文的文章发出,期待与同行以及关心建筑业发展的朋友交流。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让人喜忧参半


刘胤杉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博士生

 

联合国在上世纪70 年代颁布了《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该指引对建筑工业化进行了精确定义,也就是以大工业生产的标准对建筑业进行调整改造,让建筑业由手工业升级为社会化大生产。我国曾经有过两次建筑工业化的热潮,其驱动因素都是出于大规模建设与技术进步的需求,分别由于多重历史原因以及缺乏个性化、质量性能等原因停滞。当前,从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再次掀起了装配式建筑热潮。自2016年以来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出一系列顶层设计的目标,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区域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已经开创了新局面,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发展阶段。

装配式建筑作为传统建筑向建筑工业化迈步的主要落实措施,其对建筑行业的变化是可喜的:

    (1)工地变工厂:施工主场地由原先复杂的湿作业现场转移至“大后方”——预制构件厂,将建筑构件制造变成在工厂生产线上生产,所有的模块部件都可以在预制场中预先制造,避免了现场的浇筑,将大量现场的手工作业,换成了预制场的流水作业。具有提前预制,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而且不受气候影响的特点。

    (2)施工变总装:原来的现浇结构需要立体的交叉作业,流水施工,而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机械化的吊装,最终将各模块组成整体。安装过程如同在工厂组装汽车元件一样,现场作业大大减少,生产效率很高,安全,质量有保障。并且,建设与装修于一体,装修与主体工程可以同步施工。

    (3)农民工变产业工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建筑这种产品,对人的改变尤为重要。装配式建筑由于现场大量采用吊装技术,再也不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从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只要掌握预制装配、吊装的技术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的需求,以及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但与此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对管理的者的专业素质及管理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污染施工变绿色施工:装配式现场施工主要以吊装为主,现场材料加工、现场浇筑等湿作业大量减少,装修与主体结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环境清洁度,以往现浇建筑出现的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都可以避免,实现绿色施工最大化。

 

目前,全国28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政策,2017年12月12日国家已正式发布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不再是一个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做好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建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更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装配式建筑,革新的不只是建筑,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带来喜人的变化背后,亦忧之,与建筑业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深入关注与思考:

(1)法规政策的完善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规范条文屈指可数,各省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标准更是千差万别,虽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已发布,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约束力并不强烈,很多企业也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没有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为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应尽快制定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与规范,涵盖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构建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工业化建筑部品体系和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设计方法;②与主体结构相适应的预制构件生产工艺;③一整套成熟的建筑施工工法;④切实可行的检验、验收的质量保障措施。制定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工作。同时要多考虑市场、企业、用户各方的需求,多倾听各方的意见;发挥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构件生产等产业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让标准化建设的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2)生产力的提高

建筑业是“解决或缓解中国若干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的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本质就是提高生产力。究竟是先发展装配式建筑才能提高了生产力,还是先提高生产力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这显然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提高生产率和发展装配式建筑亦步亦趋,二者相得益彰。2017年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发布了一份关于各行业生产率水平的研究报告,建筑业的生产率提高水平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建筑业与制造业生产率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因此,有效并快速提高我国建筑业生产率时不我待。

(3)技术水平的提升

装配式建筑在技术水平的不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深化设计不到位。②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单一。③构件连接节点的安全性。④配套材料供应不足。⑤管理技术不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依赖于扎实的专业技术,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需要极强专业技能的关键技术岗位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断层或衔接不上的危机,使得在产能扩大方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建筑产业化的需求。要克服技术水平的不足,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外,需要大力培养我国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鼓励产学研合作,走自学自研自创自产之路。

(4)信息化程度的健全

    装配式建筑具有管理信息化、设计标准化、应用智能化、施工装配化、装饰一体化、生产工厂化的特点。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对这五大特点的应用还不充分,无信息不装配,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而BIM 系统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规划设计、生产制造、施工安装、装饰装修和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借助BIM 技术,避免装配式建筑“错、漏、碰、缺”等施工问题,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运维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有效地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建造及管理水平。因此,大力推动BIM的应用,有效利用BIM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将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更加向前。

(5)教育形式的扩充

    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正当时,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实施颠覆性变革,教育行业也在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但如今高校的建筑工程学教学对装配式建筑却极少涉及,相反是企业在领导装配式建筑的推动及实施,可见,高校研究与企业发展已是脱轨的状态,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对高校建筑工程类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校企联合,企业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或者相关课程,让学生接收专业化装配式建筑的知识。过引进国外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人才,聘请高水平的专业人士去高校讲座授课,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兴趣。

 

趋势不可逆转,未来大于想象。从长远看来,装配式建筑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喜的变化,应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忧的问题,更应积极应对,完成一次真正有智慧、有深度的变革。装配式建筑承担着贯彻绿色发展的要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保证工程质量的需求、缩短工期的需求,更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在各种传统行业都被创新所颠覆的时代,两千年的秦砖汉瓦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装配式建筑正扑面而来,我们可以预见,在迎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春天之时,装配式建筑将开启发展的黄金时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101592.html

上一篇:雄鸡一唱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就是机遇!
收藏 IP: 218.241.251.*| 热度|

2 黄永义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