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谎”(2)——从相信交15万元能上武大说起

已有 10374 次阅读 2015-5-27 08:32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武汉大学, 骗子, 分数线, 谎话

说“谎”(2)——从相信交15万元能上武大说起

这几天,一则相信交上15万元就能够上武汉大学本科结果受了骗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0多个学生向骗子交了钱,结果只是在武大旁听了4年,并没有学籍。

显然,骗子们声称交了钱就能够上武汉大学的话是谎言,但是,还是有至少20多个家庭相信了这种谎言。

如今,类似于上述骗局的谎言不胜枚举,而上当受骗者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去年、前年、再前年,相信类似交钱就能够上大学、上军校最后受骗上当的新闻报道就屡见报端。

又如,放在银行里的成百上千万的存款“不翼而飞”了,结果办理存款的人根本不是银行工作人员。

再如,林林总总的电话诈骗,又是“公安局”又是“法院”的来电,把人搅得晕晕乎乎,老老实实地把几万几十万的款子汇给了骗子。

更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体贴入微的入户游说,那包治百病的仙丹良药把那些身缠疾病或想着长命百岁的老头老太太们弄得百爪挠心,不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换成那些假药就于心不甘。

如此等等。

让人受骗的谎话一般都似是而非

那拿钱就能够上大学这回事来说吧,过去确实有人就是交了钱就上了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的蔡荣生就是靠着这个发了大财而最后进了班房的。如今,我们国家腐败的干部也还不是一个两个,“他们能够乘着腐败的船占一点便宜,我为什么就不能够这样做?”

把钱放在银行里总是保险的,何况拿到了银行的存单?现在不是各个银行都有各自一定的自主权吗?利息高一些,他们可以把这些钱放更高利息的贷款。这些话,似乎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有人盗用你的个人信息干了坏事,公安局正在查此事,你必须证明你是清白的,我们正在保护你”。这样的话,咋一听也不是一定道理都没有。

“如今的医生都只为了赚钱,不顾病人的死活。而且那些个病大医院也不能够治愈,你看,某某人查出来癌症,花了多少钱,受了多少罪,最后还是死了。我们这里是古代的宫廷医方加上最新的发明,你又不用上医院,我们把药送上门来”。看病贵,有的医生推销不明的自费药借以生财,某些疾病的过度治疗,这些也都是目前存在的事实。

这些都是骗子所说谎话的似“是”之处。如果一点都不似“是”,那样的谎话就不容易被人相信了。

骗子们的谎话还必须有足够的诱惑力或威慑力,才能够诱人或逼人上当。这是骗子们的谎言与一般人所说谎言的重要区别。

我们不妨把谎言分成两类:进攻性的谎言和防御性的谎言。

骗子们的谎言是进攻性的,它需要诱惑人们上当受骗,所以要有足够的诱惑力;有时候它需要威胁人们,迫使人们上当受骗,这样就需要有足够的威慑力;有时候它需要二者兼有,你听了他的,就会有“好处”,不然就会有灾祸。

防御性的谎言则往往为了使自己免处于某种不利的处境。例如,学生在家长或教师的追问或责问下往往说谎;下级在上级某些不合理的规定下,也常常弄虚作假。犯错误者或者罪犯为了逃避对他们的错误或罪行的追查而所说的谎言也常常是防御性的。

似是而非是两种谎言的共同特点,而诱惑性特别是威慑性则是进攻性谎言的特征。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相信似是而非的谎言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非分之想。有了非分之想,就容易轻信那些似是而非的谎言。

什么是非分之想?就是自己的欲望超出了自己应当付出的努力。“贪图便宜”大概是人们共有的品质,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不能说是一件坏事。有了这个品质才能够有发明、创造。但是,这个事情需要有一个底线,也就是对于上面所说最小的付出到底应当有多大有一个了解或估计。如果超出了这个底线,这种欲望就成了贪欲,那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前些年,有人声称可以“水变油”,而我们的某些科学管理人员竟然相信了这些骗子,给他们投资,就是这些人不懂得能量守恒定律,不知道不能凭空制造能量这个底线。

那些相信交了15万元就可以上武大的人,也是本身的贪欲超出了底线。这底线就是高考的分数达不到武大的录取标准。在如今有省招办控制的情况下,分数线以下的学生要想录取是违反规定的。而有些人总是相信钱能通神,总是相信会有一些“能人”能够办常人所不能的事情。贪欲超过了底线,在这里就成了违法乱纪。明明知道违法乱纪,他们还要去做,在这个意义上,那20多个上当受骗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说得不客气一点,他们的上当受骗也是咎由自取,甚至“罪有应得”。这就像受贿行贿的两方面一样,行贿方同样是应当受到惩处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媒体舆论好像都在片面地同情这些拿钱出来的人,这是不应当的,是一种不正确的舆论。

类似这种因贪欲而受骗的人,一般还得到舆论的同情,但是这种可怜之人往往也有其可恨之处,那就是他们的非分之想。

总而言之,只要人们没有非分之想,骗子们似是而非的谎言无论多么“高明”也很难成功。

最后说几句题外之话,人们往往说那20多个上当受骗的学生“白白浪费”了四年的光阴,这实在也是大大的错话。即使在上当受骗的情况下,他们实际上可以少吃亏甚至可以占便宜的。如果他们在武大认真学习了四年,没有学籍、没有毕业证书是小问题,学到了知识才是占便宜的事情(虽然我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估计武大这四年的全部支出除以其毕业生的总数,当不会少于15万)。但是,看起来问题并不如此,武大方面说“据班干部回忆,这几人在大一下学期后就从未露面”。看来那些学生是否在武大很好地跟班上课旁听了,还是要打个问号的。如果只是在武大混了四年,没有很好的听课,那才真是“白白浪费了四年的光阴”,那才真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93395.html

上一篇:说“谎”(1)——说文解字
下一篇:禁烟必须与禁酒驾那样杀一儆百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25 赵美娣 尉剑俊 武夷山 文克玲 尤明庆 应行仁 杨正瓴 姬扬 朱义峰 韩玉芬 白龙亮 李伟钢 梁洪泽 王春艳 李学宽 李世春 吉宗祥 韦玉程 侯成亚 刘光银 李宇斌 icgwang wangqinling jiare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