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纪念黄震荣同学

已有 4162 次阅读 2018-4-27 09:21 |个人分类:我的回忆|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墨子精神, 中国科大, 交通事故

 

纪念黄震荣同学

昨天下午,当看到黄震荣逝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虽然七十多岁的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但是,黄震荣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好好的人,怎么会没有了呢?一问才知道,飞来横祸,闯祸的家伙还逃逸了,警察正在找,但人是真的已经没了,毫无办法。

黄震荣是我的老同学,上海人。六十年代,我们一起在北京玉泉路19号的中国科大学习和生活了五年多,到了1970年,又一同在安庆和马鞍山与科大一起度过了最暗无天日的大半年。毕业以后,黄震荣被分配到辽宁省建昌县的一个县办小工厂劳动,由于在学校里被安徽省“工宣队”整肃的“屁股”没有擦干净,黄震荣在建昌被作为“反党分子”被审查、批判了好久。但是,人们发现,这个被批判的上海人竟然比农民还艰苦朴素,而且这样聪明能干、踏实勤奋,最后终于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被调到了县科委工作,还被吸收入党。后来,黄震荣调到了无锡,结束了牛郎织女的家庭生活。

黄震荣的太太是无锡人,一个农村姑娘,小名“小妹”。1974年初结婚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到乡下去“吃喜酒”。小妹和她的姐姐同日结婚,中午是姐姐的“喜酒”,我们几个稀里糊涂到离开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情。改革开放以后,小妹在城里开一家小店,夫妇二人虽然在文化知识上有差距,却几十年相敬如宾、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小妹聪明能干、治家有方。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虽不能够算富有,至少黄震荣再也不再像“叫花子”一样了(小妹曾经戏言,刚结婚时黄震荣像叫花子一样)。但是,古人说过天妒英才、文章憎命达之类的话,反正日子过得太好,连老天爷都嫉妒了。十来年前,一辆机动车撞向了小妹,最终夺走了小妹的生命。两位公子虽然都不错,都已经长大成人,但是,毕竟老头没有了老伴,真是“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那几年,我曾经几次在电话里催促黄震荣,再找一个老伴。六十多岁的人,一个人总是孤单,生活也不方便。他的回答总是“等等”、“以后再说”。知道他是一个自己有主意、不听劝的人,说过几次后我也不说了,小妹总在他心里。

最近五六年,黄震荣的声音是我除了家里人之外听到最多的熟人的声音。每隔一两个月,他总会打电话来,为了让耳朵不很灵敏的我听得清楚,总是打我的座机,一说就长达一个多小时,除了彼此问候的话以外,基本上都是他说我听。而所说的内容,最多的就是他所发明的汉字输入法,一种既考虑字音又考虑字义的独特的输入方法。

我曾经坦率地告诉他,他也承认,很难让大家接受和使用他的输入方法,因为人们早就习惯于自己的输入方式,让人改变习惯是困难的。而且,现在流行的方法都是一个大的团队在工作,而他却只是单枪匹马,孤家寡人。但是,敝帚尚且自珍,何况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所以他仍然顽强不息,每天坐在电脑前辛勤地工作达十个小时,完善和发展他的方法。几十万个词条编码,一条一条地往电脑里输进去。二月份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还在扩充他的词库,前面的几个专利快要到期了,他今年还准备申请几个新的专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就这样每天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以图能够给社会留下一点精神财产。这种精神,真是令人感动、令人钦佩。

我估计,大概没有什么人能够理解他,倾听他反反复复地说这些文字和技术上的事情。他对我信任,相信还值得对我讲,所以每次都是精神头十足地说他的工作。我虽然也不全懂,说实话,也并不很感兴趣,但是,我必须倾听,这样做,对于他最少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一个老人,失去了爱人的陪伴,那是非常痛苦的。而他能够做一种自己能够喜欢做的工作,沉浸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之中,这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幸福了。

他告诉我,他很注意锻炼身体,明天早晨会到公园里去跑步,做操,散步。也没有什么基础疾病,身体很健康。

那天黄震荣回到小妹的老家,我不知道他是把乡下的小路当作了公园,还是想起了过去的什么事情,一个人晚上出去散步,不幸遭遇了不测。恩爱的两夫妻,竟然先后都被害于交通事故,真是可悲。

黄震荣一生为人正直、实事求是,痛恨弄虚作假、吹牛拍马。我翻看了他给我的微信,最后一条是转发一篇讽刺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短文,从时间看,应当是他离开家出去散步前不久,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条微信。

黄震荣是一个热心人,他为了帮助别人,不怕自己吃苦,甚至吃亏。他看中了的事情就一往无前,进行到底。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是班上的生活委员,为同学们的琐事,跑前忙后,任劳任怨,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也在所不惜。

在风行批斗走资派和横扫牛鬼蛇神的年月,别人都在打走资派,黄震荣却在保护学校的老干部。别人说学校总务处的总支书记是地主婆、右派分子,必须批倒批臭。可是,他经过了解,认为真相不是如此。我劝他不要去管这些事情,以免引火烧身,可是他完全不管那些,不怕别人风言风语,坚持说真话。那时候去管这些“闲事”,真是有风险的,可是他“顽固”得很、固执得很,说什么也不听劝。他认准的事情,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后来终于弄清楚了,这是一位非常好的坚持原则的老干部。有人说,学校的教务处长在抗日战争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有一段历史说不清,有人就污蔑他为叛徒。黄震荣也坚持实事求是地调查,历尽艰苦,终于找到了证人,为这位好干部洗清了可能的冤屈。黄震荣与这些老干部都结下了很深厚的终身友谊,当这些老干部九十多岁的时候,还常常去看望他们,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利用这些关系为他自己做任何事情。

 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远在草原沙漠深处的我参加了那年的考试,并在山东大学参加了复试,黄震荣知道后很高兴。后来,他在从无锡到辽宁建昌的途中路过济南时,特意下火车到山东大学去询问我的录取情况,并知道我被录取后,提前告诉了我。要知道,那时候坐一两天的长途火车,中途下车就丧失了宝贵的座位,谁也不肯无故中途下车的。在济南下了车,就意味着他要在火车上站立十来个小时,他却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样去做了,只是为了想与我早一点分享到重新从事科学事业的喜悦。这真是真朋友。

前几个月,班里的一位老同学病了,住在医院里。他每天向老同学的儿子了解病情,再转发给微信群里同学们,他也把自己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告诉这位老同学的儿子,希望大家能够想办法对这位老同学的恢复有所帮助。在这些点点滴滴的不起眼的小事情中间,都体现了他一生“爱人”的仁者精神。他不但把“仁者乐山”和“嘉善而矜不能”作为自己的网名和邮箱名称,而且踏踏实实地认真实践着这些古人的格言。

中国古代有一位圣贤,一辈子为他人谋利,艰苦奋斗,真所谓“摩顶放踵”,不辞劳苦,为了拯救宋国,“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他就是墨子。在黄震荣身上,还真是有这样的墨子精神。我有这样一位老同学、老朋友,真是我的幸运。一个人不可能永生,但他的精神可以永垂不朽。黄震荣永远活在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心里。

2018-04-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11144.html

上一篇:该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
下一篇:自是无边月、满分水草光
收藏 IP: 39.78.107.*| 热度|

16 赵建民 徐令予 尤明庆 魏武 蒋大和 蔡小宁 刘博 戎可 蒋继平 王毅翔 单明 范运年 曹俊兴 武夷山 郭新磊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