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应当重视和正确对待“老人变坏”问题

已有 6114 次阅读 2017-7-5 08:55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嫉妒, 群体效应, 老龄化, 荣誉感, 先天不足

应当重视和正确对待“老人变坏”问题

最近几年,“老人变坏”的话题常常被人说起,也常常有人义愤填膺地指出,这是一个伪命题,怎么可能老人都变坏呢?其实,网络舆论指出“老人变坏”的时候,写文章发议论认为“老人变坏”的人也不可能真的认为所有老人都变坏(至少不会包括作者自己的双亲)。反对这个命题的人也没有说老人都没有变坏。总之,两方面的人都没有否认,确有一部分老人不大好,或者变坏了。只是各种人对于变坏的老人的数目看法有分歧,从而对于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看法不同罢了。本文也是在这个语境范围下使用“老人变坏”这个网络术语。

这样的话题,为什么过去没有人提出来?

回答很简单:过去没有这么多老人。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周边大多数是老住户,老邻居。我了解世事的时候已经是50年代了,那时候在这些老邻居里,在亲戚朋友家庭中,五十几岁的人就被认为老人了。我太太说,她小时候做作文常常喜欢用“年过半百”来形容那些“老工人”和“老农民”。民俗,过六十岁生日(往往只是59虚岁,民间有做九不做十(十与贼谐音)的习俗,实际上只58周岁)的时候,就要“竖寿板”也就是打造棺木了。那时候,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就很不容易,八十岁的人就极为“稀有”,真正的老寿星了。即使有几个老人,也是常年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寿命越来越长,如今在主要大城市中,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在八十岁上下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好。退休人员总不能成天呆在家里,所以,如今满街都是这么多的老人。人多了,老人之间、老人与年轻人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有一方欠一点儿情理,也就是“坏”一些。如今互联网发达,有一点坏事就立刻传遍天下,而且“记录在案”,网上一搜,通通可以放在一起“整理出版”。于是,老人们的负面新闻就显得格外多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老人变坏”这个说法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

上面已经说到,一部分老人会不大好,或者时髦一点说“老人变坏”,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

这里所说的不大好,或者坏,主要是指道德方面的,尤其是社会公德方面的不足之处。一部分的原因是“先天不足”,就是要从未老的时候说起,未成老年的时候就有问题。青少年的成长情况,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国家,很多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阶级斗争”的岁月里度过的,特别是“无法无天”的“文革”中度过的,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很多人没有养成民主协商、彼此合作、达成妥协的习惯。斗争成了社会生活的习惯,一言不合,便与人相斗起来。另一方面。长期的生活资料的极度匮乏,一方面使人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使另一些人沉湎于贪欲,为了很小的一点好处便要去争夺。这就是成为“老人”之前的先天不足。

很多习惯养成之后,往往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另一方面,人还是有理智的生物,在人们尚在进行某一种工作,在某一个工作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够得到一定的纪律或道德的约束和自我约束。但是,当人们离开了工作单位,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离开了自己的职务(即使只是一个小组长甚至一个普通工人的职务),成为一个退休者的时候,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些在工作岗位时因理智而被压抑的习惯便会下意识地表现出来。与人在某一方面发生了分歧,便立刻拿出“革命战斗”精神,投入战斗。“文武昆乱不挡”,粗细兼备。文一些的,像汉奸、走狗、卖国贼之类的帽子,飞起来用不着思考;若是来武的,甩开膀子也不减当年勇。与朋友相遇或同行,不论何时何地,可以高声喧哗,旁若无人,美其名曰性情中人。若是商家为促销而发放一点无偿的小东西,也可以迅速蜂拥而上,用不着顾什么脸面,“不能像小脚女人那样扭扭捏捏”。总之,这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在失去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下意识地流露出了。

人总是要老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岁月的流逝常常在提醒人们,身体、精力都在走下坡路。时不可失、机不再来,这些古代的俗语总在耳边。而人总是有很多没有达到的要求,没有实现的愿望。也会有侥幸的心理。在贪欲和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有些老人或者“准老人”就会犯错误甚至犯罪。即使是没有多少权力的普通老人,有时候也会表现出贪小利,例如有的老人到了超市,看见免费提供的食品袋也会多拿几个,装进自己的口袋。对于这一点,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就告诫人们,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止贪欲的泛滥(《论语》:“君子有三戒……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种自然规律影响下的人们的行为,就需要人们用自己的“修养”去控制、去约束,不使膨胀。

同样,由于时代的飞速进步,老人往往难以跟上,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会不如后来者。这往往使一些老年人产生嫉妒的心理。“某某人当年是我的下级,幼稚的很,他有什么本领,比我的级别还高?比我多拿那么多?”鲁迅所说的“九斤老太”是很有代表性的。而现实中,年轻人的生活条件往往大大好于老年人,倒不一定收入高多少,而是年轻人敢于消费,他们的衣食住行的标准都比他们的前代人高得多。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情况更是远远超过了老人。而打破了大锅饭的社会,也使得社会上存在贫富差别加大的情况。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面对着时代的飞速进步,眼看着别人比自己好,而自己却不能与别人一样,甚至由于身体等方面的原因有日暮途穷的感觉,有些老人心生嫉妒,心里变得阴暗,什么好东西都看不在眼。在他们的心中,世界一片黑暗,他们在聊天群里成天转发社会上发生的负面新闻。他们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幻想那时候的一切都比现在美好。他们中的少数人甚至心生嫉恨,凡自己得不到的也不希望别人得到,宁可大家都没有,也不让别人比他好。在这种愤世嫉俗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甚至反社会的行为。这也是“变坏”的相当一部分原因。

如今通讯发达,使用通讯工具非常简单。这样,很多准老人或者低龄老人并不孤独,他们很容易相互交流,有些负面思想和情绪很容易相互传染。很多谣言、流言蜚语,他们会先入为主、顽固的坚信。而群体的力量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会大大高于个体的力量之和。拿群殴与他们争篮球场的小伙子这个事件来说,如果在荒郊野岭,一个对一个,老人和那位小伙子即使有争执,恐怕不会打起来,但是,后面有一大群老头老太太,事情就会发生。如果在城市中心,或者人多的地方,老人有时候也敢于“教训”年轻人,那实际上后面还是有一股“虚拟”的力量,就是传统的舆论,千百年的传统有很大的力量。有时候,老年人也会错误地运用这种传统的力量。

最后要说的一种原因,那就是老人的身体真的“坏”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其组分迟早就是坏掉的。四肢的关节会坏,颈椎、腰椎会坏,血管会坏,五脏六腑会坏,脑子也会坏。当然,一般不容易一下子都坏掉,而是慢慢地坏。有些老人看上去的坏,实际上是脑子出了问题,有了病。前些天,有一位朋友的博客上说起一件事,一位八十高龄的老者去医院,因为人多拥挤,好心的相识者便帮老人办理有关事宜,不料老人回家后找不到医保卡,就硬说相助者拿了他的卡,甚至在争吵中出言不逊,说人家别有企图,当然,最后发现医保卡就在自己家里,只是当时忘记放的地方了。像这一类问题,发生在初期高龄老人的身上,还真不是一桩奇怪的事情,也不是老人的道德品质有什么问题,想讹人等等,他就是一时糊涂了,这都应当归罪于脑子有一部分坏掉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也往往不能理解,但这就是事实。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到了完全痴呆的时候,大家才相信原来如此。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所谓“老人变坏”问题也将越来越严重。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是放在社会各界目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社会的各方面都作出努力。

首先,这个问题值得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的重视。必须看到,不管了人们现在的表现如何,大多数老人受党多年领导,党组织对老人是有威信和约束力的。除了关心他们之外,应当组织他们进行适当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社会的各种义务或半义务的工作。实际上,很多社会工作是他们可以胜任的,例如参与维护城市交通、城市和市场管理、社区治安和卫生、对高龄老人和残疾人的服务等等。在工作中,他们将会有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也将会对自己各方面的言行更加负责任。在这些工作中,切忌只讲物质不讲精神奖励,只有更多地注意精神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可能的“变坏”。

社会各界特别是宣传部门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工作,对于那些恶劣的谣言,一定要针锋相对的进行辟除,对于故意造谣者,应当予以惩处。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即使是宗教部门。也应当鼓励他们多宣传与社会道德观相符的好事,尽可能避免与人类绝大多数人所尊崇的科学知识相对抗。对于老人自发组成的临时活动的主持人和领导人,也应当注意做好与他们的联系,做好这些人的工作,让他们做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必要的时候,也应当立下一定规矩或公约,避免群发性的事件。

对于老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社会应当多加关心。对于身体上的变化引起的精神问题,社会应当正确地对待,医学和科学工作者应当进行正确的宣传。

总之,所谓“老人变坏”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包括科学界、教育界在内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作出好的研究工作,想方设法做出正确的对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64649.html

上一篇:㐬、巟和充
下一篇:杂说济南和苏州的荷
收藏 IP: 27.211.10.*| 热度|

25 蒋继平 蔡小宁 董焱章 吕喆 文克玲 徐令予 尤明庆 汪育才 武夷山 蒋大和 冯兆东 王安良 朱晓刚 曾泳春 鲍海飞 姚小鸥 刘钢 牛凤岐 liyou1983 xlsd ljxm biofans xiyouxiyou aliala zxk73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