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保护方言与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精选

已有 8792 次阅读 2017-5-23 08:06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方言, 朗读, 民歌, 文化多样性, 戏曲

保护方言与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今天看到科学网博主侯沉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不应该像保护物种多样性那样去保护一种方言?如何保护?”我看这是两个很严肃、很重要的问题。

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由于使用人数多,分布的地域范围广,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方言。北京和天津是两个靠得很近的大城市,但是,北京话与天津话就有较大的不同。南京和苏州是江苏省两个最大的城市,江苏省就以这两个城市的名称而命名,它们只相隔200来公里,可是,如果不是见过世面的人,南京人与苏州人将相互完全听不懂对方所说的话。虽然人们在学术上把我们的方言划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实际上,各个方言内部还可以分成许多子方言。可以说,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方言。

方言对于各地人们的语言交流起着阻碍作用,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官话”是官方管理和各地方人们交流所用的共同语言。近代以来,被称为“国语”和“普通话”的通用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普通话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各地的思想和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国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上,普通话基本上都可以通行无阻。以普通话为标准发音的汉语也得到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很大程度上的认可,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由于在各类学校推行普通话,我们的大中小学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应用普通话,这使得我国各地方之间的语言交流基本上没有了很大的困难。这是几千年来未曾取得过的伟大成就。

但是,在普通话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许多方言却处在濒危的状态下,很多人已经不会说当地的方言,因此,人们提出了保护方言的问题。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标志。一个地方的地面建筑物,如房舍、街道可能会因水、火、战争等自然或人为因素而经常改变,方言却因人们的口口相传而一代代地保留下来。唐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说的也就是方言的基本稳定性。

人总是热爱自己的家乡的。在国外,会听到旁人讲汉语而感到亲切。在外地,会听到旁人说家乡方言而感到亲切无比。人首先是爱自己,然后是爱家人,然后是爱家乡,然后是爱祖国,然后是爱人类。爱家乡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对于家乡方言的消失,人们总是难以接受。

   一个地方总有那里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地方文化是与那里的方言相联系的。越剧总是与浙江绍兴嵊县方言相联系的,豫剧总是与河南方言相联系的,没有了绍兴话、河南话,还叫什么越剧、豫剧?苏州评弹必定用苏州话来说、唱,山东快书也一定用山东话说。听不懂苏州话,就完全无法欣赏苏州评弹。没有了各地的方言,就没有数以百计的各地方戏曲和曲艺。听不懂方言,就无法欣赏各地的地方文化。

   各地的民歌也都与各地的方言相联系,失去了方言,民歌甚至音乐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它们的地方色彩。我们可以想象,湖北民歌“龙船调”中那句“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如果用普通话说成“妹娃要过河谁来推我哟”,一定会大大减少它的艺术水平。

   方言艺术也并非只有那一个地方的人能够欣赏。虽然很多方言艺术在该方言区以外的人无法完全欣赏,但是,如果在用大家听得懂的普通话交流时增添一些方言的元素,那艺术欣赏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北京人艺的京派话剧《茶馆》就是因其很多北京方言元素而增色,赵本山、严顺开所演出的喜剧小品各因其话语中的东北话和上海话地方色彩而深得许多人们的喜爱。网上有一款介绍各地风味菜肴做法的视屏,其中介绍淮扬菜做法的师傅带有一点江淮方言的口音,介绍川菜的师傅也带有四川口音,这样的介绍使人感到特别的亲切。

   总之,方言是与各地文化相联系的,失去了方言,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有人说,方言迟早是要消灭的,因此没有必要保护它。这种说法是偏激的,这就像说,一个人总是要死的,因而没有必要发展医学科学,没有必要治病救人。我们也不能够说,地球迟早是要消灭的,因而我们没有必要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什么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的加剧都可不去管它。

也正因为如今许多方言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我国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据《光明日报》记者的文章称,该工程是是继1956年开展全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又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语言文化国家工程。”“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面对我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同时存在的‘丰富性和濒危性’这两个基本事实,当前我国的语言政策,不仅是‘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且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据说,该工程的目标是按照统一的工作和技术规范,对语言和方言进行调查、采录、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

我看,仅仅对“方言进行调查、采录、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对方言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之所以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在方言林立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和全国文化的基本统一,全国使用同一种文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汉字在各地有完全相同的意思,但是有差别很大甚至完全不同的读音,而这些差别很大的读音又有如切音这样的注音系统来维护其稳定性。如一个“人”字,北京人读rén胶东人读如“银”,上海人读如“宁”,但是,其意思在各地是完全相同的。千百年来,各地的人们用各地的方言来读相同的经典、相同的书籍,使得那里的方言读音有很稳定的读法,也就是说,有稳定读音的文字是语言能够稳定存在的重要介体。

但是,如今方言区的人们能够用方言的正确读音来朗读汉字的人数急剧减少甚至消失了。上海人看到“上海人”这三个字已经不知道它用上海话应当被读成“上海宁”,而一定要写成“上海宁”才能表示那是他们的方言了。也就是说,看到“人”字,他们已经不知道用上海方言应当读成“宁”了。或者说,上海方言已经失去了它的文字基础。这样继续下去,上海话的消失也就不用很长的历史时期了。

如果真的想保护方言,那就需要一部分人们学会用方言正确朗读。需要在某些媒体允许使用方言进行朗读、播音。需要设置某些方言课程,教会学生使用方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方言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延续它们的生命,也才能够进一步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56535.html

上一篇:教学的好坏在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或摧残
下一篇:1977年他儿子考上大学,他却不许儿子去
收藏 IP: 27.211.10.*| 热度|

20 董焱章 戎可 徐令予 李颖业 李久煊 尤明庆 侯沉 武夷山 李兆良 黄永义 李南生 姚小鸥 朱晓刚 张华容 xiyouxiyou icgwang xlsd bebop biofans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