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博文

新说灰霾-1:“灰霾”还是“雾霾”? 精选

已有 13054 次阅读 2013-1-18 18:43 |个人分类:灰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雾霾, 灰霾, 空气污染类型

新说灰霾-1:“灰霾”还是“雾霾”?

 

2011年入秋后,曾有一波讨论灰霾的博文高潮。因为污染气象学属于自己的研究范围,因此也连续写了多篇博文,介绍对灰霾和PM2.5的认识和看法。

 

进入2013年。紧接“极端”低温的讨论(包括南方是否应当考虑集中供热)后,突如其来的严重灰霾污染袭击了我国东部大片地区,特别是北京,已经连续超出一周,又一次引发了讨论灰霾的热潮。但这次情况和上次不同:政府承诺的PM2.5监测网络已经启动,陆续开始监测和报告数据,为讨论增加了一些事实依据。对此,我曾以“PM2.5监测和环境信息”为题写了三篇博文,但好像读者不多。原因可能是201210月以来,虽然北京已经几次显现PM2.5污染严重,但持续时间短,没有形成严重灰霾。然而自己感到下载监测数据的方法笨拙,费时费力:在网上截图,再套网格估计数值。

 

这次灰霾十分严重,笨办法下载截图已经来不及,何况还要转换成可用的数据,再来分析。又正值学期结束,出题-考试-改卷-评分,很忙。所以这次讨论灰霾,尚未写博文,而是阅读多篇网友的相关博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参与讨论。现在学期已经结束,又想写了。比较上次灰霾过程写的博文,这次主要是补充,和一些新想法。因此“新说”是针对自己前面博文而言的。

 

“灰霾”还是“雾霾”?

 

描述灰霾,中文词主要是:烟雾、烟霞、阴霾、雾霾和灰霾。我的印象是,比较官方的描述,上次讨论用“灰霾”较多,这次用“雾霾”较多。但是我觉得应当用“灰霾”,理由如下:

 

“烟雾”来自英文“Smog”的翻译,是Smoke+fog,即烟+雾。有英文词根,是国际学术界接受的词语。例如在空气污染问题中,代表性地有“伦敦烟雾”,“洛杉矶烟雾”和“光化学烟雾”。

 

“烟霞”似乎来自港澳地区,是英文“Haze”的港式翻译,在大陆,可能翻译为“霾”或“烟雾”。霾是气象学中的专用词,可以接受;但把haze翻译成“烟雾”意义不确切。例如在我国大陆污染气象学界,常用“光化学烟雾”一词。然而国际上虽然常用“Photochemical Smog”表示特定的空气污染类型,但对其中产生的细粒子导致的能见度受损现象,却常用“Haze”,或者可以说是“轻霾”。而且,Smog = Smoke + fogSmoke(烟)指直接排放,如烟囱口冒烟,汽车排气管尾气,及抽烟吐出的烟团等。我们面对的灰霾,却不能直接看到是哪里冒出来的(不是Smoke),又如此浓厚(不是简单的Haze),所以不宜用“烟霞”或“烟雾”。

 

“阴霾”主要是媒体语言,尚未进入相关的学术界。

 

“雾霾”强调气象现象,雾和霾都是悬浮在大气层中的水滴,但雾的尺度较大,含水量较高,对应较大的相对湿度。说“雾霾”,虽然包含“雾”和“霾”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换的含义,符合事实,但强调的是比较单纯的气象现象,偏离了灰霾是一种空气污染的实质。

 

其实“灰霾”是十分贴切的词语。“灰”有双重含义:“灰色”和颗粒物。灰霾呈浓重的灰色,又公认是细颗粒物PM2.5的吸湿性组分,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造成。灰霾污染时公众热议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口罩和空气净化器一时成为热销商品。虽然我觉得灰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限(另写博文解释),但同意灰霾是一种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灰霾”虽然没有表明和雾的密切联系,但想来容易理解。如果同意灰霾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地改称“雾霾”。

 

问题是“灰霾”对应的英文词,“Gray haze”或“Grey haze”(问过留学生,说两个词都可以),尚未被国际学术界接受。在我搜寻的范围内,尚未发现用Gray haze的国际学术论文(不知道是否我查的不够,请网友批评)。但我感觉这里就有大文章可做:类似我国的灰霾,尚未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如此大范围和如此长时间地持续发生!

 

在上一波灰霾污染讨论中,我曾解释灰霾不是伦敦烟雾或洛杉矶烟雾,而很可能是一种新形式的空气污染。灰霾主要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因此是二次污染),通常闻不到气味(不直接对呼吸道或眼睛刺激),主要是浓重的灰色,因此能见度受损。中国东部大片地区受到影响,范围之大不是一个伦敦或洛杉矶能够比拟。因为灰霾,停车、停船、停航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难以估量。不仅可能同时爆发多起交通事故,只说各地因为堵车,急救车、救火车不能开了,这样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失,怎样估算?

 

许多意见说灰霾主要是我国大城市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大量排放尾气,其中的细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以后转化成的硝酸盐是灰霾主凶,这个看法我看不成立。二氧化硫不说,单说氮氧化物。国家环保部20102月公布的氮氧化物污染源调查数字已经表明电力和热力(烧煤)超过机动车的排放量。而且网易曾经应用的美国宇航局公布的遥感图,表明我国PM2.5严重地区在东部,特别是华北,那张图是2001~2006年的平均,那时北上广有多少机动车?而我国灰霾在许多地方早已严重(2005~2006年间),“灰霾”一词就是2002年提出。城市里看不到许多烧煤的企业,是因为搬出去了。导致灰霾的人为吸湿性细粒子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经受传输,而且可以长距离传输,甚至上千公里。

 

坐飞机到我国的大城市上空,发现灰蒙蒙,是特色;但下飞机后看到汽车满街却不是中国特色。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汽车少吗?马尼拉、雅加达、槟城都汽车多多,即使到胡志明市(都去过),汽车不多,但满街轰鸣的摩托车,震耳欲聋!

 

中国特色:不仅人多,需要消耗能源多,而且燃煤量长期占70%。是世界第二位美国的三倍,第三位印度的六倍。燃煤因此引起的空气污染是中国特色!政府下了大力气,有了明显成效:各大城市二氧化硫和PM10浓度逐年降低,但这是指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可以通过把污染企业搬走,抬高烟囱高度达到。脱硫背后有经济问题,我国2007年后才实质施行,北上广也许执行得严格,其他地方呢?再说,北方采暖,集中供热是否还烧煤,也脱硫?(有一位山东聊城大学的网友就写博文说灰霾期间一出门就被SO2气味呛回)。此外,我国燃煤大户的脱硝问题还刚刚开始。近年来机动车数量不断快速上升当然也有责任,但看来是帮凶!

 

从灰霾的形成(吸湿性二次颗粒物为主),主要影响能见度,大范围,以及严重社会经济影响(尚无估算)来看,应当是有别于人类造成空气污染发展史中已知类型(伦敦烟雾、洛杉矶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性泄漏事故)的一种新类型。

 

因此我认为用“灰霾~Gray Haze”好于“雾霾”。国际学术界尚未接受没有关系,新事物嘛。也不必因为这并非好事感觉尴尬。谁让列强早已瓜分霸占了世界能源资源?我们也愿意多烧些比较干净的化石能源啊,让吗?广州、上海其实灰霾污染已经在好转,我们也可能最终治好灰霾。伦敦空气已经洁净,英国人不至因为60年前的伦敦污染事件感觉囧吧。根据英国石油公司每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数据,地球上煤的储藏量是最高,石油和天然气消耗得很快,也许今后何时又要转向主要燃煤。这时,治理灰霾的经验也许也要推广了。

 

注:灰霾是我国气象科研人员在2002年一次重要研讨会上提出的新名词 [吴兑2012: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环境科学学报》,32(2)257-269]

 



空气污染和PM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654431.html

上一篇:棉毛衫裤和“可持续消费”- 2
下一篇:关于美国空气污染控制简史的参考材料
收藏 IP: 222.66.175.*| 热度|

10 赵建民 李竞 刘立 文克玲 刘全慧 唐云飞 赵斌 张华容 洪建辉 zhxftcl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