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尽管面临十大障碍,中国科技依然成就斐然

已有 12339 次阅读 2014-5-27 10:01 |个人分类:科技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技创新, 十大障碍


2013年12月15日,中国自主设计的月球探测器玉兔成功登上月球,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登上月球的国家[1-3]。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此前,有很多文章批评中国科研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集中于科研体制和文化方面[4]。作为一个具有5千年的历史的古国,中国科研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于体制机制,还有文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献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我们发现了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十大障碍。

 

1. 大部分普通研究人员工资较为微薄

在中国,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说, 工资是比较微薄的。2012年4月3日,《纽约时报》[5]发表题为“How much is a professor worth?”的文章,报道了28个国家公立高校教师收入购买力排行榜:中国高校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720美元,新教师的工资仅为259美元,排名垫底。微薄的工资,使一些研究人员迫于生活压力,产生焦虑和不自信,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研究人员的创新力。

2. 大部分普通研究人员缺乏基本的经费支持

 在中国,虽然科研经费逐年快速增加,目前(2012)已经达到1024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占GDP的1.97%,科研经费占GDP比重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 但是在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存在过度集中少部分著名科学家的现象。很多研究人员有好的想法,却苦于没有经费支持去实现。

3.中国著名科学家不缺研究经费,但是缺整块研究时间

  在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比美国的著名科学家的工作日程要忙碌的多。一位国立研究所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一年当中,大约1/3的时间用来申请项目,1/3的时间处理各种杂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7]在中国,著名科学家们虽然不缺研究经费,实在太忙碌,没有整块时间深入思考,从而难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 部分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中国部分科研人员做研究有很多目的: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好一点,为了名利,为了职位的升迁,头衔的增加等。在中国,真正为了兴趣而做科研不是特别多,而兴趣驱动,正是科研创新的真正内在驱动力量。

 

5. 中国文化有阻碍创新的基因

 中国数以千年年的和谐中庸文化和专制统治,使得中国人具有不敢创新和挑战权威的基因。孔子使人们特别尊敬师长,但是也不敢于提出不同于师长的新想法。国内研究生和普通研究人员对导师、著名科学家和上级领导唯唯诺诺,不敢于提出创新的观点。另外,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浪费了研究人员大量的时间,并容易导致一些天才心情忧郁。因为天才一般都比较怪异,不擅长于搞人际关系。在中国大型国有科研院所和高校中,走行政,搞关系成为了一个必修课[8]

6. 现有量化考核体制鼓励短平快

  在中国对科研人员普遍采用一年一度的量化考核。为了应付这种考核,研究人员需要每年提供包括论文项目获奖等业绩报告,这导致研究人员热衷于短平快的小问题,而不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攻克的大问题。“现在的评估系统使得年轻的科学家们都不知道科研的目的是什么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感慨道[9]

7. 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研究人员的健康和心情

  中国由于长期坚持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中国大地几乎处处雾霾。据资料显示,2012年10月8日至11月11日之间的一个月内,北京竟然出现了11天全市平均PM2.5浓度大于250ug/m3的极重度雾霾天气[10],约占该段时长的1/3。严重的空气污染,雾霾的天空,导致研究人员呼吸道疾病高发,严重的甚至会得肺癌或者忧郁症,这也阻碍了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8.货币快速贬值使人心情浮躁,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近10年,货币贬值的速度也相当惊人。据统计,最近10年,100元的购买力下降了70%。迅速贬值的货币,高涨的房价,使研究人员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心情浮躁,也影响了科研人员创新力的释放[11] 

9. 非常拥挤的交通,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情

不同于美国,在中国,研究人员密集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中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机动车数量飞速增加。2012年,北京的机动车超过了500万辆[12]。中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位于世界前列[13],拥挤的交通,浪费了研究人员大量的宝贵时间,并影响了研究人员的心情,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创新能力。

10. 中文系统逻辑性不强,不利于科学表达 

与西方社会普遍使用拼音文字完全不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象形文字。中文,一个字就能表达很丰富的意思,适用于写诗和抒发感情。但是象形文字,不科学,不严谨。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中文,导致中国研究人员的逻辑性不强,英文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这也间接阻碍了中国科技人员的创新力[14]

 

 总之, 中国科技创新存在以上十大障碍。但是,尽管在如此多的障碍下,中国科技界依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空间交互对接[15]、深度潜水[16]、玉兔登月[1-3]、SCI论文稳居世界第二[17]、在Nature 和Science发表论文对中国科研人员已经不是难事。目前,唯一没有突破的就是诺贝尔奖的科学奖了。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巨大的科研人口和非常勤奋努力的科研人员。如果中国能逐一克服以上的十大创新障碍,将极大激发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中国科技实力将会进一步得到更大发展。到那时,也许能真的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

(注:本文已经投稿)

1)        McKee, Maggie."China set for its first moon landing." New Scientist 220.2945 (2013): 4.

2)        McKee, Maggie."China leads rush to moon." NewScientist 220.2948 (2013):6-7.

3)        Aron, Jacob."China's Jade Rabbit blasts off for the moon." New Scientist220.2946 (2013):7.

4)        Shi, Yigong, and YiRao. "China's research culture." Science 329.5996 (2010): 1128-1128.

5)        纽约时报,201243日,http://www.nytimes.com/2012/04/02/world/europe/02iht-educlede02.html?pagewanted=all&_r=1&

6)        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2012

7)        http://www.china.com.cn/news/comment/2010-08/04/content_20637498.htm

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347.shtm

9)        Zhang, An, et al."Population Exposure to PM2. 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PloSone 8.5 (2013): e63486.

10)     Yu, Lingd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 5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in Beijing."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13.2 (2013): 574-583.

11)     Zhang, Chengsi. "Money, housing, andinflation in China." Journalof Policy Modeling 35.1(2013): 75-87.

12)     Chen, Xiaojie, and Jinhua Zhao. "Biddingto drive: Car license auction policy in Shanghai and its publicacceptance." TransportPolicy 27 (2013): 39-52.

13)     Hua, Shaoyang, Junli Wang, and Yin Zhu."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eijing City Congestion."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 96 (2013):1426-1432.

14)     易立新. "英汉文字体系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4.1 (2004): 175-178.

15)     Stone, Richard. "A new dawn for China's spacescientists." Science 336.6089 (2012): 1630-1637.

16)     Stone, Richard. "China makes waves withambitious ocean research plan."Science 335.6064 (2012): 24-24.

17)     Kostoff, Ronald N. "China/USAnanotechnology research output comparison—2011 updat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Social Change 79.5 (2012):986-99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797994.html

上一篇:拿自然基金,需学关云长过五关
下一篇:屈原先生不投江带来的四种历史可能
收藏 IP: 60.247.46.*| 热度|

42 秦逸人 李承哲 曹聪 梁红斌 温世正 张文增 董乃乾 吴景鹏 陈永金 鲍海飞 闵应骅 杨正瓴 张永华 文克玲 孙学军 唐凌峰 黄永义 赵凤光 刘伟 刘国宾 苏力宏 杨林青 杨建军 彭真明 高峡 辛晓十 李斌 黄顺谋 侯成亚 刘军胜 邓云鹏 雷如雄 张能立 戴德昌 林中祥 zhouguanghui XuexingLu woodzen ttee1 hangzhou biofans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