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baoxi

博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的辨析

已有 11886 次阅读 2018-3-8 21:57 |个人分类:闲情逸致|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的辨析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 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为长安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在宣城期间,诗人李白创作了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即《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和《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在《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一诗中,诗人在一个晴朗的秋日的黄昏登上宣城外陵阳山顶的谢脁北楼,此时秋风送爽,晴空万里,江山如画。河水蜿蜒地绕过宣州城。诗人触景生情,想起昔日兴建这座楼的谢脁老前辈。于是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的诗篇。

     在这一首诗里,“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描绘了诗人见到的宣州城外的景色,是诗中最美的两句。但是,我发现网上和书中查到的 所有关于这两句诗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在此,我感觉非常有必要更正一下。

     请看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对于这两句诗给出的解释: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高三网(http://www.gaosan.com/gaokao/91690.html)给出了更加详尽和具体的描述:“‘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

     

    如果诗人描绘的果真是溪水上的两座真实的桥,一座在城东,一座在城东南,那么诗人所处的谢眺北楼一定是在宣州城的城东偏南,否则根本不可能同时看到两座桥。我本人非常怀疑谢眺北楼在宣州城北,那么,就更不能看到两座分别位于城东和城东南的桥了。而根据“高三网”的解释:“‘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显然,“高三网”认为两条溪水夹持的“明镜”就是宣州城。但是,宣州城怎么会是“明镜”呢?另外,诗人不可能站在处于城东偏南的谢眺北楼上看到城东北角以外汇合的两条溪水。“高三网”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百度知道”认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显然,按照百度的说法,两条溪水之间,还有一湖水,这潭湖水在宣州城的东北角,应该距离位于宣州城东偏南的谢眺北楼很远,诗人很可能根本看不见,即便看见恐怕也很难产生像明镜的印象。至于“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更是违背了人们日常的视觉常识。因为,一座桥在城东,另外一座桥在城东南,诗人站在谢眺北楼上看的时候,很难把这两座桥放在同一个画面里,或者说,把两座桥放到一幅画中,将会违背绘画的透视原则,很难形成一个透视点。除非诗人把两次观察到的两个画面在脑子里重合,就像毕加索画的“立体画”一样。因此,百度知道的解释也是说不通的。

 

    其实,关于“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解释应该为“晴空万里,波澜不惊的水面,象明亮的镜子,映照出桥的倒影,河上的桥和水中桥的倒影象两道弯曲的彩虹,落在水面上。诗人从谢眺北楼上看过去,就好像水面下有一条河(因为水面上有桥),水面上也有一条河(因为水面下有桥的倒影),而水面就像两条河(一条真实的河,一条虚幻的河)夹在中间的明镜。

   

    稍微有点物理常识和生活体验的人,都应该认识到我的解释是正确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347-1102927.html

上一篇:述怀
下一篇:兰州白塔山感怀
收藏 IP: 223.255.127.*| 热度|

1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