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需要更多像孙锡良一样的“事前诸葛亮”型专家
热度 3 秦四清 2013-7-13 15:10
记得在三峡大坝开工建设之前,有为数不少的专家对大坝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泥沙淤积、地质灾害及移民等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质疑,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这是好的做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尽管“胳膊拧不过大腿”,后来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了,但这些“事前诸葛亮”们的某些合理意见估计会被政府采纳,有关部门在规划、设计与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74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学者的科研成果价值如何评判?
热度 21 秦四清 2013-7-4 19:39
牛顿曾说过“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呵呵,科学巨人牛顿比较谦虚,一般真牛学者也都比较低调,反而是“没有神马实货”的学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貌似很牛叉的样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7663 次阅读|50 个评论 热度 21
评不上教授后的心态
热度 20 秦四清 2013-7-2 13:41
我国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评职称一般需要过两关,即资格审查和职称答辩。是否够资格,单位都有硬杠杠,诸如 SCI 论文数、主持国家项目级别及数量、获得奖励等。不够格的学者不能参加答辩会。 由于名额的限制,获得教授职称的竞争较为激烈。成果鹤立鸡群的学者,一般不会有争议,在竞争中容易获胜;成果平平的学者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3441 次阅读|43 个评论 热度 20
关于强震预测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热度 1 秦四清 2013-6-20 12:02
科学研究( re search ),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对复杂的自然对象,不去探索或不敢探索,不会揭示其演化奥秘;若沿着错误的方向探索,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简而言之,地震是岩石破裂的产物,大地震是断层中锁固段发生宏观破裂的结果。因此,研究强震的孕育过程,本质上就是研究岩石的破裂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657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从1975年海城大震孕育过程,看岩石破裂过程
热度 3 秦四清 2013-6-1 12:39
俺在博文《 岩石破裂过程与地震类型 》【1】中谈到: 下面,以孕震断层中存在单锁固段的 7.0 级地震危险区为例,基于岩样的不同变形破坏阶段,分析大震孕育过程中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3. 在稳定破裂阶段,岩样的微破裂扩展导致 AE 产生。对断层中的锁固段,此阶段地震活动性开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76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四川省防震减灾形势依然严峻!
热度 3 秦四清 2013-5-26 15:33
昨晚和几个搞建筑抗震的朋友吃饭时聊天,他们说“秦博士,我们对你们的强震预测研究抱有很大希望,这个问题解决了,建筑抗震措施就有针对性,我们希望越早知道那里【有震】越好,在建筑设计时,即使按照国家抗震规范进行设计,但知道了某地 10 年内有强震发生,在设计时肯定还要加强构造节点抗震功能,可能会稍高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383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3
北京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图像与抗震设防烈度探讨
热度 6 秦四清 2013-5-24 12:51
北京地区,历经三朝建都,许多人认为北京地区属于 “ 安全岛”,似乎北京地区未发生过大震。事实恰恰相反(见表 1 与图 1 ),北京地区的历史地震还是比较活跃的,在不足 1.7 万 km 2 范围内 , Ms 6 .0 级地震就有 7 次之多 , 其单位地震密度不亚于华北其它区域【 1 】。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37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和徐晓博士,专家如何秀科普?
热度 4 秦四清 2013-5-14 17:45
看了徐晓博士的《劝架贴:多多秀科普 别做科普秀》【 1 】一文,有点感触。俺不想谈【劝架】的问题,而想谈专家们如何秀科普的问题。 先接着徐晓博士的话题聊两句,他说“ 在未来买房子、租房子、躲地震上,应急处置上,好歹有些常识。 ”这句话实际上隐藏着在建筑使用寿命范围内,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3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4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防震减灾科技有多大进步?
热度 3 秦四清 2013-5-11 13:44
一样的镜头,一样的画面,一样的生离死别,一样可爱的解放军战士救灾。从汶川地震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到芦山地震依然是这样的画面。 一样的龙门山断裂带,一样的地震学家,面对灾难应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 尤其是提前做了什么? 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与汶川地震时相比,救援响应和措施有了显著的进步。其它方面呢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68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