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美国地震学家说南加州会发生强震依据充分吗?
秦四清 2011-8-24 19:24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储日升 8 月 23 日说,南加州未来 30 年内依然有发生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且概率在 90% 以上。 美国东部的弗吉尼亚 8 月 23 日下午 1 点 51 分发生 5.8 级地震。美国地震重点研究机构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系 23 日下午举行紧急记者会,由琼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40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点评几位地震名家的观点
热度 1 秦四清 2011-8-23 19:24
以下是我对发表在《科学时报》一篇文章的点评,黑色字是原文,蓝色字是点评。 国际地震专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站在新高度 2009 年 07 月 21 日  SCRIPT var author=''; if(author.length1){document.write('作者: ');} 来源:科学时报 h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高半头or高一头
热度 3 秦四清 2011-8-22 22:43
如果你比别人的学术水平高半头,你可能成为竞争的牺牲品。 如果你比别人的学术水平高一头,你可能成为竞争的最终胜利者,因为你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但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最近网上热炒的 RY 候选院士事件,其实各种分析都有理,但从我个人的浅见,真正的原因是 RY 没有做出类似的“治愈癌症科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33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获得基金资助有那么难吗?
热度 10 秦四清 2011-8-21 20:12
这几天在科学网上看到,有人申请了几次基金也未中,我想出现这种情况与自己所处的科研环境、科学思维与申请书的质量等因素有关。对这些问题,已有学者给出了高招,本文不再探讨。 在我所,多数博士后拿到过青年基金项目,大部分中青年科研人员拿到过几项面上基金、甚至重点基金项目,从我所博士毕业后去科研院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6508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10
自掏腰包搞科研值得提倡吗?
热度 18 秦四清 2011-8-20 20:59
看了陈儒军副教授的博文 《自然科学基金老是不中怎么办?》,深有感触。陈副教授为了科研“ 从个人积蓄中投资 30 多万元来开发仪器”,深为 陈副教授为科研献身、为科研而执着的精神感动。试想现在有几人敢这样做? 静心想想,或许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对大部分科研人员,尤其是刚进入科研界的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594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8
院士评选的唯一学术标准探讨
热度 2 秦四清 2011-8-19 02:08
第二轮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出炉后,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各种褒贬不一的说法均有之,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其实大家最为关注的是院士评选的标准,虽然其标准在有关院士章程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科难以量化,如怎样理解候选人是否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难免对评选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当院士还是当战士?
热度 2 秦四清 2011-8-17 22:31
在网上,有人认为院士的评选标准需要改进,有人认为院士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建议改革院士制度。在我看来,大部分院士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也有些院士自以为是,“神马”都懂,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不懂装懂,降低了院士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度。 从我自己的科研体会看,当你在学术研究中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57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2
学术评价与职称评定
热度 7 秦四清 2011-8-13 12:21
高校与科研单位在进行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时,主要依据发表论文数量(主要是 SCI 或 EI 论文数量)、是否拿到国家项目及获得国家奖励等 “ 学术评价 ” 指标,来衡量你是否具备了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这些指标容易量化、容易实施,但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科研人员工作方式的 “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58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7
为何“全国百篇优博”评选中科院会输给高校?
热度 11 秦四清 2011-8-2 19:06
我是中科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博导,一觉醒来,发现“全国百篇优博”评选结果引发的讨论铺天盖地。下面就我所知道的情况,谈谈“全国百篇优博”评选 中科院 输给高校的原因: 1 、中科院强调发表论文杂志的水平(影响因子)和论文的学术价值,对是否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不太关注; 2 、中科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13761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