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从室内蠕变试验,看岩石宏观破裂前兆

已有 4526 次阅读 2014-12-17 08:10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前兆, 滑坡, 岩爆, 崩塌, 岩石破裂

一、前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诸多学者们,经常干“拿豆包不当干粮、拿村长不当干部”的事儿。从事地质灾害预测研究的,守着岩石宏观破裂前的唯一前兆而浑然不知,还在费尽心思找前兆。其实回到实验室,看看自己或别人做过的基本岩石力学试验,再琢磨琢磨,就恍然大悟啦。研究方向错了,费劲越大,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啊。例如,“高大上”的数值模拟貌似牛叉,但用于地质灾害预测几乎无用武之地。

自然对象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找到“宗”了,谜底就昭然若揭了。寻找“宗”的过程,可以用“鸟枪”也可以用“高炮”,如果能用“鸟枪”办到,干嘛非要用“高炮”呢?

“广告”做完了,该开播故事片了。

二、思路决定出路

1是陈宗基与康文法先生【1】做过的砂岩蠕变曲线。如果您的视力不是十分糟糕,应能看到当应力加载到某个值时,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加速蠕变现象,这不是可识别的前兆还能是啥?

何时出现这种现象呢?是这样的【2】,当应力加载到岩石出现体积膨胀(扩容)时,这种现象憋不住就自然冒出来了。

 



1  岩在阶梯状荷载下的蠕变曲线(原图引自文献【1】)

 

有人问,室内试验岩样的尺度小且应力环境简单,对复杂加载环境(温度、流体作用)下的大尺度岩体,其宏观破裂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

答案是,不管如何复杂,岩石发生宏观脆性破裂前,必须经过膨胀点,加载到了这个点,就会出现加速应变或发生震群事件这个事儿,这是由岩石介质的非均匀性决定的,木法。

有人说,岩石里可能会有“气泡”或“水泡”啊,预测需要研究“泡泡”的问题吗?这个主要影响岩石的非均匀性,而不会影响上面说的事儿。估计有学者想把这些“泡泡”的微观结构搞明白,想把“泡泡”对介质力学行为的影响搞明白,这是常规思维和做法。问题是:这些能搞明白吗?即使搞明白了就能预测吗?仔细想想就知道,仍然不能,属于“瞎子点灯——白费蜡”。过去,诸多人士想当然地认为,解决地质灾害预测问题,必须弄明白地下介质的细节结构,但这个没法搞明白。我们的研究【3】表明,这并非是预测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思路决定出路。

实际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确实如此吗?从我们已分析过的诸多崩塌、滑坡、岩爆与强震实例(图2-5)看,确实如此,迄今为止未见例外。

 


2 1964616日本Niigata M7.5地震前后

6495水准点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引自文献【4】)

 


3  197656日亚得里亚海M6.5级地震(数据引自文献【5】)

(红线表示M6.5级地震发生时间)


 

4  Log-periodic fit of the optimal data set for rockburst event No.5

(数据引自文献【6】)


 

5  瓦伊昂滑坡位移观测记录(数据引自【7】)

 

三、“淘宝”心得

科研,经常会忽略身边基本的试验事实,被“复杂”砸晕了头脑而无所适从。遇到难题时,不妨回到实验室看看,想想我们是否忽略了某些潜伏的“宝藏”,是否能从中淘出“钻石”。

自然对象的演化过程大都复杂,但复杂并不代表不存在简单的规律,科研就是要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出这种本质规律。尽管探索之路充满艰辛,但令人神往。牛顿曾说过“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从科学发展史看,此话为真!

综上,解决科学难题,用常规思维、习惯套路不行,得另辟蹊径用另类思维探索。

参考

1】陈宗基,康文法,1991.岩石的封闭应力、蠕变和扩容及本构方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04),299-312.

【2】岩石介质的非均匀性、力学行为的非线性与自组织临界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41776.html

3“地球可入性”是地震预测的必要条件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46171.html

4】张国敏,傅征祥等.地震预报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2.

5 ScordilisE M, Papazachos C B, Karakaisis G F,Karakostas V G. Accelerating seismic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strong main shocks in Adriatic and its importance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04, 8: 57–70

6 OuillonG,  Sornette. The concept of‘critical earthquakes’ applied to minerockbursts with time-to-failure analysis. Geophys. J.Int., 2000,143:354-468

7Crosta G BAgliardiF. How to obtain alert velocitythresholds for large rockslides[J].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200227(36)1557–1 56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51641.html

上一篇:“任性”的国科大研究生课程考评
下一篇:请“官科”夏新宇回答“民科”的提问
收藏 IP: 111.204.255.*| 热度|

8 陈辉 姚攀峰 李帅军 王少凯 逄焕东 蔡庆华 nonliear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