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大众科学

已有 4692 次阅读 2016-2-15 10:4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大众科学

过去一年多没有看电视,近几天年也过完了,家人也陆续回到各自家中。这几天无聊到想看看电视,了解一下外面都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电视里关于科学的节目太少,太Low。瞬间觉得科技前沿并不在民间,而我总感觉科学的平民化是早晚的事。这里就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了。

如今前沿科技的传播主要还是各大科技杂志,各种学术报告、科学论坛等,而主要的实施者就是广大的科技共同体,众多科技工作者。而大众所能了解的方式多数靠网络,比如科学网、果壳网、生物谷、生物探索、学术论坛等等网页,他们主要是传播的作用,只是转述了科技的前沿成果、科学论文等,有的是翻译了英文的文章。他们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能够让刚入门的年轻人快速的了解到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

可是,如何让不专注于科技领域的人们接触到科技的前沿?如何启发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呢?

如今需要的依旧是懂科学的人才,就像是大家对国足的期待一样。今天我指望唠叨一番科学,这是我将来很感兴趣的地方。今早看到国外一位高中生(Jack Thomas Andraka)对科学的追求,自己查阅了诸多关于前列腺癌的资料,到后来与大学科研单位联手,研制出早期检测该癌症的试纸。虽说他是特例,可遇不可求,是我们老百姓靠努力也很难达到的水准,可是这确实透露了一点:为何我们身边的孩子只知道赚钱?还有几年前我在Heidelberg那几天,看到人们在火车站里摆放了遇到器材,里面充满了神奇,许多物理知识和化学理论就隐藏在里面,很多孩童好奇的围在旁边,我也无法详细的解释里面的现象。当时我有些震惊:如果我小的时候看到这些?如果我们国家有一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孩子看到那些会怎样?

“德萨”系统放在大韩民国,真的是防着朝鲜?南海军演是为了熟悉公海海域?还有戴旭前不久分析的新疆恐怖分子和能源在战时的关系,我一个不懂军事的人都感觉很压抑,危机四伏,我们应该加快自身的发展。科学研究我们是曾经辉煌过,如今确实是落后了半个世纪甚至更长。好在我们一直在追赶,科学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确实取得了可人的成绩,让人们觉得国家当面委派留学生的决定是正确的,引进他国的留学生也是明智的。国内的战乱时期过去许多年,国家对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如今很多人才回到国内发展,可是,还是不够,差的太远,太远!

有时真的觉得可惜,为何那么多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值得骄傲的成绩那么少?为何重大发现多是在欧美?还是那句话:要从娃娃抓起。

就在去年,看到许多杂志是在线发送的,可以融合入各大社交网站,比如微信也可以传播许多前沿的科技发现,各大热门科技网站也开发出了适合微信的APP。一个“引力波”可以在一夜间走进万亿人的眼中,虽说90%以上的人不懂是怎么回事,但大家看到了。如何研制出更便捷的方式,深入简出的传播科学呢?好想很久以前就有传播学、传播的专业学院,可惜大家研究的是如何传播商业、娱乐、政治等消息,关于科学的大众渠道太少。

可能是科技需要太多的专业、深度、系统的知识,需要大众眼中的高科技人才,一般人不敢班门弄斧,更缺少人才整理汇总,如何科普,如何远去难易程度,面对哪些群众等等,都是棘手的事。估计如今的人们仅仅考虑利润,这就会把科学逼近死角。到头来只有经过系统科研训练的人们能接触科学,只有“被教育”二十年后才有机会碰到科技圈。就这样,真的好吗?

我一直看重群体智慧,因为群体代表一个更高层次的水准,绝不是里面的一个人能决定的,更不是几个人的简单之和。如此庞大的中国,惊人的人口基数,怎么就不可能多一些让人羡慕的研究?我想这依旧需要时间。

还是回到TV里的节目,CCTV中有几个关于科技探索和历史的节目,可是不够新;看着吉林省内各地区、个卫视,真是伤心,这就是一群“猴子”所经营的节目,太次!一个广告可以长到一个科学报告,更可气的是一个“科学报告”到头来是为了广告;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不诚实,有虚假,这就是欺诈!难道就没人监管?

我不否定新闻频道和娱乐节目,只是感觉关于科学的水平太少,节目的水准太低,这样的传播真的会愚化公众,迷惑老百姓,或者说精神上统治贫民。为什么有人说:多年来中国的文化走出去,却未能改变他国的文化,而人家的文化走进来就可以把中国的文化摧毁?

不是国人没有信仰,是没有人告诉我们信仰是什么。村里的知识和观念和改革开放前相比几乎没啥变化,虽说表面的做法变了些。想要彻底改变,需要关注孩子;想要传播科学,需要关注孩子群体;需要实验伟大复兴,更需要孩子们。如何能激发她们的兴趣?如何能让知识走出校园?如何让更多人接触到“神秘”的科学,这是教师的任务,更是社会的责任。

在此我有些想法仅供各位前辈参考、批评指正,假以时日,我会加入这份公益事业,传播科学。

1,高校、研究所等科技共同体:开展更多的公开课、免费学术报告、走进高、中、小等学校;类似TED,MasterToast等演讲平台,传播中国的科学技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多一些破格的选拔与培养,科学技术为主题的竞赛等。

2,网络、电视:平台不缺,少的是对科学内容的宣传,简单的科普需要,稍微深入的科学研究内容和方式、科学前沿一样重要。

3,社会:这是个虚拟的群体,我只想表示在更广的范围内提供更多的接触科学的机会,数理化生,文史哲等等领域,历史说长也长,说短也就是二战后开始迅速发展。而最前沿的研究却都在眼前,同一条时间线上,就是今天。

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只是缺一些经验和积累。LIGO的发展公布以后,中大的“天琴计划”的立项就跟着出来了,我们知道如今已有能力涉足最前沿的研究;国内计划五十年建成国际最大的天文电子望远镜,世界瞩目;中医药的发展也随着屠呦呦先生获得诺奖走进国家科技的战略计划。经济稳定以后会有更多的科技投入,无论谁牵头,都是好事。何时青年学着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不成问题,何时国内的科学研究能走入正轨。

期待着更多的科学走进百姓家,走进青年人的心里。祝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TJ 梅河口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Ps.

手机还是不好用,严重限速;

村里的消息过于闭塞,国家有啥消息也难入基层。否则,会不会减少贪污、拖拉、欺民的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539-956260.html

上一篇:生活之幸(一):助学贷款
下一篇:To Fanfan (V)
收藏 IP: 223.72.76.*| 热度|

7 黄永义 高峡 高建国 史晓雷 shenlu biofans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