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谈谈中医的五行学说
热度 30 何裕民 2013-6-21 14:12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不无揶揄地说:“直到现在,任何中国人把他头脑解剖一下,量的多少固没有定,‘五行毒’这个东西却无疑地总可以找出来。颉刚(指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这几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 &nb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651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30
癌变基础的现代解释——内环境或微环境失调
热度 25 何裕民 2013-5-17 14:49
中医学所认为的癌瘤渐进性发生的病变(癌变)基础,用现代术语来解释,可以说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体“内环境”与“微环境”失调。 1.内环境稳态与阴阳协调 “内环境”概念的提出,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尽管人们对于它的热情,已远不如当年了。然而“内环境”的确是很重要的概念,就我们看来,神经—内分泌—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297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25
何裕民: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
热度 26 何裕民 2013-4-17 09:25
板蓝根本身没有错,临床对部分感冒有一定效果,但每次流感时都成为“神药”,则是人的“思维负迁徙”的结果。 错在思维的“负迁徙” 北京晨报:“板蓝根冲剂”再次被人们想起来一点也不意外,之前的每次“流感”、“甲肝”都如此,但这次是第一次被严重质疑。 何裕民: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板蓝根卖完了,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2807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6
中医学学习应掌握的原则
热度 24 何裕民 2013-3-5 13:19
学习方法是一般学习原则指导下的心智操作,学习原则则是具体学习方法的抽象和概括。本节拟结合中医专业的特点先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是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是指按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条件,有系统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简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520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24
中医学的疾病观
热度 25 何裕民 2013-1-23 13:50
古今中外,对于疾病问题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甚至在今天,人们对疾病这一概念还未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然而,数千年来,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认识却是始终如一的,它作出了比较科学的概括性回答。 1 .疾病非鬼神所为 中医理论旗帜鲜明地批驳了疾病系鬼神所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623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25
“证”、体质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
热度 27 何裕民 2013-1-15 13:40
中医学虽无“生活质量”这一概念,但却有着许多实质基本一致的内容。它部分体现在“证”和体质的不少内容中。因此,深入探讨中医学“证”、体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正确认识中医药的治疗价值,提高中医药学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完善目前的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n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447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27
中医营养学的渊源
热度 27 何裕民 2012-12-27 13:34
饥则求食、饱即弃余是动物的本能,人们利用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充饥裹腹,更重要的是用来保健身体。在人类饮食的历史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寻求饮食的合理性,总在探索如何利用饮食有效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防病治病,保持健康。从这个意义上看,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饮食保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610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7
医术:防治疾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应用学科的特征
热度 25 何裕民 2012-12-21 12:03
毋庸置疑,中医学具有应用学科特征,数千年来,我们伟大民族正是借助中医学,有效地防治各类疾病,维护着人民的健康,保证了民族的繁衍昌盛。 历史上,中医学在应用领域的突出成就比比皆是。就临床治疗学而言,早在春秋时期,名医扁鹊即运用砭石、针灸、按摩、药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286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5
确诊后,就应及时考虑中医
热度 27 何裕民 2012-12-12 13:46
二个月前,赵先生得了鼻咽癌,一直在一家大医院接受放射治疗。最近,医生告诉他肿瘤已得到基本控制,可以回家休息,定期来医院复查。可是,离开医院的赵先生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肿瘤虽然被控制了,但他的双颊发黑,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最痛苦的是张嘴受限,上下牙之间只能伸进一个手指尖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677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27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